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一家办事,全村过年

作品:《 你好,1983

       扬手抹了一把眼睛,刘青山情真意切地说道:“俺年纪小,但是也记得一句老话,宁失一捧金,莫失老乡亲。”



       “眼下正好借着俺大姐的婚事,叫乡亲们来聚聚,俺先谢谢大伙啦!”



       刘青山深鞠一躬,这只是用言语来表达对淳朴乡亲的谢意,从此以后,他还要用行动,来一起引领乡亲,摆脱贫穷的枷锁,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青山啊,好小子!”



       张国富用力拍拍刘青山的肩膀,此刻他也无比欣慰:这一家子人厚道啊,是懂得感恩的。



       大张罗也眨眨有些泛红的小眼睛:“行,青山,就按照你说的办,放心,肯定给你张罗漂漂亮亮的!”



       说完,他就跟稳坐大帐的诸葛孔明一样,开始分派起任务。



       大头二彪子这样的半大小子,去各家借桌椅板凳、碗筷瓢盆啥的。



       成年的爷们儿,也是各司其职:烧火做饭,挑水打酒。



       “大张罗,你看俺干点啥呀?”



       张杆子等了半天也没他啥事,不免有些急了。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你这个难办啊,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大张罗咂了半天嘴:“你就负责洗盘子刷碗吧,记着,要是弄打一个碗,弄碎一块盘子,你就甭想喝喜酒!”



       任务很快就分派完毕,大伙领命,呼啦一下都散了。



       就剩下张杆子往墙根儿一靠,坐那晒刺迷糊,嘴里还唠唠叨叨的。



       刷碗这种工作,又脏又累不说,而且还是娘们儿干的活儿。



       等大伙陆陆续续回来的时候,就见小老四刘彩凤从窗户里探出小脑瓜,调皮地晃晃头上的朝天辫,然后咔哒咔哒的,在录音机上摁了几下。



       录音机里,现出传出一阵沙沙声,然后就是大张罗派兵点将的声音。



       大伙也听着稀罕,全都围上来,嘻嘻哈哈地听着。



       录音机里,又传出来一个懒洋洋气嘟嘟的声音,一听就是张杆子的腔调:



       “叫俺刷盘子,呸,到时候,都给你们吐上口水,叫你们吃,吃吃吃,都吃老子的口水!”



       ……



       院子里,张杆子的双手双脚分别被四个棒小伙拽住,整个身体悬在空中。



       然后,四个人嘴里喊着号子,一齐使劲,往下一落。



       张杆子的屁股,就重重着地了。



       “哎呦,各位好汉爷爷饶命啊!”



       张杆子立刻就怂了,要是一直这么颠下去,他的屁股非得被弄成八瓣不可。



       好不容易有了这种娱乐,怎么会轻易停手,在看热闹的人的起哄声中,四个小伙子又把张杆子抬起来,然后继续往下摔。



       “俺就是嘟囔嘟囔,可不敢真吐口水。”



       张杆子嘴里一个劲讨饶,还是被颠了七八下才被放过,起来后感觉屁股好像都不属于自己了。



       大张罗又发话了:“杆子,你还是当个烧火丫头算了。”



       一边揉着屁股,张杆子还一边龇牙咧嘴地争辩:“俺是爷们,纯爷们。”



       打打闹闹中,前期准备工作就做完了,借来的桌椅板凳,都在背面用粉笔写上各家的名姓,到时候也方便归还。



       筷子啥的,就没法子了,归还的时候,够数就行。



       到了晌午,刘青山还张罗着吃饭,结果,人们仨一伙俩一串的,都各回各家。



       谁家都没多少余粮,又不是真的吃大户,。



       等到了晚半晌,去县里采购伙食的大马车总算是回来了。



       赶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生了一张笑面,总乐呵呵的。



       他张嘴一乐的时候,上边的门牙还缺了个,露出一个大豁子,更增添了几分喜感。



       刘青山快步迎上去打招呼:“老板儿叔,辛苦啦!”



