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950 鼓励创新

作品:《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另一边,刘怀民结束与杨佑宁的通话后,皱眉思索着。



       虽然电话里杨佑宁认为可以稍等一阵,等做出来成品再汇报。



       但刘怀民在这个位置上看的更多,对国内的情况更了解,有些事并不能只看表面。



       但杨佑宁说的也有道理啊。



       轧钢厂这些年确实付出不小,从暖气炉到蒸汽机,最后连友谊锅都给了别人,这其中的付出,不止他看的到,就是上级领导也记在心里。



       但他们能怎么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了全国的工业建设,不得不让轧钢厂“受委屈”。



       只是,这百花齐放,那是那么容易的啊。



       刘怀民揉着脑袋,心乱如麻。



       上次因为辅助系统,一机部已经闹出过一次笑话,也是那次让大佬们意识到国内对于车辆的研发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做出改变的地步。

m.quanzhifashi.com

       可上次让沪上汽车厂生产三轮运输车,结果对方明着不说,暗地里就是拒绝。



       给出的理由就是研发柴油发动机。



       他们也不好说啥,毕竟是国家龙头企业,有些事情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



       不过到现在为止,也没听说有什么进展。



       还有北边的解放,还有其他大型汽车厂,都在心里憋着一口气,



       这种情况下,知道轧钢厂做出来柴油机了,这口全会不会憋出内伤他不知道,但产业结构肯定会受到冲击,尤其是拖拉机的生产,现在可是不少汽车厂的主打品牌。



       加上一机部最近指出的提量增产任务,各厂都不想成为那只又鸟,这一阵可是埋头苦下,任务量是哗哗的完成呢。



       想到这里,刘怀民就有了决断。



       所以这事必须上报,还要快,在轧钢厂闹出动静前上报,让首长们有准备才行。



       但关于轧钢厂的实际情况他也要反应。



       如果每次都要“分享贡献”,不仅会影响轧钢厂的自主创新精神,试想每次做出来改革创新,最后都成了别人的菜,这对创新人员来说,绝对是巨大打击。



       同样的,那些每次都从轧钢厂获得好处的厂家,逐渐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心态,只等着别人投喂,失去了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



       这种拿来主义不仅是可耻的,还是很危险的。



       现在还有人替他们铺路,但以后没人了咋办?



       国内水平都一样了,是不是就学习国外了?



       然后全部没了主见,被国外牵着鼻子走。



       这要是打起来,不用别的,一个技术封锁就能拉开距离。



       这是在断了革命建设的根基啊!



       所以,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不能丢。



       不但不能丢,还要大力提倡,让那些安于现状,专门吃别人吐出来的人明白,混吃等死,在革命队伍里,是没有出路的。



       刘怀民越想越觉得严重,最后更是将言语在纸上写下,重点替轧钢厂解释下。



       于是,经过一番演练后,刘怀民稍稍整理下思路,就拿起电话。



       另一边,杨小涛来到仓库,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走到常明杰身边。



       仓库星热得有些不透风,每个人身上都是湿达哒的,娄晓娥领着后勤组的不停的倒水,打水,递水。



       这样子,众人也是不觉得累,一个个忙的忘记时间。



       王观拿着茶缸子走到跟前,“小杨厂长,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杨小涛笑着,“这不是快干完了,准备来看看情况嘛!”



       “哦?小杨厂长设计出来铣床了?”王观略带兴奋的问着,杨小涛摇头,“哪有这么快!”



       王观闻言有些失望。



       杨小涛也没多说。



       两人说着没有营养的话,常明杰这时上前汇报工作进展,“组长,明天就安排人制造出轮箱,估计再过两天就能组装了。”



       “嗯,组装一两天就够了,这样能多出一个周的时间来试车。月前应该能交付!”



       杨小涛计划着,常明杰点头。



       一旁王观也露出笑容,看向正在生产的人群,还有一个摆放整齐的部件,心里有些期待。



       这可是她们后勤处的启明星啊!



       有了这机床,就可以生产部件,可以提高任务完成率,制作出更多更好的零件,甚至还可以跟轧钢厂一样,尝试生产普通机床。



       到那时,后勤处的工业能力会大大提升。



       只是,转眼看到一旁正在加工冲床的工人,还有另一边同样摆满的部件,王观又不由叹息,“一步慢,步步慢啊!”



       从仓库里出来,迎面碰到陈宫,这家伙脸上露出欣喜,看到杨小涛后立马到起拉倒一旁,然后问起柴油机的事。



       杨小涛将情况说了,陈宫更是双目发光。



       他好像已经看到轧钢厂再次登上报纸,响彻全国的时刻了。



       这次可不同于机床,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仿制的事实。



       可这次,这是他们轧钢厂实打的自主研发啊!



       “你不知道,老杨这会就在记念堂里,考虑该怎么扩建呢!”



       陈宫想到杨佑宁跟他说起的规划,不由笑起来。



       杨小涛却是无语,“老杨不会是想搞个纪念馆吧!”



