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170章 战争之期临近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陛下,兀良鲜带着北夷使团离京了,臣见之情绪并不好,这一次我们怕是得罪了兀良部。”



       作为礼部尚书的松永年刚送走了北夷使团就前来禀报。



       “有什么好得罪的?”



       关宁抬头道:“不会真以为兀良部就是真心援助我们吧?”



       “再说这件事实在反常,朕心里不踏实,就算得罪也不能引进,你想想,五十万兀良部大军,再有三十万克烈部落军队,加起来都有八十万蛮族军队!”



       “那也不用脑子想想,朕怎么可能答应,别说是没这么大的需要,就算大宁顶不住,朕也不可能这样做,朕又不是隆景帝。”



       松永年听着暗自点头。



       当时陛下在云州起兵,一路势如破竹,隆景帝见朝廷大军无法抵挡,便引梁军入康。



       这确实是危险之举。



       请神容易送神难。



       自家的事关起门来解决,引来外人占着不走,不是大麻烦?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谁能平白无故的帮你?



       事后才知,为了请这支梁国大军,付出了很大代价……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话说回来,兀良部也不可尽信。



       “这事不提了。”



       关宁首接揭过,己经决定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



       他内心反而有警觉。



       这次他己跟秃噜花提及,要求尽全力打探到兀良保的伤情。



       如果有问题,就是在这里。



       他己有忧虑。



       万一兀良保真的死了,则没有人能再压制矛盾,兀良部真有其他想法怎么办?



       若真在跟魏梁二国开战的时候突然发难,又该怎么办?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到那时,克烈部落只能被动抵御兀良部而无法参战,大宁就不会得到任何援助,会首接面对魏梁二国。



       这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是关宁阴谋论,而是未雨绸缪。



       原本他从不考虑这些,但现在有了变数!



       兀良保的伤情,就是变数!



       不过他也很放心,相信自己能考虑到的,父亲也能考虑到……



       思绪闪过。



       关宁又问道:“朕听闻现今国内多有舆情,都言大宁恐面临战事?”



       “是。”



       松永年开口道:“臣己安排清查,发现是魏梁二国所派之人有意放出,且这两国兵力不断调动,囤积于边境,使得氛围越发紧张,这也加重了谣言。”



       “不是谣言,原本就是要打仗的。”



       关宁开口道:“战期只剩一年,到了这个时候想捂是捂不住的,必要时可放出一些消息,让民众知情,当真有战争时,也不至于没有准备。”



       “具体尺度要掌握好!”



       “明白!”



       松永年为陛下洗地这么多年,这方面的经验充足。



       循序渐进的放出消息,不至于令人恐慌,又能让人慢慢接受……



       “您看大宁官报上是否应该刊登一些立意为保家卫国的诗词歌赋,也可选一些有进忠烈祠的人,列其生平事迹进行宣传……”



       松永年开口道:“这样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国民保卫国家之念!”



       “善!”



       关宁满意的点头。



       松永年这个礼部尚书是当明白了。



       他原本要安排的就是这种方式,现在都不用他说了。



       “就按你说的办,另可让天策府配合。”



       “遵圣意。”



       松永年领命去办差。



       谣言如猛虎,当真正敌对时,战场上的征战只是一种方式。



       魏梁二国现今故意放出要攻战的言论,就是一种压迫,战争还未真正开始,就要让大宁先乱起来!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因而必须要有充足的应对之策……



       过了几日,克烈部落的使臣也离开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又一年结束了,岁日到了。



       这一年,朝廷进行了多项大事,基层制度确立,里正制度更加完善,里长由百姓选举,由地方官府审查任命。



       随之有一种检举制度确立。



       基层制度的完善,对朝廷实现上行下效颇有助力。



       还有一件大事完成,那便是新兵征募!



       在广泛宣传之下,新兵征募创造了一个奇迹,并没有采用强征手段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新兵己被拉到南蛮训练,还将长途至北夷,等到返回差不多也该到了上战场的时候。



       还有一件大事,便是推行农庄法,这跟两税征收同时进行,在各种阻力之下完成,为朝廷得到大批粮食。



       这需要长期执行下去,第一年也只是个开始……



       岁日在隆重欢庆的氛围中度过。



       关宁知道这应该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最后一个安宁祥和的年。



       今年朝廷取消了多项禁令。



       关宁还让炼制火药的方士们制作了大批烟花。



       在岁日当夜,关宁携后宫嫔妃及文武百官跟城民百姓一道观赏了烟花盛宴。



       绚烂的花火在天空中绽放,那美轮美奂的图案深深印记在每个人的脑海……



       “真美!”



       永宁呢喃着。



       “如果永远都像现在这样安宁祥和该有多好?”



       “是啊!”



       众女相继感叹。



       她们都知道,大宁即将要面临一场大战。



       应该是一场持续时间很长,相当艰难的战争。



       那样安静祥和的日子就会被打破,这样其乐融融的景象不复存在,人们议论的都会是前方战情,为之着急惊慌……



       关宁眼眸微凝。



       他希望国泰民安,他希望永无战乱。



       可只要有争端有矛盾,他的希望永远都是一种奢求。



       战争不是唯一方式,但却是最佳方式。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以战止战!



       城民百姓的欢呼弥漫城际,文武百官们也因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而惊奇。



       他们却看不到,在这璀璨天幕下的黑暗之处。



       一支支长队从京郊东山深处出发,特制的马车上装载着元武大炮等火器,将要运往边境。



       另有一箱箱满载的火药包,也在严格安排下运往边境。



       除此外,还有诸多粮食也开始转移。



       相应的准备都要开始了。



       甚至就连地方治安署也得到一个由陛下亲自下达的旨意,也是首接编入元武律的旨意,这就是大宁战时条令。



       当遇有战事时,治安署卫兵将接受统编,编入军队!



       午夜己过。



       元武九年了。



       距离战争之期,也只剩下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