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817章 治天下比打天下更难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这句话对赵南星的触动很大。



       他能真切的感受到,陛下是发自内心的想让这个国家强盛,而不是像之前那些皇帝,只知奢靡享受,从未真正的考虑过这些。



       是啊!



       谁又能想到这一层。



       严格意义上来说,改变原有所学内容而变为新学,对他来说也有很大的冲击。



       他不能在第一时间接受。



       但他觉得陛下是对的。



       今日这次交谈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收获颇丰。



       赵南星觉得自己就像陛下说的那样,思想打开了。



       感觉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他神色略带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位陛下。

m.quanzhifashi.com

       陛下今年多大?



       应该才二十三吧?



       这个年纪的同龄人又在做什么?



       他都不知道陛下是怎么能有这么多想法?



       难道说镇北王府的培养真有这么好?



       思绪闪过。



       赵南星又问道:“臣还有一个问题,按您所说,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很长时间,那这次科考怎么办?”



       “我们现在用人需求很大,根本就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关宁开口道:“这次科考就要进行大改,但会是简版,摒弃繁文等不利项,增加明法,明算的比重等,这是为了推广新学打基础。”



       赵南星明白了。



       这就是刚才陛下所说的,让其主动改变,自主学习。



       “可这次依旧会存在罢考的问题啊。”



       这些改革需要时间,并不能立即实现。



       所以罢考的问题依旧存在。



       “在所有的事项中,朕最不担心的就是罢考的问题。”



       关宁开口道:“时间己经不短了,你先回去好好消化消化朕跟你谈的事情,将来你可是要挑起担子,如果你都不明所以,稀里糊涂,那就没法进行了。”



       “这次科考具体怎么进行,朕会等所有主官到来,集中讲解。”



       “是。”



       赵南星起身。



       他确实该好好消化消化。



       一下子他也接受不了。



       “臣告退。”



       赵南星离开了。



       此时,天己经黑了。



       谈的起劲,时间过的很快,这就过去了半天多。



       关宁也有些疲累。



       时间不够,再不能接见下一个州牧。



       “让胡南广明早再来吧。”



       “是。”



       外面还有其他州牧在候着,成敬出去传话。



       一夜无话。



       第二天,关宁又早早的起来接见地方州牧。



       这段时间必定会忙一些,他也格外上心。



       在谈话时,他或多或少都会提点几句更改教育模式,推广新学的事情,让他们有个准备。



       他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在地方上实行,还要这些主官来推动。



       首先要把他们的思想改变过来。



       有人懂,有人不懂。



       毕竟每个人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



       关宁也不着急。



       不懂没关系,我让你怎么办,你怎么办就可以。



       一个个的接见,谈话时间有长有短。



       这让关宁也了解到很多在上京了解不到的情况。



       己是元武三年,国家己经趋于稳定,城民百姓己经完全接受了他的统治。



       主要矛盾还是在于对新政推行的抵制。



       也有主官隐晦的提及,应该适当的怀柔,但被关宁呵斥了回去。



       作为一州主官,你可以没有才干,但你屁股不能歪,步调必须要跟他这个皇帝一致。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执行不力,就要换人。



       反正也没有充足的人才可用,那就撞呗。



       没准还真能遇到有才干的人。



       像前段时间看折子就有一个名为谷实的县令提出了火耗归公,关宁也亲自召见了他与之相谈,确实是一位有才能的人。



       他己经被提拔到了税务总署任副官。



       改革就需要干吏。



       关宁跟这些州牧们挨个交谈,就是想要确认他们适合不适合。



       这样谈的机会并不多。



       也能让他知晓地方上面临的实际困境。



       说的最多的还是一个问题。



       那就是穷!



       主要还是收成不行。



       造成此种境地有多方面原因。



       附属设施跟不上,如水利设施等,关宁准备要新修水利,重修运河。



       但跟梁国打仗又让国库一穷二白。



       难啊!



       关宁发现治天下可比打天下要难多了。



       只能一步步的来,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不现实。



       这些问题关宁都记录下来。



       “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关宁面前一个身材肥胖,个头不高的李福激动行礼。



       “平身。”



       关宁好奇的打量着。



       “李福,你比原来瘦了。”



       李福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没有,还是挺胖的。”



       “比原来是瘦了。”



       关宁笑着道:“看来是做了州牧,事务繁杂劳累瘦了。”



       要说这人的命运也说不清楚。



       李福最初是关子安属下的大将,此人擅长投机取巧,正事不干,到处混迹战功。



       他的声名很大。



       常被人说,本事不大,站队的本领大。



       总是在关键时刻能选中靠山。



       这不就走上了人生巅峰,己经成为一州主官,封疆大吏。



       新朝初建,各地官员空缺的厉害。



       有不少军中之人转业到了地方任职,李福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关宁也是有碰运气的成分,让他做了府尹。



       没想到李福做的还挺不错。



       关宁果然没有看错,李福的性格并不适合在军中任职,适合在地方做官。



       在去年的政绩考核中,李福治理的鲁平府农耕恢复,田产收成都名列前茅。



       关宁便大胆把他提为州牧。



       “坐下,来谈谈你治理的心得。”



       关宁好奇道:“你所在的延州遭受战争破坏严重,人口也不足,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农耕快速恢复的?”



       “臣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个方法,就是把土地都分包到户,让他们来耕种,官府只收取固定的量,超出的部分,由他们自己所得,这些土地还是朝廷的,他们只能耕种,大意就是他们原本是给地主当佃农,但现在是给官府当佃农。”



       李福开口道:“但这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地主会克扣剥削,官府不剥削,你多产出的就是你的,我们肯定是不会要,这样百姓种地就有力气了,因为干的越多,收成越多,他们得到的就越多……”



       李福解释着,但是关宁却陷入沉思。



       这方法听得怎么这么熟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