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892、这是个讲科学的时代了

作品:《 大美时代

       平心而论,万长生真的是在观音庙长大养成的那种菩萨心。



       虽然他不怎么信佛。



       他只是想尽可能的给所有努力参与过这场盛会的伙伴们,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份证书,一点荣誉,还有那种能感觉到的温暖。



       在这个除夕的夜晚。



       不仅仅是繁华之后烟消云散。



       参加春晚上台露脸的毕竟只是整个春晚团队里的表演人员,还有很多参与后台建设努力的人员岗位默默无闻。



       万长生只想把这份可以带来好处的荣誉给大家都分发下。



       尽可能上台露个脸,尽量也有个美好的回忆。



       于是在第二天开始的春晚话题热潮中。



       大量春晚演职人员就成了生力军。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大年初一也没啥事儿嘛。



       上网发张昨晚最后书写姓名的万导照片,晒晒自己的纪念牌。



       感叹下自己有幸参与了这场意义深刻的春晚。



       搞文艺的从业人员,肯定都有些文艺青年的风格。



       把万导吹捧得有点高。



       而且这种势头一旦出现,就有点一发不可收拾。



       春晚既然已经成了过去式,那么就没了之前保密的要求。



       各种排练现场、办公室场景的照片开始层出不穷。



       基本上都是以万长生为主角的画面。



       他独自坐在看台上若有所思的画手稿;



       站在一群舞蹈演员中间,非常独特的直接用速写本上的画面进行讲解;



       在编导办公室里面,面对大屏幕画面上的采编节目比划给一群桌边的现场导演;



       甚至连乐团排练,也有他不厌其烦调整阵型的要求。



       至于舞美画面、灯光效果、各种背景图案的设计,那就更层出不穷了。



       整个春晚直播能够看见的那些场面,其实都是导演带着一群人,精心调整的结果。



       一闪而过的开场灯光,或者最终演员们的定格造型。



       其实都是排演过程中不断推翻、尝试后,无数次调整的结果。



       这种颇有点异口同声的形式,各自发在朋友圈微博,然后又发到群里相互点赞求转发。



       形成了连锁效应……



       每位春晚参与者都会想,我还不是有各种幕后花絮跟照片。



       我还不是有自己的感想。



       纷纷都在发自己的文章出来。



       连后勤保障团队,都来参与,整个春晚期间接近四个月时间,万导一共在办公室睡了多少次,排练体育馆又睡了多少次,那些通宵达旦轮流上舞台排演的团队,导演都在看台上裹着军大衣连轴转的场面,成天都蹲在现场吃盒饭的样子。



       这才叫吃苦耐劳、用心打磨。



       真是应了席导那句话,相当的突出中心。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拿万导来说事儿。



       大年初一的早上,无数吃瓜群众可不就最喜欢看这种幕后八卦。



       等看到好多人都开始集中爆料,平安夜万导包了一家音乐会所给大家团建。



       之前更是多少多少人去蒙古包烤羊团建;



       财务都跳出来发微博:“这些排演之外的开支,都是万导自己掏腰包啊,从来不动用春晚组委会的拨款费用,特此说明。”



       那最后除夕之夜的告别夜宵,那可是整整两千多人参与吃喝的场面!



       还有私人发的红包!



       几十百来万吧!



       好多观众终于忍不住开始留言询问,这春晚导演到底能拿多少奖金啊,万导这么阔气!



       结果所有演职人员众口一词,大家都只象征性的拿了几千块的奖金,万导仿佛是一分钱都没有的。



       纯粹白帮忙。



       网上一片的卧槽。



       那他到底图个什么呢?



       这世上怎么可能有什么都不图的人呢?



       这不科学呀。



       有些参与网课的演员知道点来龙去脉,开始解释万导来搞这个春晚,纯属为了帮艺术教育正名。



       不光是在江州、豫南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更是为了通过艺术教育网课,让更多孩子都能走上正确的艺术之路。



       有些平时都很少发朋友圈,发微博的音乐家、舞蹈家、演奏家,这回都解释得挺认真,挺细致。



       可能太过伟光正。



       网上居然很快就有种怀疑的声音,你这是有什么巨大的利益驱动吧?



       那个什么豫南的艺术教育中心听说过,投资接近十个亿,那不是要赚几十个亿的大项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怎么可能有这种存在于样板戏里面的人物。



       太虚伪了!



