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五章 京师枪炮雷声隐,滇南风雨急如晦(二)

作品:《 明朝大纨绔

       “总帅,张仑到!”



       很快的,萧敬便收到了报告。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便有侍卫前去将张仑领进来。



       本要见礼一番的张小公爷还未拜下,弘治皇帝便一摆手道。



       “朕让你来,不是来行这些虚礼的!且说说罢!”



       说着,萧敬便将滇南最新的谍报交予了张小公爷。



       后者接过一看,不由得笑了笑:“陛下打算现在就发兵?!”



       “嗯,局势已乱!尽快平定为佳!”



       弘治皇帝没有否认这一点,但张小公爷却躬身行了个军礼沉声道。



       “禀总帅!末将斗胆,却有些想法……”



       张小公爷的话,一下子把其他人都吸引过来了。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却见弘治皇帝微微一笑,转过身来:“哦?!痴虎儿有何想法?!且说来听听。”



       “平叛过快,则观望隐患难以暴露。”



       玉螭虎很是平静,望着弘治皇帝及军部诸老将轻声道。



       “若这些隐患不予根除,留之其后难保不再生祸端。”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下,此言亦是有理啊!



       现在九边火筛都归顺了,且归化事宜在不断的推进。



       这次吏部考核后,一部分功考升职之官员回京述职。



       他们之中会被挑选出一批人,前往鞑靼负责筑城、筑路、登记丁口……等等。



       这才算是彻底的把鞑靼诸部,纳入到了大明的体系下。



       否则的话,就如张小公爷曾经所言。



       此时的境况不过是如历朝历代一般,只是让草原暂时平静了而已。



       只有取军、政、律三权,才算是真正的将草原纳入了大明的体系之内。



       “且,如今鞑靼初归!国朝需打铁趁热,加速将国朝与诸部之间的驿道修筑起来!”



       张小公爷说着,顿了顿:“并大量填充人口至草原,如此方能将其握入国朝掌中!”



       弘治皇帝一拍大腿,着啊!



       若是急吼吼的平定了滇南,那些本来就左右摇摆的会留下隐患不说。



       且俘虏的人口,也不足以供应筑路、边疆填补人口啊!



       唔……是不能那么着急的发兵,得等等!



       至于怕滇南糜烂……我大明帝国连九边都平定了,小小一个滇南算个屁啊!



       一支偏师,直接就将他们碾压成渣渣了。



       “且陛下是打算替换滇南卫所的,而国防军多为北地子弟。若是匆忙过去,怕是水土不服啊!”



       却见张小公爷继续道:“始皇帝时征岭南一带,大军作战伤亡不大。”



       “然而障气伤人,却致死甚多!此着,不可不防呐!”



       王越欣赏的看着小公爷,点了点头对着弘治皇帝行礼。



       “总帅,末将附议!此事当重新规划,宜缓不宜急。”



       接着的,则是刚刚从九边回来的保国公朱晖。



       却见老头子沉吟了会儿,道:“但不派兵过去,总是不够放心啊!”



       玉螭虎那双丹凤桃花满是笑意,轻声道。



       “秘密去!每次开拔一部分人,分批前往整训适应。”



       却见张小公爷对着朱晖,轻声道:“副总长,末将以为月余时间当可适应滇南水土。”



       月余的话,实际上也差不多了。



       成国公朱辅点了点头,道:“此举不仅可防滇南之乱扩散,亦可据滇南水土筹随军药草所需。”



       众老将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的将此事的细节补充了个大概。



       萧敬则是命人记录下来备案,回头军部、陛下各持一份。



       “其实,此番前往臣想请谍报司汪公一并前往……”



       便见得小公爷这会儿低头躬身,轻声道。



       弘治皇帝听得此言不由得有些发愣,这汪直过去作甚啊?!



       汪直却脑子一转,突然明白了张小公爷想做什么。



       “小公爷的意思是……安南?!”



       汪直的这个猜测,让弘治皇帝不由得心肝颤了一下!



       说起安南,这可算得上是大明心头的一根刺。



       张家老祖张辅之功勋中,便有“数定安南”之功绩。



       然而,大明苦心经营三十载终究毁于一旦。



       柳升以轻敌丧师、王通以畏怯弃地,其时朝中多言厌兵终究弃之。



       交趾内属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粮饷一百余万就此毁弃!



       安南却因此愈发狂妄,反观滇南却愈发退缩。



       后来爆发的麓川之役似乎更让大明朝臣们找到了借口,西南之征不划算!



       “此事,难!”



       王越的眉头皱的紧紧的,轻叹道:“西南情势无比复杂,若要动手却非易事!”



