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家的温暖

作品:《 你好,1983

       邀请郑红旗兄妹去家里过年,刘青山还真没想太多,只是觉得春节这样的日子,他们要是在招待所里过,虽然东西什么的肯定不缺,但心里肯定不舒坦。



       郑红旗并没有急着答应。



       要不是刚才对眼前这个少年说了那么多,产生一种朋友间的友谊,他肯定直接会拒绝。



       毕竟冒昧地去别人家里过年,于情于理,都很不合适。



       本来,王县长以及政府里面的几位同僚,也都向他发出邀请,可是都被他婉拒。



       至于现在嘛,他只是宠溺地望向小小,想让妹妹来做决定。



       因为他知道,在招待所里过年,实在有点太委屈妹妹了。



       过年,本应该是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乐乐。



       他去过刘青山家,知道刘青山家里,一大家子人呢,有姐姐有妹妹,过年肯定热闹。



       或许这样,能让妹妹忘掉逝去的亲人,度过一个欢乐的新年。



       看到哥哥的目光,郑小小眨巴了两下大眼睛,眼睛里忽然神采飞扬问道:“你们那过年热闹吗?”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连刘青山,都能感受到她内心隐藏的孤独,不由得使劲点点头:



       “这大冬天,热肯定是不会热的,但是闹肯定也是真的闹,到时候,你别嫌俺家老四老五闹你就成了。”



       郑小小的脑子里,忽然浮现出刘青山入学那天,背着的两个粉红色小书包,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翘起。



       郑红旗也瞧明白了,起身拍拍刘青山的肩膀:“青山啊,那就给你家里添麻烦了。”



       “嗨,郑大哥,不麻烦,就是添两副碗筷的事儿,过年嘛,人越多越好,不就图个热闹。”



       刘青山摆了摆手,要是换成以前,他也不好意思邀请。



       老话说,穷怕亲戚富怕贼,你请人家去家里过年,啥吃喝都没有,那多尴尬。



       但是今年家里年货储备充足,一点问题没有。



       “哥,那我去收拾东西。”



       郑小小欢快地跑出门,那乌黑辫子上的蝴蝶结,也随着欢快起舞。



       郑红旗似乎也受到妹妹的传染,心情为之开朗许多,他猛然想起一件事,向刘青山问道:



       “对了,青山,你们村里,有个支教老师叫杨红缨是吧?”



       看到刘青山点头,他继续说道:“前两天,有个首都的朋友,托我打听一下,杨老师家里,很不简单呢。”



       刘青山当然听懂了,使劲眨巴了两下眼睛:“郑大哥,你说的杨老师,现在是俺老姐,认了俺娘当干娘喽。”



       “可是我听到的,怎么是另外一个版本呢?”



       郑红旗促狭地朝刘青山眨眨眼睛,就像是逗自己的小兄弟。



       不料,刘青山脸上不红不白的,就跟没事人一样,还不屑地撇撇嘴:



       “俺是被老姐当枪使了呗,你说哪有这样当老姐的,职业坑弟弟啊这是!”



       郑红旗也哈哈大笑,随着接触的越多,他就越觉得刘青山是个有趣的人。



       等郑红旗兄妹收拾了两大包东西,都塞进吉普车,毕竟去别人家过年,礼物也是不能少。



       在五金交电商店大门口的台阶下面,摆着一溜大纸壳箱子,整整八台电视机,排成一溜,那场面还是挺震撼的。



       来往的行人和进出商店的顾客,都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这时期就能买得起电视机的,那绝对是家境比较殷实的,最起码也有固定工资收入。



       可是瞧着站在电视机箱子旁边那些人,一个个都戴着狗皮帽子,身上穿得衣服也厚实,捂得跟大狗熊似的,怎么瞧也不像干部或者工人啊?



       “请问,你们是哪的?”



       这不,还真就有好奇的,凑上去询问。



       老板叔正在东张西望,等着大解放车呢,听到有人问,立刻腰杆一挺,啪得拍了一下胸前的羊皮袄:“俺们都是夹皮沟的!”



       夹皮沟是哪?



       人们还是有点懵圈。



       不过也有知道的,就帮着解释:“就是青山公社那边,靠近大山的,听说你们那边不是穷山沟吗,这咋还借钱买电视机呢?”



       有跟着瞎联系的:“肯定是娶媳妇用的呗,姑娘不乐意嫁到山沟里,要彩礼就要电视机,只能硬着头皮买呗,总不能打光棍吧。”



       你们这是门缝里看人是吧?



       张大帅恼了,把头上的狗皮帽子一把抓下来,露出锃光瓦亮的大光头:



       “你们会说人话不,借钱买电视机,你借给俺们啊?”



