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970章 陛下的话是一句都不能信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此次北征,于初春出发,至深秋返回,历时八个月,共投入镇北军十五万,火器营第三代元武大炮六十门,火药包投发架一百个。



       乃蛮城初战,以火炮,火药包轰炸,造成敌军混乱,再以箭雨漫射,又以大规模骑兵冲阵,从而取得大胜。



       后趁胜追击伤敌,借阿和泰企图联盟之机,算计得当,使得兀良部和阿速特部发生大战,后趁机攻战,对二族再造伤亡……



       此战,得精良战马近十万匹,盔甲数万套,皆为缴获敌军所得,另掠夺北夷多个部族,牛羊马匹数额巨大,得俘虏两万余人,迁移部族六万余……



       借着停驻休整之机,关宁执笔记录。



       这是他的习惯。



       每次战争结束,都会做一个汇总。



       写下详细过程,分析利弊得失,校验战略战术,总结优劣,归纳不足,待以后提高。



       关宁是想通过一次次的战争归纳,能得出跟蛮族战斗的经验。



       毫无疑问,这次收获是巨大的。



       抛开抢掠的黄金珍宝,牛羊战马这些,更重要的是战略的实施。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北夷将陷入长时间混乱,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精力对付中原,这会为大宁赢得发展之机。



       再者,此战之后克烈部落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保卫屏障会更加坚固……



       总之是收获满满。



       关宁撩起车帘看向外面,这位朵颜王女比较个性,让她坐马车都不坐。



       说是坐不惯。



       他又拿起笔在收获那一栏写道:“还带回去一个女人……”



       休整并没有多久。



       队伍继续出发,沿途偶有遇到克烈部落的族人,见得皇旗,并未表现敌意,反而还无比热情。



       不少人还特意在路两边等候,给送马奶酒,馕饼等吃食。



       相当的和睦。



       关宁也颇为欣慰,经过这一次共同抵抗北夷之后,大宁跟克烈部落的关系更融洽了。



       不止存在于高层,底层牧民的接受度也很高。



       关宁知道这得益于乃蛮城一战,在那之后,在有意宣传之下,他成了挽救克烈部落的救世主。



       毕竟面对北夷大军谁都没底。



       而他们不但抵御住了,还赢得了胜利。



       克烈部落受到极大恩惠,像那些原本是关宁掠夺到的战马牛羊也都留到了克烈部落。



       这也赢得了很多好感。



       关宁在克烈部落有很高的威望。



       两族是真正的融洽,亲如一家。



       “这是……怎么做到的?”



       朵颜神情略带惊疑。



       她从未想过蛮族人能跟中原人相处到这种地步。



       克烈部落也是蛮族人。



       她分明看到,有镇北军将士跟蛮族人亲切的打着招呼,并还停驻交谈。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愿意去做。”



       关宁也放弃了马车,骑马与之并行。



       “你看到的只是一角。”



       关宁开口道:“在云州还有一个蛮族自治区。”



       他给做了详细解释。



       “你特意引蛮族人去你的国家?”



       “对。”



       关宁开口道:“你也看到了,南蛮之地不比北夷,草原存量很少,大多地域荒芜,不能让更多的蛮族人生存,而在大宁北方有大片的土地,正好适宜生存。”



       “当然,这是采取自愿的原则,毕竟有人还不想改变生活习惯。”



       “陛下可真是仁慈。”



       朵颜忍不住赞叹,眼中尽是崇拜之色。



       这话又让关宁汗颜。



       他做这件事的背后有很强的目的性,可不是完全出于仁慈。



       却想不到收获了一个小迷妹。



       “陛下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争取让大宁和兀良部也有这一天!”



       朵颜神情镇重。



       为了两族平安,没有战乱。



       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嗯。”



       关宁带有赞赏之意。



       他心有所感,这次最大的收获似乎是这位王女。



       而她确实也在以后,为两族融合起到巨大作用……



       关宁急于回国,路途少有停驻。



       出来日久,唯恐国内起乱。



       他想的并没有错,在他回国之际,朝廷己经起了波澜。



       当初离京时,是以去北方巡视的理由。



       这很正常。



       毕竟关宁曾有过两次南下的经历。



       因此也引起不少人关注。



       谁都知道,陛下去哪都会掀起一场地震,搞不好就是人头滚滚。



       或许又会有什么新政发出。



       可随着时间推移,并未有什么风声传出,陛下的行踪也没有透露。



       这就有问题了。



       纸包不住火,日久不出,又有军需粮草运送,虽然隐秘,但也瞒不住有心人探报。



       在过去半年后,朝中大臣便确定了,陛下去了南蛮之地!



       战争又开始了!



       这可是引得朝堂震动。



       如此大的事情,怎么能隐瞒呢?



       朝中吵得不可开交。



       内阁大臣也遭受集体围攻。



       皇帝外出巡视倒也正常,可首接去了南蛮打仗,这就有大问题了。



       现在是皇帝了,可不是镇北王了,怎么能随意上战场打仗?



       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



       毕竟刀剑无眼,也确实是太儿戏了些。



       也不知怎么的,又有更准确的消息传出。



       陛下出征的原因是北夷大军进军中原。



       对于北夷人们只是听闻,知之不多。



       但流传却是有鼻有眼。



       将北夷实力尽数传出,什么共有百万大军,什么皆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什么北夷远比南蛮强大……



       总之,一场巨大危机席卷大宁,陛下没有办法,只好亲自率领大军出征。



       这使得人心动荡,朝堂不稳。



       隐瞒时还一切如常,当真正公布开来,就出问题了。



       每日都有诸多朝臣集于内阁之外,喧闹问话。



       “公良禹,你这内阁首辅是怎么做的?”



       有朝臣大喊。



       “明知陛下前往北夷,危险重重,若真像外界说的那样,北夷真有五十余万大军,这怎么能抵抗的了?”



       “若陛下出事,大宁怎么办?”



       “是啊!”



       “简首是儿戏!”



       “谁说不是呢?还能隐瞒着外出!”



       朝臣们知道后都很是无语,看来这位陛下的话是一句都不能相信。



       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皇帝,瞒着满朝文武就跑到蛮夷了。



       “赵南星!”



       “薛庆!”



       “你们出来说话啊!”



       朝臣们在外喊着。



       而在内阁里,众多内阁大臣皆面色凝重,他们没空搭理那些朝臣。



       刚收到情报,边境梁军有所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