       此时整个滇南边陲小国林立、土司各自霸占地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明白的。



       阿瓦国与勃固国你来我往打到现在,数十载了。



       除了这两个大国之外,尚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



       这两大国交战,获利最丰、目前实力最强者为东吁。



       安南那边自然亦非如后世一般一家独大,只是他们现在占据了优势。



       与他们为世仇者则是古占城国,只是占城国不敌安南导致多次作战均遭惨败。



       且国王还被斩杀了,丢了一大片土地城邦。



       可以说,占城过的那是相当的苦逼。



       好在他们紧紧的抱着大明爹地的腿,靠着大明爹地好几次出兵恐吓安南。



       也是收回了些许城邦,安南担心大明跟占城两处夹击也不敢轻启战端。



       但如果滇南一乱,说不好这安南也就得对占城下手了。



       “所以,小子才说需要汪公亲往!”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道:“就是因为诸多势力犬牙交错,这才有运作的空间与余地!”



       弘治皇帝脸色有些犹豫,他不是不想收回安南甚至开疆扩土。



       可历代先帝都没彻底的拿下西南诸地,且数朝先帝西南战役耗费颇大。



       “总帅其实可不必担忧,此役并非是一定要收复于安南。”



       小公爷对着弘治皇帝及军部诸老将们,轻声道:“陆续集结,数万大军。”



       “若是滇南事宜顺利,则可用滇南土司兵马直接发动!”



       汪直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对着弘治皇帝行礼沉声道。



       “玉螭虎所言甚是!滇南土司,心向国朝者不在少数!”



       张小公爷这是给汪直提了个醒啊,毕竟滇南的土司可不止一家!



       而且心向国朝的确实不再少数,毕竟张辅当年打下的余威犹在。



       且沐王府镇守滇南多年,那赫赫武勋可不是讲笑的。



       当年强盛的时候安南都被平了,后来陆续造反的几家也都没好下场。



       且这些土司们,不少是靠着大明起家的。



       大明就是他们背后的靠山,若是没了大明说不准就得被吞了。



       “滇南事毕,则动安南、阿瓦、勃固……等小国。”



       张小公爷说着,顿了顿轻声道:“王位可留,军伍则不必了!”



       汪直有些疑惑,弘治皇帝亦是有些莫名其妙。



       张小公爷则是嘿嘿的笑而不语,国朝多次征伐为何拿下地方却难以占住?!



       明明那些地方,很多时候都平定了啊!



       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张小公爷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大明朝根本就没有做好接收当地的准备,甚至驿道都没有修筑过去。



       而当地的很多官员,都是类似于发配似的丢到了那边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又升职无望,于是自然是开启了铲地皮的模式。



       地皮可不好铲啊,必然是需要扶持一些当地豪族帮忙一起铲。



       一来而去受灾的自然是底层民众,当地豪族也富裕了。



       到时候登高一呼,顿时本就遭难的底层自然从者如云。



       “臣只要求,国朝届时予臣派内阁阁老、备三百官员相助即可!”



       弘治皇帝听得这个要求,不由得楞了一下神。



       但还是很快的点了点头:“可!”



       说完,还担心的望着小公爷:“痴虎儿,你可有把握?!”



       说实话,西南边疆从洪武朝伊始大明就没有放弃过征伐。



       然而历经了永乐、宣德、正统……等数朝之后,国朝终究是只能低调处置。



       “臣若不是有把握,又怎敢与陛下提出此事?!”



       张小公爷笑吟吟的行了个军礼,轻声道:“太子殿下的新式枪炮,已然可以少部分列装了。”



       “这个朕知道,随你去的国防军优先装备!”



       弘治皇帝一摆手,望着张小公爷沉声道:“记住,此番平定滇南便是大功!”



       听得弘治皇帝的这话,张小公爷不由得心下感动。



       对着弘治皇帝恭敬无比的行了一个军礼,他知道这是弘治皇帝在告诉他。



       不要轻易涉险,只要滇南方面平定那就是大功了!



       “陛下,且放心!”



       张小公爷没有说要放心什么,但弘治皇帝心里却苦笑。



       这孩子,看着是对谁都笑吟吟的。



       哪怕是路上遇到了个挑粪的老农跟他打招呼,也笑脸相迎的回应拉家常。



       不仅他自己如此,亦要求太子等诸弟子如此。



       但这孩子看似平和实则心高气傲,真要炸刺儿了阁老都敢对着顶牛。



       估摸这回他去滇南,难保就不掀起腥风血雨啊!



       于是挥退了小公爷后,弘治皇帝沉吟了会儿让汪直他们出一份奏章给自己朱批。



       然后便起身离开,将李东阳给召来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