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四章 平叛之役初阶定,再遣土兵粤北行

作品:《 明朝大纨绔

       王用敬看着面前的米鲁一脸呆滞,倒不是老王被米鲁的妩媚所吸引。



       而是王用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黔州爆发了数年的叛乱居然以这种可笑的方式结束了。



       这……这算什么?!此事已经完全的超出了王用敬的认知了。



       造反头子跑平叛督抚这里做婢女,还兴致勃勃的把一众从属全卖了?!



       王用敬:喵喵喵???



       田家虽然是做买卖但毕竟他们家不再是土司头领,很多时候收集情报也得旁敲侧击。



       米鲁这就不同了,她是直接跟这些部族头人们打交道的。



       谁可用、谁可信,谁反复无常、谁包藏祸心……



       她都一清二楚,这都不止大部分的山寨她都实地去过。



       哪个山寨在什么位置、地利如何、从哪里可以攻破,可以说米鲁都清楚的很。



       名单直接开具出来再附上亲笔信,再绘出一份份堪舆图。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甚至每个寨子头人跟下属的情况关系、刀剑弓弩几何,都罗列了长长的一份清单。



       毛锐傻呵呵的拿着这份清单,觉着这特么都打不赢自己干脆抹脖子算了。



       手握较之黔州土司们强出无数倍的国防军重兵,再有这堪舆近乎详细到那山寨内有几棵树了。



       山寨内的情况更是一清二楚,就差头人亵裤啥颜色都罗列出来了。



       除非是其蠢如猪,否则怎么可能打不赢?!



       粤北的事情基本已经上轨道自行运转了,至少到目前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但可怜的李东阳回不去京师,因为张小公爷这黔州平叛实在太尼玛快了!



       三两下就传来消息,米鲁都特么投降到小公爷身边做婢女去了。



       还没等一脸懵逼的李东阳反应过来,张小公爷又来信催他过黔州督促这改制事宜。



       这特么可是大事儿啊,李东阳哪儿敢怠慢?!



       国朝对于西南边疆的控制多数时候都是半真空状态的,大量依靠宣慰司土司在打理。



       如今张小公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居然把这国朝阁老们都头疼回避的问题给搞定了?!



       老李头晕乎乎的随队来到黔州,看着这里热火朝天的大开发脑子都发懵。



       待得到了金筑城里王轼、户部的官员,乐呵呵的把田亩、丁口登记表拿上来一筹。



       老李头哆嗦了半天总算是回过神来了,这事儿……真特么搞定了啊!



       而平叛事宜则更简单了,领头的都投降了还叛个鸡毛啊!



       名单上可以收服的那些接到了米鲁信二话不说就投降了,整个山寨迁徙下来接受安排。



       然后这批人被打散重新安置,分配田亩开始干活儿。



       他们中能打的青壮则是华丽的变身带路党,披上甲胄就开始带路平叛。



       剩下那些就简单多了,一句不投降直接开炮轰!



       而且这特么都还是定点殴打,一大溜的山寨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啥事儿就被全逮起来。



       各种抄家后,呼啦啦全送去修驿道去了。



       大家的对话已经转变为:



       老乡~都指挥使司……呸!是布政使司、宣慰司让我们来给你送温暖!



       不接受?!



       马勒隔壁!开炮!开炮!



       第一阶段的平叛已经结束了,汇报上来破寨六千有余。



       阵斩却堪堪只有四千三百有奇,不过俘虏极多。



       足足俘虏了超过七万人,整个“义士”军急速扩张到五万四千余人。



       但第一阶段主要参与叛乱的城寨不是被攻破了,就是直接投降拆除了。



       黔州布政使司户籍丁口簿上,足足多了五十余万人。



       不过最让李东阳哭笑不得的是,那上奏“战死”的四千明军居然冒出来了三千六百余人。



       加上寨子里找到的近二百人,也就是说那场米鲁的埋伏战真正的伤亡其实可能就百余人。



       甚至可能更少,因为有些人是跑着跑到了山林里死的不明不白。



       真正死在阵地上的,大约就那些个都指挥使和他们的亲兵。



       可这黔州穷啊,这里的都指挥使能有几个银子养亲兵的?!



