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圈子

作品:《 晋末长剑小说

       许昌城外,世兵们已经经受了动员。



       在司马确时代,许昌世兵明面上有两万,实有一万七八千人。



       打了几轮仗后,很多世兵死了,或者被编为府兵,去了濮阳、东平,人数下降到了一万。



       帐下督刘善随后便开始募五千兵,报名很积极,但许久之后,才把人数扩充到一万二千,再往上就很难了,因为招不到那么多人。



       没奈何之下,经请示邵勋,他从南阳关西流民中招募了两千人,连同家属一起带来许昌。



       又从颍川、陈留两地的豪族庄客中“招募”了一千家,今天都来了——一家出个几十户、百来户庄客,有点不舍,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许昌城下的这片地,和屯田军营地有甚区别?”刚刚返回许昌的庾亮笑问道。



       紧邻许昌城的土地当然是很好的,价值很大——人住在城里,出门就能巡视自家的地,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自齐王司马冏开始,便一点点扩充许昌城下的官地。



       司马虓、司马越、司马模、司马确接着干,最终清理出来了五千余顷膏壤,发给军士屯种——在这件事上,还得感谢王弥。



       严格来说,许昌世兵耕种的都是官地,世兵本身是佃户,还是没有人身自由的那种,所以庾亮说他们是屯田军,也不算错。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许昌城外的官田来来回回换了几茬主人,很少有人能从十几年前一直耕种到现在。不是死了,就是走了。



       死的人死在各处,走的人也散在各处,很多甚至被迫与亲人分离,在别处安家,娶妻生子——比如随司马虓去河北,以及跟着司马越去兖州,或跟随苟晞去青州的人。



       多年之后,如果运气好能够回到家乡,他会发现妻子已带着孩子改嫁他人了——这年头,多年不回来,基本默认死了。



       乱世之中,随波逐流,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元规在西平就管着屯田军吧,如何?”庾衮之子庾怞问道。



       “元贞问得好!”庾亮摇头叹气,道:“若能选,谁愿意留在西平啊。”



       庾怞与弟弟庾蔑对视一眼,皆大笑。



       谁喜欢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啊?元规又这么年轻,还没到归隐田园的时候,怕是天天念着许昌,夜夜想着回来过舒心日子,而不是和粗笨的铁匠、矿工、农兵们待在一起。



       庾亮也想笑,不过最终忍住了。



       磨了这么久的性子,终究不太一样了。



       庾怞、庾蔑二人身边还跟着一批士人子弟,见兄弟几人叙完旧后,纷纷上来打招呼。



       庾亮一一含笑回应,每个人都照顾到了。



       庾怞眼睛一亮,元规确实有长进。



       众人寒暄间,十余人出了城门,先看了庾亮等人一眼,没甚表示,直接翻身上马,从大路上疾驰而过。



       一边纵马奔驰,一边大声谈笑,是那样地意气风发。



       “嗯?此何人?”庾亮看了一眼,问道。



       许昌城中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拨“嚣张”的少年?



       想当年,妹妹嫁给陈公之后,他庾元规在许昌城里的地位水涨船高,同一辈的士人子弟聚会时,哪個不和他打招呼?哪个不巴结他?



       没想到啊,才离开一年多,就有人不认识他庾亮了。



       庾怞看了一眼,道:“年后刚从襄城、陈郡搬过来的。府兵、银枪军将校子弟,粗鄙无文,终日只晓得摔角、射猎。”



       “没和他们亲近亲近?”庾亮下意识觉得这样不太好,太过泾渭分明了。



       “试过,不是一路人。”庾怞说道:“三月三时,曾邀左司马陈有根之子与会,人家也来了。陈良辅的侄子与他谈乐理,一窍不通。我和他聊了聊《易》,也不懂。后来不知道谁据此奚落,人家负气走了,五月五再邀,就不来了。”



       “春社节那会,我等坐而论道。”庾蔑又道:“吴前之孙也被人笑了,还与钟氏的一位子弟打了一架。”



       “为何?”庾亮问道。



       “笑他洛阳话说出了东海音。”庾蔑没说话,旁边有人笑了出来。



       庾亮脸色一变。



       陈公十三年前来到洛阳。他的洛阳话算是说得比较好的了,但仍然不可避免带点乡音。



       这种事,几个相熟的人私下里说笑一番就罢了,怎么还当众羞辱人家呢?



       要是陈公知道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住口!”庾亮斥了那人一句,眼神凶恶。



       那人吓了一跳,更觉得很没面子,可想起庾亮的身份,又不敢发作,只能讪笑一下,掩饰心中的不快。



       庾亮懒得和他多说。



       他也看出来了,陈公麾下的武人子弟和他们好像不太合得来,基本的社交场合都进不去。



       雅言、乐理、诗文、书法、玄理等等,每一样都不合格,如何被士人接纳?



