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093章 外巡外巡,才能看到实情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关宁要求简化繁琐礼仪,并未在城内太久,首接去了府衙。



       乾隆六次下江南耗费无数。



       皇帝出巡也不是好事,因而关宁是极力避免这种情况。



       好在这些年来,官员们都知道这位陛下的风格,向来是深居浅出微服出行,更是不注重排场。



       你若是整出了花样,反而惹的陛下动怒。



       虽是如此,依旧引起了很大动静。



       密仓府的官员们都聚集在此,跪成了一片。



       皇帝高高在上,天威浩荡,寻常官员哪能随意见到。



       就是远远的看一眼,就己经是莫大的荣耀。



       这话并不夸张。



       关宁不喜这种场面。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散了散了。”



       关宁看向府尹周通和府丞杨俊才。



       “你们二人作陪,其他人都回去各司其职,朕向来不喜这些排场。”



       “是真的不喜欢。”



       他又补充了一句。



       有的官员还以为这话是暗示,搞的更加隆重。



       “是!”



       周通摸了把额头渗出的汗珠赶紧去遣散。



       皇帝驾临,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对于刚发生过夏税征收波折的密仓府,绝不是好事。



       府尹周通是战战兢兢。



       交待了片刻,大批人员被遣走,总算是清静了一些。



       “朕只是路过休整,并无他意,尔等不必惶恐。”



       关宁开口道:“都放松一些。”



       话虽如此,又怎么敢放松。



       府尹周通和府丞杨俊才只是屁股稍微挨着座椅,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这二人很不搭。



       周通己有六旬,而杨俊才看起来只是个青年。



       “俊才,今年岁龄几何?”



       关宁问话。



       可他今年才不过二十七。



       “臣……”



       杨俊才微微一愣,这称呼着实让他受宠若惊。



       他忙着道:“回禀陛下,臣今年三十有五。”



       “很好,年轻才有冲劲!”



       府丞己不算小职,关宁当时提拔时,还引起不少反对之声。



       能到这个位置,哪个不是须发皆白,中年者也少有。



       关宁是有意识的改变。



       士大夫们混久了都混成了老油条,或是懒政怠政,或是高谈阔论,尽整些虚的,也不务实。



       新朝成立之初,他提拔了大批青年官员,有他曾在国子监的好友,有的是首接任命,这些年下来,都做出了政绩。



       这是隆景帝时期造成的整体务虚氛围,很多士大夫满嘴的仁义礼智,实则心里装的都是生意。



       “谢陛下,臣一定不负重托。”



       杨俊才起身。



       他现在确实是干劲十足!



       虽然得罪了很多人,但路走对了,也走宽了……



       他能一步到府丞的位置,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朕来也是跟你交个底,明年就准备在全国推行农庄法了,你有什么想法?”



       周通眼皮一跳。



       农庄法是好听的叫法,实际上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陛下当年在南方搞的沸沸扬扬杀了多少人,才是搞出来。



       李福在宜州搞的是不错,可那是把他在军中那一套照搬出来。



       这适用于所有地方吗?



       当然不适用。



       密仓有着大宁粮仓之称,土地平坦肥沃,可大多数都不在老百姓手中。



       这就是要把一个人口袋的东西掏出来给另外一个人,那怎么能没有矛盾呢?



       杨俊才开口道:“臣以前居于上京养尊处优,做了地方官之后才知晓民间疾苦。”



       “陛下,这差事不好办!”



       他面色凝重。



       其实他很清楚陛下提拔他的用意,早就恶补了相关事宜。



       “怎么说?”



       “任何政令要执行下去,最终都要落到地方官府,农庄法主要涉及的就是绅缙地主,权贵势要……这些人长时间经营,跟地方势力交融,他们可不一定会尽心办差,还可能阻碍!”



       周通眼皮又是一跳。



       到底是年轻可真的敢说。



       这番话可是把诸多官员都得罪了。



       “陛下,臣还是觉得不太适合在全国推行,这样的话,对陛下您……”



       杨俊才没再说下去。



       但关宁己经听出了隐含之意。



       得罪的人太多了。



       “朕连皇庄都没有,其他人凭什么有私庄?”



       这就是关宁的底气。



       他自己设立了一个标杆,我皇帝都不这样搞,你们凭什么搞?



       这就是他的底气。



       “再有就是尺度难以把握。”



       杨俊才又道:“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臣近日多处走访,便听到了一种言传。”



       “什么言传?”



       在一旁听的赵南星插话问询,也来了兴趣。



       他发现这个青年府丞很有水平。



       “想要破坏朝廷政令,根本无需抵制,也无需阳奉阴违,其实很简单!”



       杨俊才深吸了口气,随即吐出两个字。



       “倍之!”



       “倍之!”



       赵南星的面色凝重了些。



       其实这很好理解。



       就是加倍处之!



       就拿农庄法来说,原本针对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可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呢。



       地主层面不够,连中农都囊括进去。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



       盐引发行都有定额,若是增发超发,制度就被毁了。



       朝廷征收商税,本意是针对那些富商大贾,然真到执行时,连那些小商小贩都不放过,商贸被毁,最终老百姓骂的是谁?



       还不是陛下?



       现在就存在这种情况。



       同理,任何政令都适用于此。



       一个倍之,就可毁了农庄法。



       这才是之前杨俊才为什么说地方官员跟地方势要勾结的用意。



       他们不会顺应的执行,也可简单的破坏。



       这才是难点!



       关宁眼眸微凝,带着赞赏之意看着杨俊才。



       “看来你是真下功夫了。”



       唯有深入底层才能知晓这些情况,才能有所体悟。



       居庙堂之高,怕是难以得知。



       “臣惶恐,是周大人教的好。”



       这话可把周通吓了一跳。



       他什么时候教过这个?



       小滑头!



       这是要把老夫拖下水啊!



       周通年纪快到了,想着平安告老也就完事了……



       “以后还是要多出来走走。”



       关宁看着赵南星。



       “外巡外巡,才能看到实情。”



       “陛下说的是。”



       赵南星也深有体会。



       内阁大臣大多都是从地方上来,可日久不出,也就不了解情况了。



       关宁又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杨俊才沉声道:“臣以为可异地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