       “辛苦啥,俺中午还跟着借光下馆子了呢。”



       赶车的也是夹皮沟的一位能人,村里张姓居多,这位以前是生产队的车老板子,这两年,听说南方那边,都流行称呼别人老板,所以,也就叫他张老板儿。



       老板和老板儿,说着差不多,意思上就差太多:一个是做大生意的,一个是赶大车的。



       刘银凤也下了马车,把一直紧紧抱在怀里的帆布包,塞给刘青山,还低声在弟弟耳边念叨:“三凤儿,花了好多钱呢!”



       其实也没花多少,不到二百块钱。二百块钱,请全村一百多口人聚餐,啧啧……



       最惹眼的是一脚子猪肉,八毛五一斤,还不到五十块钱。



       买肉的时候,正好有个大猪头,一副猪下水,心肝肺肠肚啥的,两毛五一斤,也全给买回来了,好歹也是荤腥不是?



       还有一袋面粉以及干豆腐和粉条之类,剩下的就是烟酒糖茶和油盐酱醋花椒大料这些调味品,至于蔬菜之类的,自家园子里啥都有,不必花钱买。



       刘青山知道,二姐过惯了穷日子,花钱都心惊胆战的,所以就朝她笑笑:“姐,你这心里素质不行啊,先学会花钱,才能学会赚钱。”



       结果自然是被刘银凤给赏了个白眼。



       刘青山则暗暗嘀咕:不得不说,自家二姐生得就是标致,翻白眼都翻得如此惊艳,这要是上了大学,还不得一翻就倒一片啊。



       不行不行,以后可得看好喽!



       大伙一起动手,把马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就连张杆子,也不顾油腻,乐颠颠地拎着猪下水,嘴里一个劲嚷嚷:“太丰盛啦,这也太丰盛啦!”



       跟着同去城里买菜的大厨师张大帅,也忍不住逗了他一句:“妈个巴子,杆子你加点小心,别把口水滴答到上边。”



       “不敢不敢,可不敢了!”



       张杆子现在一听到“口水”这俩字,就感觉屁股疼。



       旁边的人,就跟张老板儿和张大帅讲了一下白天发生的事,自然又惹得一阵哄笑。



       张大帅也晃着光溜溜的脑袋:“杆子啊,咱们村儿,就你最愁人。”



       张杆子还挺知足,不以为然地说道:“挺好挺好,俺老哥儿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搬运完东西,进屋喝茶,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平时都喝凉水,渴了就抄起水舀子,在水缸里舀半瓢水,咕嘟咕嘟灌下肚。



       冬天的时候,才会烧点热水喝,至于茶水,平时谁舍得那个闲钱买茶叶啊?



       刘青山用饭碗给大伙都倒上茶水,这才坐下来跟张大帅商量:“大帅叔,您看看明天安排几个菜?”



       这位张大帅,外号听着挺霸气,有点昔日东北王的风采,不过呢,人家东北王管着千军万马,这位呢,就管锅碗瓢盆。



       他是村里的大厨,谁家操办个红白喜事,都喜欢找他当厨子。



       手艺谈不上多好,登不得什么大雅之堂,顶多算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后开个特色农家乐的水准吧。



       至于绰号的来历,这有点不可考据,据刘青山推测,估计是这位大帅叔,个头也比较矮,而且也常喜欢把一句妈了个巴子挂在嘴边的缘故吧。



       对于明天的酒席,张大帅心里早就有数,他抹了一下子自己油光锃亮的大光头:“六凉六热,十二个菜,正好六六大顺。”



       说完他喝了一口茶水,惬意地咂咂嘴,瞥了张杆子一眼:“明个菜量大点儿,就像这种吃货,一个顶仨,妈个巴子的,少了还不够他们搂席的呢。”



       这个口头语,据说,也是真正的那位张大帅常挂在嘴边上的。



       那时候农村放席,讲究个八对八,六对六的,你要是能弄个十全十美,十个热菜十个凉菜,那就真的十全十美喽。



       不过以现在的条件,也就是想想。



       大原则确定下来,就开始贪黑准备,这个在当地农村,通常被称为“走油”,大意就是头一天晚上,把需要油炸的那些食物,都先炸出来。



       院里挑了个明晃晃的大灯泡子,搭起了锅台,支起油锅,张杆子坐在小板凳上,一个劲往灶坑里添柴火。



       村里的小娃娃,差不多都闻着油香来了,院里挤不下,大门外都站着一大帮,眼巴巴地望着那口大油锅。



       然后目不转睛地瞧着张大帅开始炸江米条,炸丸子,炸豆哏。



       院子里,接连响起一片吞咽口水的声音。



       刘青山见状端起一盆子炸好的江米条:“来来来,一人抓一把!”



