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钦命来了

作品:《 明颂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其实,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得有人来打破这个局面才好。”



       似江言这些人,最看重的,就是清名,因而,做事自是极为隐秘,想要自他身上查出点什么,还真是不易。



       他顿了顿“宣江言觐见吧。”



       整个朝中,有着一股诡谲的气氛。



       刘健养病去了,其他两位内阁大学士,受到了申饬。



       要知道,一般情况之下,大臣遭到了申饬,都需请辞致士的。



       突然之间,弘治皇帝对三位大学士,态度都变得冷冽起来,圣眷不在,这令许多人滋生出了别样的联想。



       刘公人等,只怕过了今年,就该告老还乡了。



       陛下已经对当下的内阁,滋生出了厌倦之心。



       而接下来,谁可以接替刘健等人呢?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欧阳志为首的一批大臣,都是出自西山的门下,陛下对他们倒是颇为看重。



       只是可惜……



       他们资历太浅了。



       哪怕是欧阳志,成为吏部尚书,迄今为止,还是有许多人诟病。



       何况,这吏部尚书的位置,还未坐热呢。



       因此,欧阳志人等,怕是希望不大。



       一旦有人入阁,新的位置,就可能腾出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准确的来说,江言并非是寻常的御史,他乃是佥都御史,不但清贵,而且品级还挺高,乃是正四品。



       正四品当然不算什么,可若是在翰林院和都察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翰林院和都察院,乃是最清贵的地方,这里的四品官,放在外头,便是三品大员,甚至是地方上的布政使司,见了他们,都需格外高看一眼。



       而今,陛下突然相召。



       且在这个节骨眼上。



       顿时,江言觉得与有荣焉。



       同僚们纷纷侧目,发出赞叹。



       有人低声议论“莫非……很快,陛下就要确定年后新内阁的班底,此外,还有各部新贵的人选?”



       这不是没有可能,皇帝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内阁也是如此,有了新的内阁大学士,势必各个部院,也会有新的安排。



       “这江御史,敢于直言犯上,刚正不阿,两袖清风,这是人所共知,何况他为人谦和,陛下知道他,也是理所应当,只怕江御史要一飞冲天了啊。”



       ……



       江言入宫,至奉天殿,拜下“臣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弘治看着他,面带微笑“卿的弹劾奏疏,朕看过了。”



       “陛下,臣仗义执言,若是有狂悖之处,还望陛下指正。”



       弘治皇帝淡淡道“那么依卿之见,退赃之事,当如何才算公允。”



       “自是一视同仁,这退赃的事,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朝廷居然放任西山钱庄前去发放,以至于,账目虽是明明白白,可实际上,却有太多藏污纳垢的地方。”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朕也听闻了这些事,弹劾此事的人,不在少数,这样看来,这赃,退错了。”



       “错了,大错特错。”江言正色道。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看着江言“若是朕令卿家主持这重新退赃的事,卿家可以做到公允吗?”



       江言心下大喜,突然觉得,幸福来的太快。



       卧槽……要发迹了啊。



       陛下突然让自己主持这么大的事,而且推翻此前的退赃,这足见陛下对自己的信赖。



       而且,这个节骨眼,让自己负责此事,也可见陛下对齐国公,已有了怀疑。



       那么,这是不是对自己的考验呢?



       一旦明年开春,内阁倒了,许多重要的人事人选都将重新开始估量。



       而自己若是将此事办好,那么……锦绣前程,就在眼前。



       江言当然不巴望自己有机会入阁,可至少,若有某些部堂尚书入阁,自己还是有机会升为尚书的。一部之首,何其显耀?



       江言叩首“臣若身负陛下重托,定当赴汤蹈火,拼死报效。”



       弘治皇帝看了萧敬一眼。



       萧敬上前“江言,接旨意。”



       江言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再叩首,郑重其事“臣……接旨。”



       ………………



       江言捧着圣旨出了午门,顿时感慨万千,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奇怪,不久之前,自己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现如今……



       得了如此重要的使命,江言自是立即前往拜谒自己的宗师。



       这宦海之中常见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宗师,有自己的门生故吏,这事儿,单凭他一个人,是办不成的。



       此后,便有钦差江言的人,前往西山钱庄,讨要西山钱庄的账簿,重新彻查。



       而后……消息放出来,钦差江言,亲往西山,拜见齐国公方继藩。



       方继藩万万没想到,这个江言,居然要重启退赃之事,这令他很是奇怪。



       陛下吃错药了?



