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392、偶遇

作品:《 第一姝

       其他人也不敢冒头,怕被问到。



       这种事情明显是吃力不讨好,做好了没功劳,做不好背黑锅。



       刚刚出去的那个愣头青是第一次跟着出门办差,不懂这里头的规矩。



       好在领头的反省过来,大家松口气。



       若是他执意要这么做还真挺麻烦。



       袁明珠做的这一批玩偶,是准备放到盛隆珍宝坊代卖的。



       他们家棉花今年收获得多,明年收获还会更多。



       虽然不愁销路,但是只卖棉花毕竟价值低,她得给棉花找一些增值的法子。



       最好的法子当然是织成布匹再出售,所以袁弘德在跟家里人商议进几台织机回来。



       以前在晋地的时候家里有一台织机,移民之前,被送给了袁明珠的姑姑家。



       这会子的女人,不会织布的很少,陶氏这些年都学会了,织得像模像样。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陶氏:“听说江南那边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那边的织机比其它地方的都好使。”



       袁明珠不是万能的,像织机这种东西她一点也不懂,而且她于女红一途实在没有什么天分,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袁弘德让袁伯驹兄弟去了京城注意打听一下,有好的织机买几台,托人给捎回来。



       袁伯驹兄弟俩应下。



       初十这日,袁弘德带着袁明珠进城,去添置一些春祭要用的物品。



       进了城,骡车在街道上徐徐前行,街道上车马行人稀疏。



       街道的两侧,散落着厚厚的红色的鞭炮纸屑,风吹来,纸屑打着卷被吹走。



       沿途开业的店铺大约只有半数,许多商铺都上着门板。



       即便是开业的店铺,里头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客人。



       他们到达盛隆的时候,店铺也是差不多的情形,伙计比客人还多。



       看到他们到来,刘掌柜亲自出来迎接。



       “袁先生过年好,给您拜个晚年。”



       袁弘德笑呵呵道:“过年好,过年好!”



       寄卖的的事都是事前说好的,摆放的柜台和店铺的抽成都已经确定了。



       刘自耕招呼自家的伙计帮忙把车上装着布偶的袋子抬下来。



       看到布偶都没有收口,刘自耕道:“这个……?”



       不能动针线,这批布偶没有完工,可袁明珠又不想错过十五这日的销售高峰期。



       总不能跟人家说这是没完工,让人过了正月以后自己缝上吧?



       袁明珠灵机一动,抢在袁弘德之前说:“这是留下的开口,让人能看到里面放的都是新棉花,没有偷工减料。”



       从收口处把里头的棉花拉出来给刘自耕看:“真正的长绒棉,又暄又软真材实料。”



       又说:“以后脏了的话也可以从这里再拆开,把外壳洗干净了再把棉花装进去。”



       一席话让刘自耕不仅没觉得没封口是给他们找了麻烦,还觉得这样特别好。



       能直观的看到里头的品质,也省得他们跟顾客解释了,说:“太好了。”



       让人把布偶摆到柜上,多的放到库房里。



       从盛隆出来,曾祖孙俩又去了几家水粉铺子和布庄把布偶寄卖了。



       等各家走过来,中午就到了,就只剩下城西门处的一家卖丝线的铺子没去了。



       “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吃了饭再去。”袁弘德说。



       冬日天冷,吃点东西能暖和一些。



       曾祖孙俩找了一家卖羊汤的铺子,叫了两碗羊汤。



       没有辣椒油的羊汤没有灵魂。



       不过这会子辣椒还没有传到这片大陆上,人们吃的食物靠茱萸来增加辣味。



       也就是那个“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到的茱萸,茱萸才是这个时候的人普遍种植的植物。



       喝了羊汤,赶往城西门。



       袁明珠没想到会在这间丝线铺子里偶遇姚大奶奶。



       刚跟铺主把布偶交接好,姚大奶奶就带着她家孙女进来了。



       那一排布偶用色大胆,放在柜上十分吸睛。



       姚家的姐儿一下子就看到了,“我也要,守备府的小姐就是拿的这样的。”



       姚大奶奶就拿眼往袁家曾祖孙俩看。



       袁明珠扯扯嘴角,示意铺主拿下来一个给她:“您看是等过了正月我再补一个给您,还是我现在把钱退还一个?”



       铺主也不知道这种布偶的行情如何,万一到时候他不再进货了,还能专门为一只布偶去找袁家?



       说:“退一个的钱给我好了。”



       袁明珠正想拿钱还给铺主,姚家姐儿再次开口:“我还要那样的还有那样的。”



       拿手指着柜上其它样式的玩偶。



       袁明珠:合着不花钱的东西上瘾了!



       按理孩子胡闹,曹氏做为长辈制止一声就没事了。



       可是曹氏站在一旁跟老板娘说话,跟没看到她孙女的作为一般。



       袁明珠:“你玩一个就行了。”



       她这话一处曹氏倒是听到了,站了过来:“这是明珠做的啊,真是手巧。”



       她孙女再次开口:“我还要。”



       袁弘德撇不开面子,想让铺主再给拿。



       袁明珠马上抱着钱袋子:“不给,这些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本来挣钱也不多,她白拿那么多去,我不挣钱还得倒贴钱。”



       袁弘德只能礼貌又尴尬的看着曹氏。



       曹氏皮笑肉不笑道:“你家明珠可真会过日子。”



       言外之意,是说袁明珠吝啬。



       袁明珠的三观再次被刷新,被索要东西的不好意思,索要东西的倒理直气壮。



       忍了又忍,才没回她一句“比不上姚大奶奶会过日子,姚大奶奶给我们家送的节礼红枣都被虫咬成虫絮了,槽子糕都是霉了的,枣泥糕还被谁啃了一块去。”



       她不挤兑袁明珠,袁弘德可能就劝说几句让袁明珠再给拿两个了,她这样挤兑袁明珠,袁弘德也不乐意了。



       也皮笑肉不笑道:“你家姐儿也挺会扒家。”



       至少我们明珠没死皮赖脸的跟别人要东西。



       铺主看着他们你来我往,看戏看得津津有味。



       可惜袁弘德说完之后就跟铺主告辞走了,让铺主觉得意犹未尽。



       正月里没生意,真是无聊啊!



       好容易碰到个有趣的事,散场的这么快。



       拿了柜上的布偶问曹氏:“给你家姐儿买一个?”



       曹氏:“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要那么多干啥?”



       推推搡搡的把她孙女推出店铺了。



       只留下一脸惊愕的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