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735章

作品:《 重生之胆大包天

       吴家人撤了。



       李均以势压人,吴良德没顶住。



       “今天来的兄弟们,工资是平常的三倍!”



       李均霸气地说道。



       一阵热烈的鼓掌。



       “感谢从温洲市过来的你们。”



       “为老板义不容辞!”



       ……



       李均和一部分员工送走了其他人。



       一部分员工?



       他将缝合怪还有一些人留了下来,准备明天帮忙,或者是防备那个吴良德再次反咬。

m.quanzhifashi.com

       “老板,我们随多少礼。”



       缝合怪询问李均道。



       “不要因为我而非要送多少,你们意思一下就行。”



       华夏红白喜事都喜欢随礼,也就是份子钱,华夏后世份子钱让许多人是叫苦不迭,因为攀比风气越送越大送死人,这个份子钱在华夏的传统之中其实时间不长,确切记载是从明代开始,当年在乡村生活中长大的朱元璋十分执着于乌托邦梦想,在这个乌托邦的世界里,每一个都有互帮互助的精神。



       而且因为封建时代都是农民,农耕时代凭一人之力或一家之力难以办到的红白喜事,如果集合了亲朋好友的“众筹”,每人出一点“份子钱”,办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这个月“出份子”帮助了别人,下个月自家有事,别人也愿意过来为你筹资。



       朱元璋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建立了“乡饮酒礼”制度,《明太祖实录》民相亲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疾病、邻保相助。



       本来份子钱是好事情,但是慢慢地变味了。



       有权势者借机敛财,无权无势者趁机收回往年的投资,就连吃不饱饭的人也碍于情面,宁可借钱凑份子钱,不愿人前落寒碜。



       因为想到可以接份子钱,这红白喜事酒席后世是越办越多,出生酒,满月酒,周岁酒,生日酒,乔迁酒,成年酒,升学酒,亲家酒,亲母酒,结婚酒,晋升酒,六十大寿酒,八十大寿……



       酒席越办越多,档次也来越高,互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来越高。



       李均对这玩意不在乎,觉得意思下就行了。



       他们给多钱也没有别人那种特别给自己涨脸的感觉。



       伯伯家不见得为特别念自己的好。



       如果真要那面子,昨天那些员工,那些下属也提了这事情,上千人的份子钱,自己那便宜堂兄他接得好意思吗?



       自己的人来帮助他们家解决祖坟被挖,还给他们送钱,李均不去冲那个胖子脸。



       自己的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靠别人给捧的。



       这或许和李均的性格有关,他不太愿意和那些不好的随波逐流,他心里方得很,有自己的主见。



       而且改变世界的总是他这种人,随波逐流,别人怎么样自己就该怎么样,哪怕是陋习,李均绝不会妥协。



       都去妥协了,那么何来发明创造,何来社会制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何来现在的华夏,大家都继续接受清朝或者外国的奴役好了,因为不去改变什么,而是随大流。



       对旧的恶习,人们还遵守它,李均是极其反感的。



       有些陋习就是要反对的,比如现在的华夏就是要改革的一样!



       ……



       在乡下一直默默无闻的李家,因为李均,第一次走进了乡下人们的视野,那个李家在外面有着很大的事业,背景。



       “听说了没,那天吴良德要挖人家祖坟,来了一千号子人,吓得那流氓吴良德腿都软了,从来都是他吓人,没想到他被李家仁给吓到了。”



       “只是吓得腿软吗,才不是,那李家侄子喊来千号人,那是漫山遍野,那吴老大也就百来二流子,他们被团团围住,明明吓得是尿裤子了,那些跟着混的小弟还吓得喊回家找妈妈。”



       ……



       乡下村妇各种传闻。



       一些传闻到了吴良德的耳朵里,他听得脸色是铁青。



       感觉太耻辱了。



       对方,到底什么来头,虽然知道很大来头,但是吴老大准备亲自去摸摸底。



       那上千人虽然当时震住了他,但是事后,他回想过来,那些人好像都是正经的工人之类,而他们是二流子啊,二流子最会干什么,最会不择手段啊,使阴招可是他们擅长的。



       对方到底是纸糊起来的老虎还是真老虎,屁股都没有摸,就怂了。



       不行,他觉得是不是找温洲市那边的老大探听探听。



       ……



       第二天。



       河西村祠堂。



       燃香,蜡烛,火纸,燃放鞭炮。



       哭声,连绵不绝。



       “伯伯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没吃着好吃的,没穿着好的。”



       “伯伯吃饭一直吃得很快,希望去了天堂他不要吃饭那么快。”



       伯伯总是吃东西很快,经常被打趣说跌到了五八年。



       大饥荒那年饥饿给那个年代的人心中留下了忘不了的疤痕。



       “那年吃树皮,树叶,草根,老鼠,猪糠,人吃人都不是文学笔法,而是真真实实地上演,伯伯那时候吃猪糠,然后无法解手,也就是一个星期拉不出来,哭得……”



       “一辈子没享啥福的,眼看着改革开放,能吃饱饭了,各种条件都好一点了,人没了。”



       李家本家的女人婶子,姨娘之类的女眷都在对着大红棺材哭泣。



       其中李伯伯的亲家母哭得最为厉害。



       当年伯伯在水里救了人家,最后两家通婚了子女,十分有感情。



       “亲家犹如一只蚕,一生勤奋有节俭,为儿女吃尽了苦,才积得一份薄家产,只说你长寿享清福,谁知你早早离人间……你有一双好儿女,也能含笑九泉。”



       今天河西村比前些日子祠堂哭丧得都要厉害,这是因为今天是伯伯出殡的日子。



       一世人走到头,到了彻底入土的日子。



       伯伯开始被抬出祠堂,各人哭泣得更凶了。



       本家们开始从祠堂里搬出高大的纸人,纸马,纸轿,纸家电,纸……



       放在空地燃烧。



       火光冲天。



       悲恸的哭丧响动整个河西村,隔壁的吴家村都能听见。



       出殡之后,将伯伯送上山。



       接着河西村就是开始了热闹。



       开始了大吃大喝。



       悲剧以喜剧结尾。



       在白喜事酒席上,众人开始对李爸,特别是李均开始了各种奉承和巴结。



       纷纷来敬酒。



       这一桌子几个喝喝就算了。



       但是其他桌子也来。



       这让李均很郁闷了,这还让不让自己吃饭了。



       “啊,大伯伯,我是晚辈,您怎么来敬我酒,我这吃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