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七章:大力出奇迹

作品:《 明朝败家子

       一车车的马车长途跋涉出关,蔚为壮观。



       这些马车,就如沿途的宣传队。



       以至于沿途州县,都知道是去拉矿了。



       关中一带,并没有浓烈的读书气氛,诗书传家的人不多,毕竟……考也考不赢那些考霸,因而……倒是颇有几分商业气氛。



       不少人,竟也抱着疑虑,拉着车去。



       而在破虏卫这里,一座新城已经拔地而起,近十万的鞑靼人和汉人,混居在此。



       鞑靼彻底的瓦解了。明军可以直捣鞑靼内部,这使得,除一部鞑靼人不得不向更荒芜的北方迁徙之外,不少鞑靼人,不得不寄人篱下。



       他们也是人,携妻带子到了破虏卫,本以为是为奴为仆,结果……他们惊奇的发现,汉人居然当真对他们进行了安置。



       有气力的,上山挖矿,山上到处都是财富,有金银铜铁,大量的富矿,遍布在附近的山脉之间,这里在此前,几乎没有开发,因而,露天的铁矿和煤矿到处都是。



       不只如此,在山下,还有数不清的冶炼作坊,所有的矿石下了山,进行冶炼,最终,成为一块块的生铁,煤炭也会碾成粉末,而后,去除杂质。



       这里的金银铜,乃是人们最爱采掘的,每年产金三千五百多斤,产银数万斤以上,还有大量的铜矿石,最终制成了铜锭。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而这……还只是前期的采掘而已。



       前两年,产量不高,是因为上山的道路崎岖,精力都花费在了道路的修建上,而如今,按着方继藩的法子,人们直接在矿区沿着冶炼的作坊,直接搭起了一个个木轨,轨道上,可用车通行。



       未来,各种矿石和冶炼出来的金银铜铁,产量还将不断的翻倍。



       男人们挖矿,女人们或是负责带孩子,还有生活造饭。当然……一般人家,还会养上几十头牛羊。



       鞑靼人并非是天生残忍。只不过是在恶劣的环境之下,根本没有其他出路罢了。



       而现在,可以稳定的定居,妻儿们,不必跟着男人四处游牧,靠着工钱以及卖出去的牛羊,便可吃饱喝足,不少的鞑靼人,对此甚是满足。



       稳定和富庶的生活,本就是人们所期待的,尤其是,鞑靼男人气力大,耐力也强,他们挖的矿石,往往多一些。



       这一片的矿区大总管,乃是邓健。



       邓总管按照方都尉的命令,采取的是计件的薪酬,谁采掘出来的矿石多,谁的薪水便多。



       一月下来,卖了气力,也有一二两银子,这个数目,莫说对鞑靼人,便是对寻常的汉人,也已足够了。



       人们是沿着黄河定居的,两面都是峡谷,如河西走廊所有的地貌一般,城市规模沿着黄河的南侧,不断的扩大,形成狭长的生活区域。



       这里的人,脸俱都像染了一层灰,数不尽的商贾,会将粮食运来。



       当然,在附近放牧和耕种的汉人、鞑靼人也是不少。



       这里的粮价贵,哪怕是土地贫瘠,种出的粮食少,也足以让一个农人养活一家老小了。



       邓健如往常一样,翘着脚,坐在总管厅里喝茶。



       他最近喜欢看书。



       读书使人快乐。



       虽然他认得的字不多,可不妨碍他倒着拿着一部《春秋》,反复咀嚼。



       书有些泛黄。



       显然是被人看得多了。



       邓健一面吃着花生米,偶尔,举起温好的黄酒,一口下肚,痛快。



       看完了书,他便将书放下,整整齐齐的将其叠在案牍上那一堆《礼记》、《左传》、《公孙羊》、《谷梁传》之中。



       “邓总管,邓总管……”



       有文吏匆匆而来,一看到邓总管正在摆弄他的书,顿时肃然起敬。



       “吼什么吼,没有规矩。”邓健板着脸。



       他长出了一点胡子,因为来了河西,所以脸上多了一些沧桑,他最讨厌有人一惊一乍了,不像样子。



       “是,是,小人该死。”



       “邓总管。”这文吏又道:“突然来了许多车马,都是来求购生铁的,好多啊,看不到尽头。”



       邓健面上没有多少表情:“求购就求购,仓促里,不多的是生铁吗?”



       “是,是,只是觉得蹊跷,还有,这里有一封方都尉的书信。”



       啥……少爷。



       一想到少爷,邓健的表情就变了。



       他永远都无法忘怀,当初自己和少爷在一起的时光。



       少爷是个多好的人啊,自打得了脑疾,还是自己前前后后的照应着呢,来此这么多年,妻妾早就成群了,现在住在矿区最华美的大宅里,身边又十几个丫头随时伺候,儿子也已有了九个,女儿不多,也有四个还是五个来着?