       “这还真难说,我听他的意思,最好是的搞几个拖拉机品牌,到时候一起在里面。”



       说到这里,陈宫也有些激动。



       杨小涛也不明自他的激动来自哪里。



       跟陈宫说了会十一车间的安排,陈宫很是认同,并且会安排好物资保证,使急急急的赶去十一车间。



       他要看看图纸去。



       杨小涛则是回到办公室。



       坐在桌前,并没有太过激动。



       手上有更好的八缸柴油机,对这单缸的并没有过多看重,哪怕对这时候的华夏新响深远,但也是基础上的建树。



       杨小涛更想将的是将系统给的八缸柴油机做出来,让其成为华夏腾飞的助力。



       “可惜,还要,再等等。”



       在窗口看着车间外墙上的口号,杨小涛深吸一口气,然后吐出窗外。



       转身坐回桌前,拿出铣床的图纸继续修改。



       中午吃,刘怀民匆匆赶来了解具体情况,加上杨佑宁今个着实高兴,就吩咐食堂准备饭菜,犒劳‘有功’人员。



       两人在走廊里碰面,然后直接来到杨小涛办去室。



       进来的时候,就看到榜小涛还在桌前研究图纸,两人对一眼,心里的那股子头奋劲也少了许多。



       “书记,厂长?”



       杨小涛见俩人直接起来,赶紧站起来。



       “没事,没啥事。”



       “走,到点了,咱们先去吃饭,一边吃一边说!”



       杨佑宁上前拉着杨小涛往外走,刘怀民则看了眼杨小涛桌前,脸上闪过一抹欣慰,随后出门。



       走到门口,更是让小强守在门外,外人不得入内。



       会客室,轧钢厂的几个主要领导坐在一起,众人都听说了柴油机的事,均是激动不已。



       陈宫更是让人上酒,却被刘怀拒绝。



       工作时间还是少喝,加上上面开展的动作,都得小心点。



       陈宫点头,也没有在意。



       他消息灵通,也知道最近的形势,上次第四机厂被整了个遍,厂长都撤了,现在还是一个车间主任担着。



       可没几天,又有两个工厂上了黑名单,尤其一个还是排名靠前的钢铁厂,这可是给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大厂子啊。



       就因为无法完成任务,一夜之间,领导层全换了。



       着实给他们这些老人上了一课。



       也让他们意识到,这次一机部的大佬可不是心血来潮,一次性的事,而是要搞常态化,正规化啊。



       饭桌上,刘怀民跟众了说了上级的意思,众人都听着。



       “我跟首长们探讨过柴油机的事情,以及过往轧钢厂做出的贡献。”



       “我们都觉得在革命建设道路上,不能故步不前,更需要勇往直前,善于创新的攻坚精神”



       “首长已经就这件事达成一致……”



       “同时,对你们的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并且鼓励创新精神,不断传扬,坚定的走下去……”



       刘怀民在桌上说了大半个小时,轧钢厂的人听得心理火热。



       尤其是杨小涛,没想到刘怀民能够为他们说出这些话,也没想到,上级首长看的如此透彻。



       总之,听到刘怀民这样说,轧钢厂的众人心理都有了底气。



       不用担心重蹈覆辙了!



       杨佑宁更是激动的捏着筷子,恨不得立马就去车间将柴油机变出来。



       随后清楚上级会有安排,众人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次若柴油机的事成了,轧钢厂将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



       甚至成为全国企业竞相学习的存在。



       杨佑宁更是期望着纪念堂开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轧钢厂。



       想到这一年来,轧钢厂发生的事情,众人不由得将目光放到一旁的杨小涛身上。



       谁都知道,这一切改变的根源,都是这个青年。



       想他们二十来岁的时候在干嘛?



       不少人心里想下就不敢再想,因为太打击人了。



       刘怀民和杨佑宁自然消楚众人心里怎么想的,他们两个何尝不是?



       “柴油机的事情,上级会进行调度,等到任务下来,咱们就开干!”



       杨佑宁豪迈的说着,“但在之前,大家不要说露嘴,车间就说是实验。”



       众人点头。



       刘怀民最后补充道,“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



       “当下,先把机床任务完成,双方领导对此都很重视,不是一般的重视。”



       随后更是看向杨小涛,“小涛,这些事你要心理有数,不过操之过急,一步一步来。”



       “书记,我知道。”



       刘怀民点头,却是想到什么,欲言又止。



       只是最后想到当前情况,机床的事还没有完成,又咽到肚子里,没有再说。



       吃过饭,刘怀民离开,杨佑宁找到杨小涛,确认机床的进度,得到杨小涛再三保证后才放心。



       然后又找到赵传军,让他加强安保工作,同时负责机床与十一车间的保卫。



       这段时间,轧钢厂保卫科也吸纳了不少人,加上上级分配的人员,专门保卫机床工作,队伍力量大大增强。



       赵传军已经计划在重要人员的生活区域安排巡逻队伍,保障轧钢厂人员的安全。



       这样才能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这点也是最近轧钢厂保卫科的主抓方向。



       杨小涛回到办公室先是趴桌上闭了闭眼睛,没多久,就起来再次投入到铣床的设计中。



       他感觉,距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