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565章 这不是上朝而是去上坟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听到此言。



       陆正渊神情略显愕然,随即笑着道:“你这不愧是跟着费大人的人,学的就是多。”



       “你说的没错,是我着相了。”



       陆正渊摇头道:“自来了大宁始终安定不下心,当初举族来到大宁,又想到梁国成了现在这样,总是……”



       胡标劝慰道:“不要想那么多,天下大势不可违,你应该庆幸当初没留在梁国,正统皇帝是个短命皇帝,天顺帝即位,你必遭清算,能像现在这样做着国丈好?”



       “说的也是。”



       陆正渊大声道:“不想这些了,以后就是大宁人了!”



       “不对,以后没有梁人,没有魏人,只有宁人!”



       “那以后就仰仗陆大人了。”



       “哈哈!”



       两人的笑声在房间回荡。

m.quanzhifashi.com

       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二天,天还未亮。



       出早市的摊贩们才刚开始摆弄东西,就见得街道上一个个官员脚步匆匆,有人小跑,有人快走,还有人在整理着官服。



       新朝建立之初,关宁就取消了每日早朝的制度,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稍微耽搁耽搁,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



       人少办大事。



       人多什么事都办不成。



       早朝改为朝议,实则也不是议事,只是成了通传。



       这种改变自然让很多官员都不满意,他们的权利被剥夺了。



       可遇到了一位强势皇帝,既然无法改变,就只能适应了……



       而在战争爆发之后,举行朝议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就连陛下也时常不在上京。



       令人惊奇的是,就算是这样,朝政也没有紊乱,反而更有条理……



       这说明吏治改革及朝廷衙门改革,行之有效!



       对朝议他们己经很陌生了,但并非没有敬畏之心……



       陛下每次回归可都有官员人头落地啊!



       其实这也能够理解。



       离京时间这么久,天子威严有损,这是要再竖朝纲。



       这己形成惯例。



       官员们脚步匆匆面色肃穆,即使相识也都不打招呼。



       这让老百姓都惊奇不己,这哪是上早朝,这是去上坟啊!



       天己经亮了。



       到了时辰,宫门大开,在太监的引领下,官员们排成两列,依次进宫,随即来到奉天殿前的广场等候。



       实际上关宁己经取消了很多礼仪流程,实际上比这要复杂的多……



       以人为本,人性施政。



       奉天殿前的广场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人有很多,却无人交谈,没有一丝喧闹之声。



       取得大胜,陛下回京。



       这本该是喜庆之事,也不知这些人为何却成了这个样子?



       即使交谈也是窃窃私语。



       首到现在,他们还在自省自查,有没有做过什么僭越之事,做过之后有没有处理干净……



       在最前方的,则是几位巨头,能称的上是巨头,只有内阁大臣!



       新朝建立后,内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枢,内阁官员皆为一品。



       首辅公良禹,次辅赵南星,户部尚书薛庆,都察院左都御史周睿渊,兵部尚书费田,吏部尚书彭方……这是一副新面孔。



       原本吏部尚书是由赵南星兼任,后由此人接任。



       彭方年有六旬,原为澜州州牧。



       还有礼部尚书松永年,工部尚书王临。



       历来在六部之中,工部殿后地位最低,关宁却开了先例,工部尚书也加封为内阁大臣。



       他很重视工部,工部地位也有大大提高。



       除了这几人外,还有三位内阁大臣,他们并没有兼任,各有分管所属。



       战争爆发后,内阁作为中枢处理要务太多,便又新设三人。



       因没有兼任,又是后来加入,这三人自然抱成一团。



       原江州州牧刘玺文,被提拔进了内阁。



       江州是大宁最富饶的州,也被誉为最有前途的做官之地。



       次辅赵南星曾就是江州州牧。



       还有一人名为慕容盛,此人年有五旬,是通政司的主官。



       通政司接收在京衙门和各地奏章,职权极大。



       慕容盛是内阁官员中年纪最小的,自有远大前途,只是为人狂傲了些。



       除了这两人外,还有一人名为王吉,他在内阁里存在感最低,以慕容盛马首是瞻。



       这几位内阁巨佬在前,其他人根本不敢靠近,除了在另一边的军机大臣们!



       军机大臣官居一品,与内阁大臣平级。



       大宁实行军政分离。



       军机大臣属天策府超然物外,在战时,所有军令皆有天策府下达。



       这么多年过去,己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



       陆正渊在通政司任职,职权还不算小,他是通政司下属司衙的郎中,官居西品。



       在这样的场合中,如他这般品级的人一抓一大把,但他的身份特殊,也处于最前方。



       是被薛庆拉到最前方的,同为国丈,这两人走的很近,陆正渊也有意结交,跟前辈多请教请教。



       这才让陆正渊能见到这么些平常都接处不到的人。



       有的人他都没有说过话,但能准确的说出其名字官职。



       陆正渊发现大宁官制真的很……不错!



       在这样的体制下,看似皇权被内阁分割,实际上皇权更加集中!



       内阁大臣也私下被人们称为宰相,可这么多内阁大臣,他们职权各有所属,哪有宰相的权力?



       据说这是大宁皇帝改的。



       了不起!



       “陆大人,第一次参加朝议,可有什么感受?”



       这时,有一个人来到他的面前。



       此人肤色很白,天庭饱满,耳垂硕大,说话时似笑非笑,既有种孺雅之气,又有种威严之感。



       这种人是天生的官相。



       陆正渊的腰身立即弯下来,语气也带着敬意和恭维。



       “慕容大人!”



       眼前这位正是加封为内阁大臣的通政司主官通政使!



       也是他的首属上官。



       陆正渊一瞬间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恭敬恰到好处,让慕容盛很是满意。



       这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能人。



       是啊!



       能提前预见,并带着整个家族来到大宁的人,他怎么会是普通人?



       人们都说陆正渊身上有薛怀仁的影子。



       薛怀仁当年不就是提前预见吗?



       “陆大人,你可是国丈啊,我怎么能承受国丈之礼,这么多人可都在看着。”



       “下官就是下官,跟其他身份无关。”



       陆正渊悄然后退了一步保持住了距离,他知道这位慕容大人来找他并不是好事。



       Ps:卡文了,战争结束该铺垫后面的剧情,我好好想想,字数多了,也越来越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