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590章 最大的金手指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您也要亲自参与?”



       郭瑀等人都惊讶的看着关宁,他们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位陛下竟然会参与这样的事情。



       “当然。”



       关宁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火炮对于工匠们来说,是完全新式的东西,都没有什么概念。



       关宁全程参与引领,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他有穿越这个最大的金手指,生活在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知的任何信息在现在所处的环境都是有用的,是先进的。



       “不要浪费时间,抓紧去做。”



       关宁起身。



       实践才能出真知,说再多都没有用。



       万事开头难,把第一门火炮做出来,确定下来整体流程,以后就会方便很多,也不用他再操心。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是。”



       王都诚开口道:“臣下去找齐人手,尽快开工。”



       听着刚才关宁所描述的火炮,他们内心也起了很大的憧憬。



       并且能跟陛下一道同时参与制作,也是莫大的荣誉。



       他们发现陛下是懂行的人,他说的那些话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尤其是刚才说出的那种冷却之法,可是从未听过。



       如果真的能提高耐用程度,那对整个工部器具打造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会是相当大的飞跃!



       陛下才弱冠之年,就懂得这么多东西,实在令人震惊。



       每个人都带有着强烈的期待感……



       王都诚立即去找人。



       这是全新的制作,要从做模开始。



       模具制作也有专业的人选,之后才是灌料冷却等步骤。



       王都诚不敢怠慢,他很快就把人手召集齐,主要有十二个人,并且都是工部内水平最高的匠人。



       同时还有不少辅助打下手的匠工。



       这规格可是相当的高,几乎集结了工部最高水平力量。



       国家营建中心在于工部,工部技艺水平最高在冶造局。



       关宁发现,冶造局就相当于是一个研发中心,代表着最高端的技术水平。



       兵部有专门从事兵器打造的兵铸局,实则他们所用的技术都是从冶造局这边引进的。



       王都诚为了完成关宁的要求,组建了一个技术水平最高的团队。



       他们都穿着粗布破衣,平素看起来唯唯诺诺,而在此刻,却面容坦然,跟平常完全不同。



       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们才会显出强大的自信。



       关宁很满意。



       这些人经常性的协作制造,形成了一套固定而有效率的流程。



       首先是所有人进行审图,就是要搞清楚做的是什么东西,然后确定制作方案,等这些都明确了以后,才会正式开工。



       科学而有效。



       唯一让他们有疑惑的是图纸上标注的参数,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单位。



       关宁做了详细讲解,他在图纸上标注的是现代单位。



       而且还是依照比例绘图。



       统一度量衡是相当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制造器具上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标准统一了,那武器装备才能成为制式装备。



       也就说有统一的长度大小规格重量行制等。



       规范化,制式化,标准化,才能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这也是关宁的目的。



       他要借这次机会,把度量衡改革,并且确定下来。



       不说扩展至全国,至少要在工部范围内推行开。



       当然这个时代也有明确的计量,只不过更加复杂,精度很差。



       关宁这一改变,让这些老师傅们很容易就接受了。



       “这个是游标卡尺。”



       关宁拿出了一把尺子放在众人的面前。



       它可以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等,是一个多用且精度很高的量具。



       这卡尺并不是现代样式,只是比较相似,关宁所参考的是我国古代原有的青铜卡尺。



       据传这青铜卡尺是位面之子王莽发明。



       而在现处的这个时代是没有的,所以关宁的发明是创造性的。



       众多工匠相互传递,感觉新奇不己的同时也充满了赞叹。



       有了这种卡尺,就能把精度范围控制在相当小的程度,这对器具生产制造的作用不可估量!



       王都诚开口道:“叫青铜卡尺不太好听,不如叫元武卡尺如何?”



       “这个合适。”



       冶造局局丞郭瑀开口道:“既然是陛下做出来的,就应该叫做元武卡尺。”



       这也是工部的惯例。



       谁有了新的发明创造,就用其名字命名。



       “可以。”



       关宁没有推脱。



       挂着他的名字,便更容易让人接受新刻度,这是好事……



       标注的问题解决,匠人们对火炮也有了清晰的了解。



       正式开工。



       先由做模具的匠人们做出模具。



       在古代没有机械加工生产,做任何器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模具。



       就好像农村做铝盆那样,先做一个类似的模具,然后把料灌注进去,待冷却之后,再进行脱模,就成功了。



       说起来容易,实则相当的难。



       关宁要做的尺寸达到了中型火炮的规模,因而需要的模具也相当的大。



       而且这个模具是中空的,这更增加了难度,还要保证精度。



       模具不出问题,才能造出没有问题的火炮。



       这显然难不到工匠们。



       有了具体的图纸,只需要按图施工即可。



       他们先用非常干的衫木,按照炮体样式,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长出一尺多,做成轴头,轴头上加铁转棍,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架之上,以便旋转上泥。



       主体做成以后,再将炮耳,炮箍等附属件的模具装上去……



       在这个过程中关宁全程参与,甚至不时还上手亲自去做。



       这让那些工匠们很是震惊。



       君子尚且远庖厨,更何况是皇帝,只见他的手上,甚至是冕服上都沾了不少泥。



       实在亲民。



       关键在于他不是跟着胡乱指点,而是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意见。



       工匠们干劲十足,在这个过程中,竟然都没有出现返工,涂刷蘸水烧干……按部就班的进行,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模具。



       而到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测量。



       测量中空模具的各项数值跟图纸有没有出入。



       像火炮室,火炮筒等位置,对壁厚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差错,可能就会导致火炮的耐久性出问题,甚至出现炸膛的风险。



       一定没问题。



       这是所有人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