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民心所向

作品:《 明朝败家子

       弘治皇帝连说三个好字。



       朱载墨很能体会皇爷爷的心情,道:“我听恩师说,若是士绅,想要满足他们的胃口很难,你让他拥有良田千亩,他会想要更多;可庶民百姓,想要满足他们,却是轻而易举,给他们一口饭,几升粮,让他们渡过难关,便可以让他们死心塌地,感激涕零。从前,孙臣并不相信,可现在……大抵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弘治皇帝拭了泪,徐徐的颔首点头:“不错,你说的不错,你记住你的恩师的话。”



       车驾之外,当御车行至半途,那声势,愈加猛烈,数不清的万岁之声,冲破云霄。



       起初一开始,许多灾民,还只是被学员组织起来。



       可到了这里,见到了皇帝的车驾。



       上千年皇权的传统本就深入人心。



       且弘治皇帝当政,哪怕是他们,也知道,当今天下太平,大体承平,百姓们虽依旧还过得苦,可比之从前,也不知好了多少。



       关于弘治皇帝勤政的传言,他们也略知一二。



       何况,当初陷入了大灾的绝望,再到官府开始给予了他们一丝希望,数不清的人,为了他们活下去,转移和迁徙他们,给他们沿途供应口粮,派人在他们之中,安顿他们,建起了饭堂,建起了学堂,建起了医馆,给他们推介工作,给他们发放被褥,这一桩桩的事,就在眼前,刻骨铭心,此时想来,这不是救命之恩又是什么?



       于是乎,许多人也沉浸在其中,都说着是太子和齐国公在操劳,西山书院的生员,也帮助了不少,可归根结底,不还是皇上怜悯小民,从内库里,取出数之不尽的钱粮,让大家共渡难关吗?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不少人已是垂泪起来。



       从一开始,整齐划一的呼喊,却开始变得哽咽和歇斯底里起来。



       在这种情绪之下,有人不禁捶胸跌足,有人开始激动的尝试着向前推挤。



       好在有足够的人员,稳住了局面。



       可这场面,却稍稍有些失控,数不清的人,此起彼伏的拜下,起身之后,再拜。



       朱厚照骑着马,走在前头,看着这场景,也不禁咂舌,他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御车,父皇在车中,不知是什么感受,下一刻,朱厚照看向方继藩,感慨道:“老方,还是你有办法啊。”



       方继藩心里却是沉甸甸的,他来到这个世界,就立下志愿,要改变这个天下,让这个天下更美好,今日……他听到吾皇万岁,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感激呢。



       大丈夫在世,当立不世功名,上则致君,下则卫民。若有利于国家,虽百死而不旋踵。



       除了百死二字,值得商榷一下之外,其余的,方继藩做到了。



       他深呼吸,有些感动,却不能让朱厚照小瞧了,朝朱厚照一笑:“哪里,哪里,这不算什么,太子殿下也很厉害,毛衣织的这么好,人所不能及也。”



       这本是一句小小的讽刺,方继藩打击朱厚照习惯了。



       可谁料,朱厚照也不知是不是没听出这句刺耳的织毛衣字眼,却是眼睛一亮,哈哈大笑:“你说的不错,本宫还不只会织毛衣,本宫还会……”



       他后头的话,被汹涌的呼声所淹没。



       反正方继藩也懒得听。



       …………



       御驾左右,百官心头俱是震惊。



       刘健错愕的看着眼前,听到那无数震耳发聩的呼声。



       起初,他认为,这或许……是太子在背后谋划,有意为之。



       他心里不禁在想,太子还是颇有手段的。



       可接下来,他看到那一个个面庞,还有那歇斯底里,几乎要嘶哑的声音,刘健心头一震。



       这些情绪……是真的。



       是绝不可能作假。



       他心里突然,沉甸甸起来。



       这是什么?



       这是民心所向啊。



       陛下封禅数月,这数月时间里,太子殿下到底做了什么,就造成了这民心所向?



       身后,李东阳和谢迁对视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撼。



       萧敬更是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这黑压压的,数十万之众在此,竟可井井有条,可怕的是,他们所爆发出来的情绪,竟无丝毫虚假的成分。



       这是发自肺腑,再真实没有了。



       百官们各怀心事,有人心里复杂,有人若有所思,有人被这场面吓得脸色苍白。



       他们每行一步,仿佛这大腿都灌铅一般,沉重无比,拿欢呼之声,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想到许多四书五经之中的话。



       这……就是民!



