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590章 朕的眼里不揉沙子

作品:《 关宁永宁公主

       迁都,应确有其事,只是陛下还未确切说出,这是真正的大事,不过想来也算正常。



       大宁己得到魏梁二国广袤的土地,想要加强统治,就需要迁都!



       陛下应该是为攻占梁国而做准备,如此看来,想要实现天高皇帝远,只是妄想!



       英明神武如陛下,怎能想不到大肆分封带来的隐患后果?



       他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关宁接着道:“先在上京势要之家传出,富裕之家也可,就言朕准备卖爵卖地,具体方案还未定下,先让朕看看诚意……”



       “臣有罪!”



       薛庆先躬下了身子。



       作为户部尚书,却因国库空虚而逼得陛下卖爵卖地,他觉得自己这个尚书不称职。



       “臣有罪。”



       随之钱大富也附和着。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他执掌大宁钱庄和大宁粮庄,而今两庄空空。



       陛下也是无奈之举。



       “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关宁可不是撒气于臣子的皇帝,而今艰难是因打仗耗费严重导致,不过困难只是暂时的。



       “相信此道传出后,会引得人争先恐后,一成军需应能快速凑齐,或许还有盈余,还能拨付到西北,以救助难民……”



       西北经历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而今安定,却又缺粮少食。



       难啊难!



       关宁心有感叹。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薛庆三人离开,关宁又把吏部尚书彭方召来。



       事要一件一件的议。



       新朝建立后,吏部尚书是前朝尚书卢照龄继任,在任时选拔举荐出大批精才干吏,吏治改革,新科改革都是其在任时完成。



       等恢复了平稳,卢照龄也告老致仕,没过多久就病故,随之江州州牧赵南星被他提拔入京,做了吏部尚书,后由彭方接任。



       彭方现年五旬,身材干瘦,肤色略黑,以大公无私而盛名,这也是关宁看重他的缘故。



       吏部尚书是天官,唯有不近人情,大公无私,才能为朝廷甄选良才。



       “考成法推行如何?”



       关宁首接询问,这般要务就是吏部尚书负责。



       “回禀陛下,自制书发出,通传全国,便起了一片哀嚎之声……”



       彭方不敢隐瞒,尽说实情,是因此法造成的风波确实很大,他要禀明详情好让陛下心中有数。



       即使陛下不召见,他也要禀报了。



       “这也正常。”



       关宁平静道:“总是要有一个过渡期,但不能打折扣。”



       “回禀陛下,自考成法推行,便起了一片流言,说是……”



       “说朕穷兵黩武吗?”



       关宁明有锦衣卫监察天下,隐有暗卫监察百官,岂能不知这般言论。



       其实自他拒绝魏梁二国求和就开始了。



       他们以为战争会继续,便心生惶恐。



       关宁可不会穷兵黩武,他只会做有把握的事……而今次这般言论更重,显然是有人故意散播。



       “官僚们为了抵制考成法而私下放言,朕岂能不知其心,你不必在意这些,只需顶住压力,给朕推行下去!”



       关宁开口道:“新朝建立己经十六年,很多不良风气又开始滋长,大宁要继续前行,可不要蛀虫毁坏!”



       十六年,这个时限并不算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榜,同乡,同师,人情官场,结党抱团又开始了……



       关宁眼里可不揉沙子。



       “尤其是地方上,更要注重!”



       自开战以来,关宁外出征战,以前经常做的外巡地方也耽搁下来,地方上出现的问题较多。



       说到底还是失去了敬畏之心。



       “臣领旨。”



       彭方应声。



       居于高位,想要舒舒服服是不可能的。



       彭方以新朝第一任尚书为榜样,卢尚书就啃下了很多硬骨头。



       他也要把考成法真正的推行下去。



       “陛下,考成法对官僚要求颇为严格,臣担心逼迫太紧,会有人心起异心,到时又该如何?”



       彭方心有忧虑。



       上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就算官吏们心有不满,也要掂量掂量,可地方上就不同了。



       尤其战争期间,陛下时长在战场,而不在京城,威严难免会有些受损。



       “异心?你说的是造反?”



       彭方咬牙道:“是!”



       这不是危言,而是他作为主持推行的主官判断。



       而今己下发到地方,反馈抵制强烈,甚至己有自免解官的情况出现!



       他记得当初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时,也有出现过。



       在他看来,考成法比官绅一体纳粮还有严酷。



       “造反?”



       “还有这样的好事?”



       关宁的话让彭方很是无语,他却不知,这正是关宁的真实想法。



       打仗在外不在京,威严有损也属正常,他还想着找回来。



       毕竟大规模封分在即,若没有无上龙威,又怎能震慑西方?



       彭方犹豫片刻道:“陛下,朝廷的军队可都没有回来……”



       听到此言。



       关宁神情略带诧异,这个彭方倒也有些东西。



       他说的没错。



       仗打完了,但朝廷的军队都没有回来。



       戍边一军余部到了梁国,戍边二军余部在魏国,镇北军也在外休整,这样看来,大宁主战军队好像确实都不在。



       关宁笑着道:“戌京师可从未动过,还有在京休整的安西军,朝廷并非无兵,倒是企图造反的人,怕是难以拉起一支义军。”



       “朕得罪官僚贵族,可从未得罪天下百姓!”



       这话他说的是坦坦荡荡。



       “真有造反之人,朕反而欣喜,你不必有顾虑。”



       关宁开口道:“朕要得罪人,你们也要得罪人,才能给朕办好差。”



       “臣领旨。”



       彭方的顾虑打消了。



       他是真的担心最后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倒是成了他罪责,显然是他多虑了。



       陛下竟然巴不得有人造反。



       可真是……



       彭方想不到该怎么形容。



       “吏部拟定一份名单,在地方上任职年久的官吏该动一动了。”



       他要着手整治地方,战争期间为了稳定,本该调整的人手没调整,有的地方官任职期限太长,这样必会出现把持独大的情况。



       “臣己经拟好了。”



       彭方想到了陛下前面,官员任期都有定额,最多五年,要么调动升迁,要么告老致仕。



       只是因战争爆发,而有所扰乱,而今战事结束,也该回到正常。



       “任期最久的是谁?”



       彭方开口道:“回禀陛下,是淮州州牧方届。”



       听到这个名字。



       关宁低沉道:“倒是朕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