       嘎巴,嘎巴,江米条又酥又脆,外面还裹着一层砂糖,吃到嘴里,又香又甜。



       “真香啊!”



       娃子们嘴里齐齐赞叹着。



       “哇!”



       哭声忽然响起,刘青山连忙过去查看,原来是张队长家的老闺女,叫小六子的,手里的江米条被刘青山家的大黄狗给抢走了。



       大黄狗偷食很有技巧,不咬也不叫,鸟悄儿地跟在你身边,抽冷子就轻轻下口,把手里的食物叼走,还不带咬到手的。



       “小六别哭,给你吃丸子。”



       老四刘彩凤又挨个给小伙伴发丸子,虽然是素丸子,可是这年头,有油水的食物就是美食,尤其是丸子,更是小娃子的最爱。



       坐席的时候,丸子什么的端上来,直接就被小娃子给抢光了。



       有心眼多的小娃子,这一拨吃完了,下一拨开席的时候,又坐到桌上,抢完了丸子就下桌。



       此刻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小嘴油汪汪的,心满意足地回家睡觉,等着明天吃大餐。



       往天,在外面疯跑的娃子们,基本上都沾枕头就着,可是今天怪了,翻来覆去烙烧饼,咋就不困了呢,脑袋里,总有圆溜溜的丸子转悠。



       这年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好东西,能不盼着吗?



       忙碌了半个晚上的大人们,也是饥肠辘辘,简单收拾了两桌,顺便喝点小酒解解乏。



       “大伙都多吃点,累了一天啦。”



       林芝系着围裙,招呼客人,不知道是因为高兴的,还是忙活的,脸上红扑扑的,不像原来那么苍白。



       大张罗抿了一口酒赞叹道:“大妹子,你们老刘家这个喜事儿办得敞亮。”



       张大帅是连连点点头:“这话不假,一家办事,全村跟着过年。”



       林芝脸上也乐开花:“还不是大伙帮忙嘛。”



       刘青山也过来敬了一盅酒,跟每个人都能聊几句,谈及往日大伙对刘家的恩情,总能叫对方心里热乎乎的。



       等到给张杆子敬酒的时候,这家伙自己已经把自己喝倒了,根本就不用麻烦别人。



       酒桌上,把明天婚礼的程序敲定之后,众人也就散了,刘青山一家人,这才吃一口消停饭。



       刘青山夹了一个丸子,扔进嘴里,嗯,也真是怪了,你说这时候的吃食,咋就这么香呢?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简单吃了点就回屋里休息,毕竟明天还得折腾呢。



       不过呢,这样的喜事,老两口都笑眯眯的,一点都不觉得累。



       二姐刘银凤嘎吱咬了一口江米条,然后用英语跟刘青山说:“弟弟,这东西用英语怎么说?”



       这些日子,姐弟俩的对话,都刻意用英语,主要是为了锻炼刘银凤的口语表达能力。



       虽然说的很慢,发音也不大标准,但是也算能张开嘴了。



       这下子,连刘青山都被难住喽,眨了眨眼,然后也只能摇头说“俺懂喽!”



       “四凤,原来你也有不会的啊。”



       刘银凤翘起嘴角,笑得真好看。



       刘青山有点气闷,哼哼两声:“又不是你结婚,高兴个什么劲儿。”



       这下可惹祸了,刘金凤和刘银凤这对姊妹花都站起来,一左一右,各自捏起他的一只耳朵。



       小老四刘彩凤则在一旁拍着小巴掌嚷嚷:“大姐二姐,你们就饶了俺哥吧,想要吃耳朵,猪头上就有大耳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