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224、惠而不费

作品:《 第一姝

       袁家人哪里知道胡不胡记,旁边那人却知道。



       心里直道晦气,知道今天这鹿八成买不成了。



       袁弘德看着后来这人的神色,知道他已经放弃了竞买,松了口气。



       偶然发的一笔外财,没必要吃相太难看。



       袁明珠知道她曾祖父的清高和义气是刻在骨子里的,肯定不屑于待价而沽。



       袁弘德跟后来那人赔礼道:“这两只鹿已经议好价,实在抱歉。”



       后来那人摆摆手,笑呵呵道:“是我晚来一步。”



       自称胡记的人抹了抹额头急出来的汗,拉了自家车过来把鹿搬过去,不敢再节外生枝。



       胡记的人付了钱走了,街边一家铺子里的人才敢探出头来。



       跟后来那人打招呼:“刘管事。”



       这人之前躲在铺子里已经听到了外头的对话,小心翼翼的问刘管事:“那个是御马街刘家的人?”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表情和语气里满满的八卦气息。



       刘管事很矜持的点点头:“嗯!”



       没有人知道他忍着不八卦的辛苦,不能乱说话,免得跟主人惹祸。



       袁弘德跟刘管事拱拱手,准备告辞。



       刘管事回了个礼,说:“你家若是明天下午之前还能猎到鹿,可以送到城南南山刘家,送去明理街盛隆银楼去也行。”



       刘管事也没有抱太大希望,不过是抱着万一的打算。



       袁弘德也不觉得还能猎到鹿,只是出于客套,说:“一定,若是能猎到一定给您送来。”



       因为此行顺利,街上又热闹,到处都是人不说,商户全都卖力的吆喝,勾得人非常有购物的欲望。



       因为街道上不时有顽童扔过来鞭炮,为防止惊了牛,袁树下了车辕牵着牛慢慢前行。



       袁明珠坐在车上,看着曾祖父买了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放到车上。



       到了一处茶楼,袁弘德把她从牛车上扶下来,“喝点茶吃点点心暖和暖和。”



       他是想打听一下武安城里的行市,看看过完年能做点什么营生。



       茶馆酒楼是打听消息的最好场所。



       尤其是茶馆,惠而不费。



       有钱有有钱的消费法,没钱有没钱的消费法。



       有钱的点上一壶当年的明前茶,配上精细的干果点心,坐到楼上的雅座里。



       没钱的一壶粗茶,往楼下一坐,跟贩夫走卒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吹上半天小二也不会赶客。



       若是说的话题新鲜有趣,让楼上雅座的客人听得感兴趣,还有人会给点上好茶点心。



       他们寄存了牛车,进了茶馆。



       过节的缘故里头客人不甚多,不过听着却极为热闹。



       小二哥把他们引了坐到楼梯旁边的一张桌上。



       大厅中间一个座位上的人正在高谈阔论,茶馆里的说书先生都端着茶在听这人说话,想来说的非常精彩。



       这人说的正是之前他们听过的那家御马街胡记的话题。



       小二哥听得入迷,提着茶壶往茶杯外头斟,倒了一桌子水。



       袁弘德忙把茶壶接过去:“我自己来吧!”



       小二哥道着歉把桌子擦干,趁着掌柜的没发现赶紧跑了。



       客人里也有来的跟袁家人似的晚了的,不知道胡家的底细,追着那人询问。



       让袁明珠大概理清了胡家的情况。



       这胡家所在的御马街邻着衙门街,南山崛起之前,也是一个富人聚居区。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钱人都搬去了南山,这里就渐渐没落,没了昔日的繁盛。



       “胡家也落魄了一些年月,直到他家二房把闺女嫁给父母家的小舅子,领了分发耕牛的差事,他们家才又起来了,



       他们家也开始由二房管家,往年的祭祀和年夜饭都是由二房管着,大房插不上手,



       今年大房把孙女送到守备府去了,据说十分受宠爱,过年大房有可能能在铁矿那边领个差事,



       两房现在打上擂台了,铆足了劲抢着管家,听说今年祭祀祖宗都会来两遍……。”



       袁明珠抱着杯子,难怪那采买难为成那样。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本来市井之间就性喜窥探宅门里的秘辛。



       胡家两房又斗成乌眼鸡一般,可不就给外人机会看他们家笑话吗?



       又是事关守备府,这守备府可够乱糟糟的。



       事不关己,听过就过了。



       不过有个消息却与他们有关。



       “今年鹿的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一只成年鹿的价格都涨到三两银子了,就这样都买不到。”



       “说这个干啥,你我又没有猎捕鹿的本事。”



       这个消息至少说明他们今天卖的价格没有卖贱了。



       袁弘德还想呢,他们都不是会讨价还价的人,多亏着带了他们家小宝来。



       等于平白多挣了三两银子,于是出了茶馆又多买了许多东西。



       回去途中,袁树十分担心的问:“祖父,物价涨了这许多,我们是不是多买些粮食屯着。”



       袁弘德:“咱们新迁徙来,新粮下来也不用缴税粮,不用屯粮,物价涨了是过年的缘故,过完了年就会降下来,不用担心。”



       袁明珠也赞成曾祖父的观点。



       袁树依旧放不下心。



       鹿这种不是必须的东西都翻了个的涨,由不得人不担心啊!



       “鹿价都涨了那么多。”



       袁明珠笑了,原来她爹是因为这个担心。



       劝道:“此地人过年吃鹿肉是习俗,就跟咱们原来住的地方过年吃羊肉一样,每到过年把羊的价格也买高了,



       我估摸着,鹿肉价格高还不单是买高的,朝廷连年往这边迁人口,一年年累计下来迁了不少人过来,人多了鹿就不能在这边繁衍了,只能迁徙到其它地方去,



       入乡随俗嘛,有些外来的人口也学着过年吃鹿,买的人多供应的又少了,价格肯定越炒越高。”



       袁弘德听着她侃侃而谈,又觉得心口疼了。



       不过如今已经好多了,不似一开始那样恨不得他们家小宝是个男儿了。



       袁树放心了:“哦!”



       袁少驹:“要是能再抓几只鹿就好了,我们家就能买一头骡子,进城就能快了。”



       牛走起来慢吞吞的,太让人着急了。



       袁弘德乐了,能猎到这两只鹿都是运气好,还想再猎到几只?



       说:“开春去马市街看看,有合适的骡子买一匹,以后让你爹去学里接你们,你们就能经常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