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五十三章 大儒

作品:《 巫中仙

       宋儒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两教发展出来的各种的精华,融入自家。



       再经过北宋时代短暂的各派相争之后,在南宋之后,以理学统一儒术,成功的成为天下显学,影响了以后的数百年的意识形态。



       而宋儒和汉儒最大的区别就是,汉儒有着相当大的神学系统,而到了宋儒就变成了纯粹的人道学问了。



       然后一直深入到了最基层的人心之中。



       即使到了后来,佛道两家都已经世俗化,庸俗化,几乎丧失神圣性,然而儒学却是深入人心,不可动摇。



       若非西学东渐,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被人以武力改变,怕是儒学还要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陶小吴想着这些,开口说道:“仙道乃天道,儒道乃人道!”



       这娄成生微微一愕,听着陶小吴慢慢解释,渐渐就明白了过来。



       陶小吴这是让儒门进行变革,剥离天人祸福感应这些东西,成为彻底的人道学问。



       此策等于是断臂求生啊!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娄成生虽然知道,陶小吴这一策能够挽救儒门。



       但是如此大的变革,却非是他一个人能够做主。



       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道:“此事太过重大,我也做不了主,只能回去好好商议一番。



       不管怎么说,通真先生对于我儒门的恩情,我儒门永世不忘!”



       陶小吴听了,满意的道:“我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成与不成,河阳先生回去慢慢考虑!”



       娄成生刚才这么一句话,就是代表儒门对于陶小吴的承诺。



       这种事情,日后肯定会有所报答他陶小吴的!



       也就不枉他为儒门出谋划策了!



       日后,就算是儒门剥离了神道力量,单纯走人道。



       然而也是一股不可轻忽的庞大力量!



       儒门欠下他陶小吴天大的人情,日后总是要报答的!



       果然,这娄成生立刻就投桃报李,对陶小吴道:“朝堂之上,对于通真先生的事情上还有一些争议。



       许多公卿都觉着通真先生大才,正该留下辅佐太子,往任淅王师是有些屈才了!”



       陶小吴笑了。



       既然娄成生这么说,



       便是准备报答他了!



       就是说,便是天子已经下诏,儒门也会想办法让陶小吴继续留在太子身边的!



       而这只不过是儒门还他人情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然而陶小吴听了,却只是摇头而笑,道:“我此来此咸安,为的是辅佐朝廷,早日让天下恢复太平。



       听闻茂州那边梵僧骚闹腾的很是厉害,实在是可恶的紧!



       也正想去会会他们!



       何况,当日我在太典山修行,那些梵僧也曾经打过我太典山的主意……



       这次公事私仇一起找那些梵僧去算算!”



       那娄成生已经听懂了,这是陶小吴不想留在咸安,太子身边,而是愿意去茂州。



       只是这就让他愕然:“太子濡慕先生,难道先生就不想留下来辅佐太子么?”



       在他想来,陶小吴应该想留在咸安,辅佐太子登基,以后才能够获得最大好处。



       却怎么也都没有想到,陶小吴居然不打算留在咸安,而是打算出外了!



       陶小吴微微摇头,道:“太子出阁开府,羽翼已成,势力已固,我留此也没有什么意思,还是离开的好!”



       那娄成生稍稍考虑了一下,就笑道:“通真先生当真是仙门中人,深知功成而不居之理,在下佩服!”



       却是已经明白,如今朝堂之上对于陶小吴的诸多争论,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陶小吴对于太子的影响力。



       辅佐太子登基为帝,这是从龙之功,天大的功劳。



       谁不想?



       然而陶小吴一个外人,来咸安短短数月,就已经为太子改变局面,更对太子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么一个人,肯定没有人愿意他留在咸安,继续影响太子。



       陶小吴强留在咸安也不是不成,只是这么一来,就太碍别人眼了!



       还不如趁早离去。



       在印象最好的时候离开,日后太子还会不断思念陶小吴。



       真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陶小吴。



       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



       而且他主动离去,其他围绕在太子身边的人,也要承他陶小吴一个人情!



       所以说,陶小吴这以退为进,实在是高明。



       不愧智者之名!



       而当然了,对陶小吴来说,他是修行者,修行最为重要。



       人道朝廷的权力对于他来说,并非是最重要的事情。



       何况,在陶小吴看来,随着天庭开始稳固,即将和朝廷试探接触。



       两个庞然大物的结盟,必然有着一连串的接触,试探,争斗,最后达到妥协。



       这咸安必然将变成一个巨大的漩涡!



       这其中不知道多少人,会变成牺牲品。



       陶小吴才不愿意留在这咸安,还是脱身而去的好。



       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



       这是他陶小吴当年在阳富侯府之事得到的教训。



       没有力量,搀和进这样的大事之中,随时都会变成被人驱使的过河棋子啊!



       “且看吧,再过三百年,那时候,谁做棋手!”



       ……



       天子下诏,天下未平,百姓受苦。



       朕分封皇子,虽然是为羽翼屏藩,但是却也不能太过耗费民力资财。



       因此淅王前往封国,要轻车简从,不要带太多东西。



       原本藩王分封,很多时候要准备一年半年的,准备的东西都能够拉几百车。



       然而现在天子既然如此下令,那么淅王就国的事情半个多月就准备好了,开始出发。



       一切从简么!



       马车粼粼,一行人马缓缓行驶在官道上,车马绵延数里。



       这是护送淅王前往封国的军队!



       一千屯骑营的骑兵,再加上三千射声营的弓箭手,还有五千步兵营的士兵,总共九千士兵。



       再加上一千淅王护卫,组成了浩浩荡荡的一万大军,向着巫越之地开去。



       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强军,每一个都是练过兵家煞气的悍卒。



       大军所过,煞气惊天。



       普通人肉眼所看不见的黑红色煞气,仿佛烈火一般的张扬飞舞在大军上空!



       至于为什么送淅王前往封国,会派出这么多的强军?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虞新朝还没有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