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6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26)

作品:《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因为B超做完,医生对徐茵说:“你们最好做剖腹产的准备,胎位不正,顺产的话,不见得顺利。”



       徐茵心里咯噔一下。



       想起原文里的这段剧情,徐大嫂这胎生的异常艰难,加上没有好好养胎,还受婆婆和小姑子各种磋磨,身体本就虚弱,生完后大出血,可不就over了……



       想到这些,徐茵下意识地揪住医生的白大褂:“依您看,直接剖好,还是先顺不行再剖?”



       医生叹了口气:“足月以后,想要正胎位基本不太可能了。”



       言外之意,想要少受罪就直接剖。先顺再剖等于痛苦两遍。



       但她类似的见过太多了,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剖,一来剖宫产康复比顺产慢,二来开销大。



       她看了眼病历资料,农村来的,愿意直接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那我们马上剖。”徐茵立马作出决定。



       医生愣了一下:“你能做主?”



       “里头的是我嫂子,我哥在部队赶不过来,能做主的也就我了。”徐茵笑笑,“我这就去缴费,医生你看定在哪天剖比较好?”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越快越好!”



       于是,下午一点半第一台手术,徐大嫂被推进了生产室。



       看出她很紧张,给她打麻药的医生说:“你运气好,给你剖的是我们院长刚从省医院挖来的主任医师。”



       “谢谢谢谢!”



       徐大嫂不断向准备剖宫术的主任医师道谢。



       主任医师笑容温和:“不用谢。要谢该谢你妹妹,我看她这么果决,才决定主刀的。”



       徐大嫂闻言,感动地有些哽咽:“那不是我妹妹,是我小姑子。”



       ……



       手术室外,徐茵来来回回踱着步。



       “茵茵,你嫂子咋样?生好了吗?”



       徐母大中午接到闺女托人捎回去的消息,匆匆扒了几口饭就赶来了。



       闺女还是个黄花大姑娘呢,懂什么生孩子。



       “妈,坐下喘口气,嫂子进去半个多小时了,还没动静。”



       “但愿顺顺利利的。”徐母心里念叨了句“菩萨保佑”。



       继而想到方才在医院门口听到的八卦,皱了一下眉说:“我咋听人说以后不能随意生了?即使怀上了也得拿掉,真的假的?”



       徐茵点点头:“是有这么个政策,城里去年初就在落实了,我们那儿估计也快了。”



       “这么说,你嫂子运气还挺好,赶在政策下来前又生了一个。”



       徐母挺庆幸。谁家不盼着多子多孙?往后既然生不了了,更加期盼这胎依旧是个小金孙。



       “16床家属!”



       “16床家属在吗?”



       “在在在!”



       徐茵听到护士叫唤,赶忙起来。



       “母子平安,孩子正在清理,马上就抱出来了,母亲过会儿推去病房。”



       一听是金孙,徐母满心欢喜,等护士抱着孩子出来,接到手上欢欢喜喜地回病房去了。



       徐茵继续按捺着焦灼等在手术室外。



       只要徐大嫂没出来,她这颗心就始终悬着,无法安然落地。



       终于,手术室的门再度开启,护士一手推着病床、一手举着点滴瓶从里头出来。



       “嫂子!”



       她激动地迎上前。



       “嘘!”护士示意她噤声,“麻药还没过去,人还没醒,安静点。”



       “哦哦!”



       徐茵帮忙举高点滴瓶,顺便问大概什么时候醒、醒来能不能马上吃东西等等。



       护士问:“你真是她小姑子而不是妹妹?”



       徐茵:“……”



       护士轻笑道:“很少见到这么关心嫂子的姑子。有些人家,连亲姐妹都未必有你这么关心。”



       “……”



       不管怎么说,在徐茵心里一万个平安顺遂的祈祷下,徐大嫂终于挺过了生产,没有发生书里的情节。



       相反,剖腹产手术异常顺利,手术过程从头到尾仅耗了一个半小时,比相邻病床顺利顺产的还要快,术后也没有出现刀口发炎的情况。



       不过这个可能是冬天生娃的好处,倘若是在夏天,以这年代一没空调、二没吊扇的病房,要保证刀口不发脓感染还真不好说。



       剖腹产后头两天,徐大嫂还没开奶,徐茵在医院小卖部买了罐初生儿奶粉,不要票,但价格有点小贵。



       这时候也不考虑钱不钱的问题了,能买到就不错了。



       徐母第一次舀奶粉的时候,像极了食堂大妈,抖抖手,一勺奶粉抖下去半勺。



       徐茵看得想捂脸:“妈,冲奶粉要照着说明书来的,不能太稀,否则宝宝没到点就饿了。”



       徐母手一顿,似乎理解了:“就跟大人喝粥似的?”



       “对!一顿没吃饱,可不就饿的快。”



       “哦。”



       那之后,她才老老实实按闺女说的舀平勺。



       喝了两天奶粉,徐大嫂终于开奶了,尽管称不上多,但喂月子里的小娃娃吃还是没问题的。



       剖腹产要在医院多观察几天,出院要比顺产的晚,同病房其他几床比她晚进来的都生完出院了,她还没出。



       看着这一天天流水似的住院费,徐大嫂心里焦急。



       好在徐母自从知道生育新政策后,对赶在政策落实前给老徐家添了个金孙的儿媳妇态度好了不少,反过来劝她:



       “生都生了,还差这几天?你安心住着吧,又不问你拿钱,慌啥。”



       徐茵放了学就过来,顺便带份医院门口的小吃部买份产妇套餐,有时候是撇去油花的鸡汤,有时候是鸽子汤。



       医院里的饭菜相对比较清淡,过了头两天,又开始喂奶,产妇需要补充营养。



       这天过来时,在楼梯口碰到个胡子拉碴的男人,肩上背着个鼓鼓囊囊的行军包。



       她侧了侧身,让他先过,却被对方拉住了:“小妹?”



       男人挠着头咧嘴笑,黝黑的脸,露出两排白牙,让徐茵联想到后世的黑人牙膏。



       “哥!”



       原书的男主角——她的便宜哥登场了!



       貌似比原剧情提前了许多。



       而且——



       “我这趟来可以在家过个年。另外,我升了,彩英要是愿意,年后就能带着豆豆、丁丁随军了。”



       这是不是验证剧情主线已经彻底歪了?



       小侄子健康出生了,徐大嫂没有难产,便宜哥提前探亲回家并且想带妻儿随军……



       天空不知何时飘起雪花,徐茵伸手接了一片。



       瑞雪兆丰年。



       老徐家,来年也必定祥和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