       要知道,就连刘聪这个能开硬弓的莽汉,都工于书法,能吟诗作赋,还能与今上畅谈乐理。不然的话,当年他来洛阳的那趟游历,就算是白费了,因为压根挤不进圈子。



       “这些将校子弟,平日里都在做什么?”庾亮又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



       人家来许昌还不到半年,我哪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摔角、射猎。”庾怞重复了一遍之前说过的话,又进一步补充道:“邀上十余好友,进山驰猎。猎得鹿狐之属,便席地而坐,温酒炙肉。兴致上来时,还角力比试。”



       “秦楼楚馆之中,倒撞上过几次。”庾蔑在一旁说道:“这也是唯一能碰上他们的地方了。”



       庾怞瞪了弟弟一眼,嫌他多嘴。



       庾亮似笑非笑地看了眼堂兄。他还奇怪庾怞怎么如此了解这帮将校子弟呢,原来在妓馆接触过啊。



       “哈哈。”庾怞干笑了两声,道:“这帮人没什么钱,请过他们几次,便多聊了聊。”



       庾亮点了点头。



       陈公手下的武人将官,起家之前多为黔首,说家徒四壁可能夸张了,但真没多少钱。



       家里的土地、仆婢也不多,底蕴更是无从谈起。



       一个家族的崛起,不是一代人能办到的。



       日上三竿之时,一行人入了城。



       婉拒了宴饮之后,庾亮先去了原范阳王司马虓府、现陈公府邸。



       大街上车马甚多,一批批往外涌。找人打听了一下,原来陈公近期要去洛阳,故府库大开,各色器械、资粮流水般运往城外军营,交给即将出征的一万许昌世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夏播完毕后就要走了。



       他又想起了路上看到的情形,汝南、颍川、襄城三地似乎都动员相当数量的丁壮,之前还不知他们开往何处集结,现在清楚了:洛阳。



       陈公这是要做什么?庾亮有点懵,更有些不安。



       一番通传之后,庾亮很快被引到了府中。



       “大兄。”庾文君在远处招手,笑眯眯地看着他。



       庾亮悄悄看了下,随即暗叹。



       这个傻阿妹,怕是不知道陈公在外面有多少女人,他都不好意思对妹妹说。



       但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庾亮也不好说什么了。



       “元规。”邵勋看了他一眼,笑道:“去酒店年余,没给捅娄子。”



       庾亮脸一红。



       陈公还是有分寸的,只在家里人面前这么说他,不然他真的无脸见人了。



       邵勋身上随意披着件深衣,正坐在池塘边钓鱼,招呼庾亮坐下后,说道:“回来后先休息数日,随后与我进京一趟。”



       “好。”庾亮再也没有在狐朋狗友面前的嚣张姿态,毕恭毕敬地坐在胡床上。



       庾文君捂嘴偷笑了一下。



       前阵子夫君还和他抱怨士人阳奉阴违呢,看兄长这模样,可比银枪军的将校们还听话啊。



       “许昌好不好?”正在钓鱼的邵勋突然问道。



       庾亮一怔,不知道妹夫为什么这么问,只能回道:“尚可。”



       “我却觉得一般。”邵勋说道。



       庾亮不明所以。



       “去了洛阳后,你想办法找一找少府的人,然后带他们去浚仪,规划城址。”



       “明公要移治他处?”



       邵勋嗯了一声。



       “修建新城,靡费甚多啊。”庾亮喃喃道。



       自从在汝南整了一通烂活后,他总算知道过度压榨要激起民变了。而今府库空虚,所有钱粮都拿去打仗了,哪还有余裕修建新城?



       “不用我出钱。”邵勋说道:“河南人不出钱,河北人却很愿意出钱。”



       庾亮恍然大悟,同时也有些无语,更有些郁闷。



       当他与祭酒房阳交割酒店事务,满心欢喜地回许昌时,绝对想不到很快又要被派出去。



       “兄长,此乃重任,好多人求都求不来呢。”庾文君在一旁说道。



       庾亮瞪了妹妹一眼。



       有了丈夫后,居然教训起兄长来了。



       不过他也释然了。



       这确实是一个苦活、累活,但也是个露脸的活,办好了功劳自不用提,后世史书上说不定还会留下浓重一笔,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只是,这离他喜欢的大权在握、主政一方却远了很多。



       督造新城,虽然比较重要,说穿了还是“庶务”啊,不是什么清贵的活计。



       但他没有勇气质疑邵勋的命令。



       自广成泽管理俘虏屯田开始,他就习惯了接受妹夫的命令,做一件又一件琐碎细致的事情,唉。



       “去洛阳时,把家兵都带上。”邵勋又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