       曾杰在人群之中,他这一路,本是一直都在权衡着自己是否已经说动了陛下,自己是否应当继续加码,可现在,他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一切,整个人……颤栗。



       一种自心底深处油然而生的恐惧感,弥漫了他的全身。



       太子殿下……这是太子殿下的布置。



       而数十万百姓,任太子殿下摆布,竟还甘之如饴。



       最重要的是,他们齐声欢颂陛下雨露恩泽,这……



       完蛋了。



       曾杰脑袋发懵,顿时头晕目眩,眼前有些发黑。



       而身边的几个同僚,本与他同行,却在不知不觉之间,脚步开始匆匆加快,似乎故意将他落下。



       像是躲避瘟神一般,所有人都尽力的避开他,哪怕和他同呼吸着一片空气,都觉得好似是要砍头似的。



       曾杰下意识的,看向御车旁的萧敬。



       他慌了,快步上前:“萧公公,萧公公……”



       他怯怯的想要呼喊,曾杰觉得,自个儿该跟萧公公商议一下,怎么将事情转圜过去,看看是否还有余地。



       可萧敬理也没理他。



       曾杰更急了,又是大呼,惹来其他人的侧目。



       这一下子,萧敬几乎想要杀人,他回眸,眼神如刀子一般看着曾杰。



       曾杰被这眼神所慑,下意识的后退一步。



       “滚开!”萧敬警告他。



       萧公公哪……



       曾杰要哭了,这怎么能滚开呢,大难临头哪,他亦步亦趋的跟在萧敬后头,到了这个时候,就如落水之人,又不会游泳怎么办,萧公公不就是那一根救命稻草吗?



       萧敬心乱了,这个家伙,莫非是想拉自己下水不成?



       萧敬脸色惨然起来,脑子里,拼命开始在谋划。



       ………………



       至一千余步。



       突然,就好似的排练好了似得。



       一队人开始出现在了道中。



       为首的,都是老叟。



       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这个时代,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历史上,后世某皇帝曾举办千叟宴,宴请官民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可赴宴之人,也不过区区两千人而已。



       灾民之中,大多都是贫民百姓,能到这个岁数的人,就更加是少之又少了。



       总计六个老者为首,他们上了街道,后头,跟着一群小姑娘和老妪。



       这六人,个个须发皆白,为首的姓郑,叫郑清,他已是秃了,只有颌下才有稀疏的白须,走起路来,拄着杖子,微微颤颤。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意思是,在这个时代,想要养活一个老人,是极不容易的,因而人们对于高寿之人,不但有礼敬之心,对于家里有老人的人家,提及时,都会肃然起敬。



       车驾嘎然停止了。



       此时,那万岁之声,声势渐渐小了一些。



       小组之中,似赵牡这样的联络员不断的提醒周遭。



       各小组注意,不要再喊了。



       ……



       萧敬在车旁,此刻,他心里复杂到了极点。



       还是太子和齐国公会玩,老叟都出来了。



       萧敬的内心是绝望的。



       他轻轻的敲了敲马车的门,道:“陛下,前有老翁,拜于道中。”



       老翁……



       弘治皇帝身躯一震。



       国朝以孝治天下,为天子者,更是天下人的表率。



       因而,尊老、敬老,便是天子也必须做的事。



       弘治皇帝不敢怠慢,吩咐队伍停止前行。



       而后,萧敬打开了车门。



       这一路远来,虽是配备不堪,可弘治皇帝下车,在万千瞩目之中脚尖落地的这一刻,弘治皇帝还是下意识的整了整衣冠。



       早知如此,该头戴通天冠,穿着冕服而来啊。



       只穿着一件便服,似乎有所遗憾。



       弘治皇帝抬头,百官们纷纷至车门之前行礼。



       弘治皇帝没有看他们,举目。



       一看到皇帝下了车。



       小组之中,联络员们纷纷开始指挥。



       各小组注意,行礼。



       呼啦啦的……万千人拜倒,犹如风吹麦浪一般,无数人头垂下。



       “吾皇万岁!”



       弘治皇帝的眼睛,又有些红了。



       他深吸一口气,此时万万不可失礼。



       他朝萧敬使了个眼色。



       萧敬恍惚出神,竟没反应。



       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弘治皇帝是最讲究行礼如仪的,哪里想到,这个时候,萧敬竟是掉了链子。



       他心头微怒。



       等萧敬神游回来,才看到弘治皇帝的眼神有些不对,他才反应了过来,立即扯着嗓子大喊道:“平身,陛下有旨,诸卿不必多礼。”



       他的声音,能传达的地方并不远。



       可附近的百姓纷纷起身。



       其他百姓见状,自然也动身起来,这浩大的声势,让人为之震撼。



       ………………



       第二章送到,继续含泪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