       总而言之,虽然对于现状一切都还满意,可是邓健永远无法忘怀关内的某个人……至亲至爱的少爷。



       “拿书信来。”



       那文吏忙是取了书信上前。



       邓健打开,一看,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认识的字不多。



       于是将书信丢给那文吏:“你来念。”



       文吏哪里敢怠慢,站在邓健身边,看了书信一眼,沉默片刻,才迟疑道:“狗一样的东西。”



       邓健豁然而起,扬手就是给这文吏一个耳光:“你骂谁?本总管也是你骂的,这是矿区,天不管地不收,我家少爷,在此就是王法,我现在宰了你,你信不信。”



       文吏被打翻在地,几乎要哭出来,忙是起身,勉强挤出笑容,摸着自己鼓起来的腮帮子:“邓总管,这是书信里写的,书信里写着的第一句话,就是狗一样的东西。”



       邓健身躯一震。



       难怪……难怪这狗一样的东西,这六个字,竟是如此的亲切……原来竟是少爷说的。



       一下子,邓健的眼睛湿润了。



       他又想起了当初伺候着少爷身边的那一个个日夜,少爷也是这般喊自己的,舒服啊,这久违的六个字,一下子让邓健有了一种他乡逢故人的温暖。



       他眼角湿润了,努力的吸了吸鼻子,少爷还记得我,还惦记着从前的往事。



       “继续念。”



       “狗一样的东西,生铁价升五成,少卖一个铜钱,打死你!”



       呼……舒服……



       “真是这样说?”邓健喜笑颜开。



       文吏期期艾艾道:“是,是这样说的。”



       “拿书信来。”



       书信到手,反复看了看,只依稀认得几个字,这定是少爷亲自所书,一念及此,邓健又想哭了,他一面将书信小心翼翼的塞进自己的袖里,一面取了案牍上的黄酒,喝了一口,一股热辣,入了喉头,用少爷的教诲来下酒,快哉!



       “吩咐下去,涨价,给我涨价!”



       “是!”



       一车车的生铁,统统装车。



       无数的商贾、管事们懒得讨价还价,因为这里的生铁价格,实是太低廉了,这东西若是运到了京师,至少价格可以翻五倍。



       现在是一日都耽误不得啊。



       于是,赶紧装车,随即,带上了干粮,立即就走。



       而矿区这里,显然也要开始加紧生产了,为了招募更多的人,工钱上涨了不少,络绎不绝的车马,带来了矿区最需要的时蔬和粮食,还有各种的生活用具,却令原本紧张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泛滥起来,价格竟跌了不少。



       如此一来。



       这里的汉人、鞑靼人们,个个沸腾了。



       生活水平,短短半月不到,直接拉升了一倍。



       便连鞑靼的妇人们,都自告奋勇起来。



       没有人不想过好日子。从前鞑靼人过日子,就得抢掠,而现在……可以靠气力。



       这些女人,往往是一家之主,因为男人经常要出门,所以鞑靼女人往往属于家中的主人,竟有不少,也要上山采掘矿石。



       在这群峦之间,有数不清的牛羊,有沿着山峦而上的栈道,有一座座仓库,许多的冶炼作坊,冒着黑烟。



       而无数的车马,沿着走廊,来来回回,宛如长蛇……



       ………



       方继藩对于交易市场的喧闹,置之不理。



       他其实也不喜欢商贾。



       这些见利忘义的家伙,一点都没有对百姓的责任感,他们将私心,无限的放大,为了谋取利润,恨不得将自己的妻儿都卖掉。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就算再坏,能坏的过人间渣滓王不仕?能坏的过小朱秀才?



       只要是好好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第一段铁轨,已经彻底的出炉。



       朱厚照拉着方继藩,到了热烘烘的作坊,方继藩亲眼看到那钢轨在自己面前,长半丈,好家伙,很厚实,而这一段段的钢轨,却需制造出数万甚至是十数万根,这都是银子啊。



       方继藩忍不住感慨,真实不易,若不是靠着冤大头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修路?不存在的,这尼玛的,都是银子啊,是数不清的银子。



       朱厚照拍了拍方继藩的肩:“老方,你又想哭了?”



       “不是。”方继藩摇头道:“只是觉得,世上还是好人多,我爱这个世间,爱每一个人。”



       朱厚照打了个哆嗦:“只是……”



       “什么?”



       朱厚照期期艾艾的道:“现在,生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八倍,还在涨,许多商贾,干脆囤货居奇,这样下去,只怕……无数的钢炉子,没米下锅了。”



       …………



       明天一早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