       他说话跟吃了枪药似的,那叫一个冲,哑巴爷爷不收他当徒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还是张队长格局比较大,伸手拽住张大帅,然后向着那些看热闹的说:



       “俺们夹皮沟,今年种大棚养猪,大伙都有钱了,俺们花自个的钱买电视机,没毛病。”



       大张罗也在旁边溜缝:“各位老少爷们,你们谁家要是有闺女和姐妹,找对象记着去俺们村,准保享福。”



       人群爆发出一阵哄笑。



       只见大张罗又伸手一指:“你们瞧,那个小年轻就是俺们村的,都在县城找对象啦。”



       大张罗喜欢开玩笑,看到刘青山领着个小姑娘过来,就忍不住瞎编排两句。



       郑红旗因为身份缘故,坐在吉普车里没露面,郑小小喜欢凑热闹,就跟着刘青山过来。



       这丫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对象”了呢,兴奋得指着那一排电视箱子:“都是你们买的,那是不是能看春节联欢会啦?”



       刘青山才想起这茬,去年也就是八三年,举办了第一届春晚,群众反响非常好。



       今年是第二届,八四春晚,被称为最成功的一届春晚,想不到,他还可以作为一名观众来见证。



       原本夹皮沟直到几年后,才会出现第一台电视,当然看不到这一年的春晚。



       嘀嘀嘀。



       解放车的喇叭声叫人群自动散开,然后刘青山他们就七手八脚往车上抬电视机箱子,最后再上人。



       至于禁止客货混载之类,现在是不存在的。



       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大解放绝尘而去,只留下那个叫夹皮沟的传说……



       “回来啦,电视机买回来啦!”



       村口的小娃子们看到大解放车,就开始欢呼雀跃。



       要是村里多几台电视,观看的人们就会分散,他们就能抢上位置喽。



       解放车直接开到大队院里,然后把电视机箱子都卸下来,几个人抬一个箱子,一溜小跑,飞奔而去。



       后面跟着的主人还扯嗓子嚷:“别跑别跑,别把电视机卖喽。”



       这个卖,就是摔坏的意思。



       刘青山他们也下了车,看到一个小姑娘从吉普车下来,村民还打算取乐子,跟刘青山打趣,说他把未婚妻接家里过年呢。



       然后就看到郑红旗也乐呵呵地从车里钻出来,立刻都闭嘴,直愣愣地看着。



       还是老支书反应快,连忙上前握手:“郑县长,欢迎来俺们夹皮沟检查指导工作。”



       搞得郑红旗直摆手:“老支书,我这次可不是检查,是来青山家过年的,您就当我是个晚辈好了。”



       老支书大喜:“好啊,俺们这过年最热闹。”



       村民也都轻松下来,要说是领导,他们都有隔阂。



       但是要说是来过年的,那就相当于一家人,不用太外道。



       聊了几句,大头和二彪子帮忙拎包,一起去刘青山家。



       看到当院里竖着的灯笼杆,郑小小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过年的气氛。



       看到屋里跑出来两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她的眼睛也笑得眯成两条缝:好可爱的小妹妹!



       “小姐姐,我叫彩凤,她叫山杏,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老四一点也不眼生,仰头瞧着郑小小,心里大赞:好漂亮的小姐姐哦!



       “我叫郑小小,是来你家过年的!”



       自己要是有这样两个妹妹该多好!



       郑小小的内心其实是孤独的,她弯下腰,贴贴老四老五的小脸蛋儿,那传过来的细腻和温热,忽然让她心里暖暖的。



       “嘻嘻,我就知道你叫小姐姐。”



       老四拉着郑小小的手,小家伙见到看得顺眼的人,就喜欢黏糊,小嘴叭叭的:“小姐姐,咱们进屋玩嘎拉哈吧。”



       嘎拉哈是啥?



       郑小小被整蒙了。



       这时候,屋里的人也都闻讯出来,看到郑小小这个陌生的小姑娘,都是一愣。



       再瞧见郑红旗,认识他是县长的又是一愣。



       刘青山连忙上前介绍:“爷爷奶奶,妈,是我邀请郑大哥和他妹妹来咱们家过年的。”



       马上到吃饭点儿,所以一大家子都聚在这边,刘青山就从爷爷开始,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郑小小见人就鞠躬,结果最后脑袋有点发晕:这人还真多啊!



       郑红旗也笑容满面,嘴里跟着刘青山的介绍,叫着“爷爷奶奶”之类的。



       当介绍到杨红缨的时候,郑红旗也不知道该叫什么,看年龄,他比杨红缨大几岁,肯定不好跟着刘青山叫老姐,所以只能问候一声“你好”。



       杨红缨眨眨眼,好像想起来什么,也笑着向郑红旗点了点头。



       “进屋,进屋,能在一起过年,就是一家人。”



       刘士奎热情地招呼着,老四老五拉着郑小小,先跑进屋里。



       剩下的人,基本上是年长的在前,鱼贯而入。



       屋里已经摆了一张炕桌一张靠边站,马上过年了,菜肴也比较丰盛:有鱼有肉,还有大棚里的蔬菜点缀。



       最后又端上来两盆酸菜汤,汤里飘着白白的五花肉和晶莹的粉丝,盆上冒着腾腾的热气。



       看着这道酸菜汆白肉汤,郑红旗不由得鼻子一酸:记得小时候的冬天,家里也经常做这种汤的。



       那袅袅升腾的热气,就汇聚成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