       这种言论还迅速蔓延开来。



       不少网友也习惯性的开始蔓延那种灰暗情绪:“对啊,就算是真的,这个世界也是属于这些成功者,我还是这么平庸……”



       “因为我们能力普通,所以我们道路平庸……”



       “如果有个好爸爸,可能就不会这么平庸了。”



       还有把自嘲搞笑也玩得很溜的那种:“今天看见个虫子,平时趴在我电脑屏幕上一动不动,飞得又慢,也不吸血也不知道干嘛,我只能猜测它应该也和我一样,来人间凑数的吧。”



       这段自以为幽默的说法,还获得了超级多的点赞。



       如果说这仅仅是因为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人生艰难的真实写照。



       到了下午晚间,就有些居心叵测的公众号、名人微博开始带节奏,开始把万长生那些出身富贵,开着奔驰车上大学,外交牌照名车进春晚,投资多少亿搞艺术中心、度假村的各种事迹拿出来欲言又止。



       二十亿的赞助,天晓得他有多少利益输送在里面?



       派过去当事业部总裁的是他的人,人家这公司马上要在美国上市,这能捞多少钱了,呵呵。



       就是那种只抖搂表象,剩下都是一副你懂的那种意味深长。



       把早上冒起来的那种正面形象抹杀得干干净净。



       气得春晚各工作群里面的演职员们奋起反击。



       网友们看得都忙不过来了,一阵阵的原来如此啊……



       这会儿万长生在干嘛呢。



       他甚至连懒觉都没睡,一大清早就赶着去豫南了。



       给春节还在进行艺考起步的学子,给远在千里外,已经走进宁州二中的高考生们加油鼓劲。



       首先给从未谋面的豫南教育中心的学子们上了一堂速写课,然后在网课里面像高考生们问好,谈起自己对美术学院、戏剧影视舞美类专业,以及普通高校的美术专业看法,希望大家这个时候就能开始量体裁衣。



       明白自己的天赋,明白自己的能力,然后选择相应的道路。



       这堂网课,当然也是春晚团队非常自豪又有底气的来源。



       看看在各种乱七八糟声音中的万导吧。



       根本不在乎外界的声音,秉承自己的理想在坚定前行。



       好些位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都把网课截屏字幕放在自己的微博里。



       退出这种无休止的纠缠骂战。



       就像林楚妮在自己微博上面只说了一句话那样:“有位相声前辈说过,对这些外行吐槽的话语,我但凡搭理了,就像火箭专家被人吐槽你应该烧煤球才能飞上天啊,那就输了,论艺术教育,万长生在我心目中,就是火箭般的存在,加油!”



       于是一窝蜂的网友好多都又涌过去看万长生的网课,哪怕都结束了,还是能看看八卦,确认这昨晚那么辉煌的执导了春晚,这大清早的又开始努力带领艺术教育。



       这是大年初一啊!



       舆论风向又被稳稳的带回来了。



       可万长生不争论,不表示杜雯能放过这口气啊。



       她可是呲牙必报的角色。



       大上午的刚得到消息起床,就嗤笑着安排新媒体公司的员工,在家也给赶紧起来上工了!



       我可是资本家的存在……



       其实大年三十的晚上,万长生、杜雯、林楚妮都接到了李逸飞的邀请。



       一起到美国股市上去见证火眼视频上市的历史性时刻。



       万长生婉拒了。



       正如他对李逸飞表达的那样,他祝福火眼的成功,但不会参与其中。



       因为相比之下万长生觉得争分夺秒的是艺术,是艺考。



       可能这样的万长生,反过来也敦促着杜雯不敢有半点懈怠。



       不是说好了要相互成就吗。



       看起来好像取得了一堆成绩,收获一堆事业名头。



       可一对比万长生的收获。



       杜雯就咬牙切齿了。



       呵呵,这样拼了命为大众谋未来的傻子,就由我来守护吧。



       带着这有点中二的念头。



       下午时分,万长生的微博难得的发出篇长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那种。



       “感谢两千多名前前后后参与春晚筹办,共同努力完成这份献给全国观众除夕娱乐的作品,更感谢全国观众的喜爱捧场,在这个新春佳节的时候,趁着给大家拜年,也谈谈我这次春晚的体会……”



       “曾经我是个躲在乡下寺庙,古迹碑林中颇有些自傲的少年,满以为追求高雅艺术,就是我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事情,如果不是为了拿张美术学院的文凭,我甚至都不会来参加艺考,更不会看见这个日新月异的大时代。”



       “真的,我很想套用那句网络语言,各位,大清早就灭亡,时代改变了。”



       “也许你身处日复一日的工作学习生活,感觉身边每天都是枯燥乏味的无限重复,可事实上这个时代,正以前所未见的高速在前进变化。”



       “当我走出乡下,回到学堂,开始接触到这个现代社会的时候,我开始改变,我在减少我对艺术的投入比例,艺术不再是我生命的全部,那时候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国家的兴旺发达,取决于军事实力和精神信仰,那时候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跟国家的关系,艺术要为国家的强盛,提供精神上的追求。”



       “艺术不再是我自娱自乐的高雅游戏,而是我可以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的方式。”



       “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句话还是拔高了艺术的地位。”



       “艺术,真的没那么重要。”



       这句话几乎把整个艺术界都全部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