       他们这类都指挥使的亲兵,能有十来人就不错了。



       清查出来的官、屯二田没有粤北多,但亦有数十万亩。



       各土司们交上来的田亩帐簿本来还有藏着的,被田家掀一遍、再被米鲁掀一遍。



       得~毛都没留下,全给抄底了。



       杨爱满心麻卖批还得脸上笑嘻嘻的,把家里数百处庄田全交上去。



       安荣贵在这次倒是得分不少,得了宋然的信儿他没磕巴就把所有的庄田都交出去了。



       这换来的是“黔州贤德协抚会”副会长的职务,同时还兼“黔州货殖总会”副会长。



       头人们亦凭借这次突出的贡献,获得了“帝国均输总局黔州分局”的股子。



       但张小公爷却没有直接进行第二阶段清扫沿途山寨的计划,反而请来了毛锐、李东阳、王轼。



       “挑选一千功勋土兵去粤北?!”



       李东阳对于张小公爷的这个奇思妙想感到很奇怪,让他们去粤北做什么?!



       “最早去的是土司,土司们现在归附了。”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望着李东阳,轻声道:“后来去的是头人们,回来后就卖力平叛了……”



       这么一说,顿时李东阳、毛锐、王轼三人恍然!



       “欲使其归心,当予其所望。”



       边上的妙安小姐姐低着头,不断的在记录着。



       “以武慑其心、以利足其欲,以律束其行,再以前程牵之……”



       却见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丹凤桃花,请笑着道:“怎能不予心服?!”



       这玩意儿其实说白了一文不值,就是带着这些个黔州土鳖们去粤北瞧瞧。



       一则当他们领略黔州之外的繁华,了解这黔州之外的大明天地更广阔!



       二则让他们见识见识那数万国防军,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告诉他们:跟帝国得瑟鸡儿都打断你的。



       第三么,则是明确的告诉他们一个事实:



       帝国从来不亏待任何人,回来后好好剿匪、立功勋。



       然后全部编入国防军内,战绩优异、功勋卓著者可推荐往京师帝国军官学院就读。



       读完出来那也得是个尉官,到时候可就银粮不缺、光宗耀祖,跳出这黔州大山了啊!



       李东阳听得这话不由得一拍大腿,那心道果然好手段啊!



       这手段一上去哪怕是那些人是土司头人们的心腹,可还愿意继续呆在这里屈居人下么?!



       即便是他肯,也得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想罢?!



       光明大道给他们铺就,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即便是他们不肯走,家里人也会推着他们走啊!



       尤其是一千余人去走了一圈回来,这事儿还能瞒得住么?!



       “回来后,再让他们开会予‘义士’军中宣讲此事……”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望着毛锐,轻声道:“您觉着,下面的土兵们将会如何?!”



       会如何?!那必须下死力气打仗啊!



       毛锐想想自己的嘴皮子都哆嗦,有这前程、再有这去过的一千多人宣讲。



       那些土兵们不心动才是见鬼了,到时候恐怕嗷嗷叫着找仗打啊!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张小公爷轻声吟诵着这段话,李东阳听得这话不由得脸色“蹭~”的一红。



       这是出自于《管子·牧民》,但孔圣人对于这位敬仲观感参半。



       即曾在《论语·八佾篇》里面,说“管仲之器小哉!”。



       又说他“焉得俭?”、“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但在此同时又很推崇敬仲公,比如在《论语·宪问篇》里则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这是说,齐国扛把子齐桓召春秋时各路帮派开大会皆不用武力杀伐,这都是靠管仲的本事呐!



       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而且是大仁德啊!



       在《论语·宪问篇》又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则是说,管仲帮着桓公称霸天下,大家不必总是打仗死人世人受他恩惠不少。



       如果不是管仲,咱们恐怕得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蛮夷了。



       这样的牛批大佬岂能因为煞笔青年的评断,就跑小山沟里自我挂批而不是做一番大事业?!



       简单说老孔就是佩服管仲的本事,承认管仲老牛批了!



       但同时又诟病管仲,觉着他不重礼仪、太豪遮、器量小。



       这导致的是身为儒家弟子的老李这票后世子孙们,对于管仲的学说并不看重。



       但张小公爷的这番做法,再结合之《管子·牧民》里的话却实实在在的打脸了。



       “这次去要精选些许秦地灾民出身的、盗匪出身的陪同……”



       毛锐听得这话不住的点头,这主要是告诉这些土兵们:俺们如今都混的牛批了呐!



       你们也有机会,到时候好好立功要啥有啥!



       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好处、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力量,又真真切切的听得这些人的边鼓。



       再给他们回来黔州给自己的同袍们讲上一番,那特么咋还能不买死力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