       又或者,那蒸馏酒,是假酒?



       江言见了方继藩,笑吟吟的行礼“下官见过齐国公。”



       方继藩看都不看他一眼。



       江言却是脾气极好,耐心的道“下官奉旨,重新退赃,西山钱庄那里,有些账目,对不上,因此……”



       “滚开!”



       江言不恼,他似乎早预料到,得到的是这个结果“齐国公,下官乃是奉了钦命,还望齐国公……”



       “来人,将这狗一样的东西打出去。”



       江言脸色变了,立即逃之夭夭。



       他惊魂未定,出了西山,坐上了马车,长出了一口气,面上,不禁露出了冷色“呵呵……看你张狂到几时。”



       等江言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这江府门口,现如今却已是人满为患。



       江言下车。



       江府的管事,立即上前,道“老爷,今日,有七十多人来拜谒,小人接着这名帖,都接的手酸了。还有……陈公、郑公二人,他们也来了,小人知这两位,乃是尊客,因而,让他们在厅中等候。”



       这才是手握大权的滋味啊。



       以往对自己不理不睬的人,现如今,一听到消息,个个像是疯狗一般,围了上来。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江言很想露出几分谦虚的样子,可是那骨子里的得意,却还是禁不住暴露出来“老夫且先去见陈公和郑公,至于外头这些人,想来都是求老夫办事的,这样很好,你让江孜去招待。”



       “少爷?”这管事一愣,皱眉“少爷脾气不好,老爷不是说,平时少让他……”



       江言淡淡的道“从前让他少去待客,是怕他口无遮拦,得罪了人,可现在……老夫还怕他得罪人吗?”



       管事恍然大悟“是,是,老爷高见啊。”



       ……



       求江言办事的人很多。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此次退赃的受害者。



       好端端的,四成没有了,这可是大笔的银子啊,绝不是小数目。



       有为数不少人,本是以为,凭着自己的身份,在如意钱庄图利,哪怕是如意钱庄出了状况,也绝对不敢少了他们银子的。



       可这一次,真是欲哭无泪。



       现在听闻陛下要重新彻查,且要重新退赃,许多本是打落门牙往日肚子里咽的人,一下子激动起来。



       时来运转啦。



       看来……还有戏。



       因而,数不清的书信和名帖,如飞雪一般进入了江府。



       江言一个个待客,听到数不清人的抱怨,个个痛哭流涕的模样,想到自己也是受害者,江言心里就有数了。



       这里头牵涉到的,可是不少文武百官,更有不少,得罪不起的人物。



       此番,自己重新退赃,某种意义而言,不但是陛下给自己一次历练的机会,而且……



       江言在这一刻,激动的额上青筋曝出。



       这是一次收买人心的大好时机啊。



       这件事办妥了。



       不知多少人感激自己。



       自己在朝中,不但有了立足之地,而且……得了自己恩惠的人,也将数之不尽,到时,人人为自己的美言,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不几日。



       钦命大臣江言派人张榜。



       所有赃款,重新退回,且需重新分配赃款。



       凡有得了赃款不奉还的,统统以窃取公帑论处。



       紧接着,一个章程送入了宫中,恳请皇帝恩准。



       …………



       弘治皇帝看着这一份新的章程,忍俊不禁,可是笑过之后,却又冷然起来,他将章程送到了萧敬面前“你来看看。”



       萧敬只看了章程一眼,打了个冷颤“这江言,疯了。”



       是啊。



       赃款统统收回,重新发放,先补大额的不足,如宫里,如寿宁侯人等,投入了万两银子的,统统退回。



       而至于小额的,因为银钱太少,余下的银子,再做处置。



       “陛下,此人为何,竟愚昧至此。”



       弘治皇帝微笑,突然,目光落在了角落里的皇孙朱载墨身上。



       朱载墨好不容易,下了学,从研究所里出来,特来见自己的大父,现在他正摆着一个小案子,低头拿着炭笔,做着计算。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道“这个问题,若是萧伴伴不明白,可以问问载墨,载墨受方继藩教诲,想来,一定心里有答案。”



       皇孙……知道答案。



       萧敬一脸狐疑,也不禁朝朱载墨看去。



       这些话,朱载墨听了个真切,便起身,朝弘治皇帝行了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