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974 改进铣床

作品:《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屋子里,冉母和冉秋叶等人已经等了好久,冉红兵更是进书房叫了两次,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你们先吃。



       “这爷俩在忙啥?回来就在屋里,饭都不吃了!”



       “谁知道呢,回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应该是工作上的问题。”



       冉秋叶在门口听了会儿,隐约听到什么机床的事,不太懂。



       不过父亲和杨小涛那神情很严肃,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吧。



       “那也不能耽误吃饭!你去叫叫!”



       冉母说着,冉秋叶应下。



       直到冉秋叶进去一会儿,两人才从书房里走出来,然后开始吃饭。



       只是饭桌上,众人明显感觉出两人心不在焉,都是吃的飞快,而且以往都会说两句,但这次纯粹是为了吃饭。



       就是冉秋叶准备的酒也没喝,草草吃了这,又是回了书房。



       冉母和冉秋叶搞不懂,到是老道笑着解释一番。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这爷俩是一类人,兴趣使然,碰到一块了。”



       两人听了后,无奈的笑笑。



       以前家里有冉父这样的‘书呆子’冉母已经头疼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没成想找个姑爷也是这样,这爷俩竟是‘臭味相投’。



       不过这样也好,说明两人合得来。



       当然,在冉秋叶心里,这俩人一直这样,最好。



       书房中。



       书桌已经被清空,杨小涛将铣床的图纸铺开,整个桌子都铺满了图纸。



       冉父虽然学的是物理,但在西北的时候还兼任外壳的设计工作,虽然对仪器设计了解不多,但基础在那,更重要的是他能看懂德意志文,书上的东西能够解读出来。



       所以,一边看看桌上铣床的图纸,一会儿对照着书本翻阅,不时提供意见。



       “这里,若是采用半自动化,就需要改变人工操作方式,这种操作控制不行。”



       冉父指着一张图纸说道,杨小涛看去,伸手捏着下巴,脑海中思索着,随后摇头,“这里确实不行,但人工操作不是简单的按下按钮,还需要调整铣刀的位置,这其中还要考虑加工过程中的发热问题,所以单纯的改这里,不合适。”



       杨小涛否决了冉父的提议,冉父也不在意,他觉得杨小涛说的对。



       “所以,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杨小涛用铅笔在图纸上点了点,“都需要进行改动!”



       冉父看了点头,牵一发而动全身,精密机床更是如此。



       “这三处,这里最容易!”



       杨小涛从冉父指出的问题点下手,扩散出三个方向,让后每个方向进行攻克,这种简单清晰的思路,冉父是认同的。



       当然,这样做也存在风险,那就是改到最后,无法与其他部分呼应,从而需要更大范围的改动。



       而这种改动,在初始阶段,是无法判断正确与否的。



       甚至在做完后,也需要实际建造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



       这个过程,尤为漫长。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对高级机床的研究,一直迟滞不前的缘故。



       时间,精力,物资,还有惧怕失败。



       冉父知道这一切,因为在西北的那些年,这种事他们就经历过。



       只是老道杨小涛那副认真模样,让他想起曾经的自己,那时候,同样是年少轻狂,同样是满腔热血。



       谁人不年少。



       年少的梦,依旧是梦!



       “我在泉城的时候,为他们那里的磨床做了一个精度盘。”



       突然间,杨小涛一拍额头,整个人都激动的站起来。



       冉父被杨小涛打断思索,然后就看到杨小涛嘴里嘟囔着。



       “精度盘?”



       “对,就是.”



       杨小涛说着,从抽屉里扒拉出一个本子,然后翻找一番,递给冉父看,并且在一旁解释,“我上次去泉城机床厂帮忙…”



       “然后就改进一番,做处理这个!”



       “其实就是个齿轮配合一个精度盘,从而实现人工的可操控性。”



       随着杨小涛的诉说,冉父的目光盯着本子上的图纸,越发明亮。



       “这个想法不错,以后磨床可以安上这个,对效率提高不小!”



       杨小涛点头,“爸,你看这东西,其实就是个控制器,跟机床上的齿轮箱差不多,我觉得可以设计到里面!”



       冉父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仔细思量,很是慎重。



       杨小涛也不着急,只是在一旁讲解着自己的规划,冉父也不时询问设计要求。



       两人又商量一会儿,半个小时后,冉父才点头,“这样看来,铣床这边,也可以搞一个。”



       “这样可以控制铣刀与部件的距离,从而达到铣削。”



       “再者操作上也不需要太大压力!”



       杨小涛点头,随即继续讨论。



       冉父跟杨小涛一直在书房里讨论到半夜,冉秋叶见此也没上家人回去,反正家里房间多,就安排家人休息。



       杨小涛躺在床上,从后面搂着媳妇,手上传来饱满的感觉,但脑海里都是图纸,结构,造型。



       第二天早上起来,冉父也是没睡好。



       两人感觉就像在追一部书,恨不得一口气看完,却又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只能想着,惦记着。



       吃过早饭,冉父想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杨小涛则是拿着图纸去轧钢厂继续设计。



       见两人这番模样,冉秋叶就让冉母在家里住下。



       反正都是一家人也不需要见外。



       而且,她也知道,父亲在家的时间,不多了。



       冉母也没拒绝,在这里,还能帮忙看看孩子,也乐的自在。



       院子里,杨家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冉母也都认识,而且这两天也对冉父有了解,院里人都很客气。



       在这里跟大杂院里差不多。



       贾家,秦淮茹做好饭,让三个孩子吃了,将小当和槐花交给一大妈帮忙看着,便挎着篮子,带着棒梗出门。



       篮子里是装着一些缝补的布料,正是这几天的杰作。



       在大院里,没人接济她们家,就是平常走动都防着她,让秦淮茹不得不放下心里多余的念想,开始为了生计奔波。



       前两天去街道办说明情况,街道办考虑到秦淮茹的情况,又有缝纫机,便分了一些布料缝补的活,一天下来也能整个几毛钱。



       秦淮茹也没得选择,总比去大街上扫地强。



       虽然,那样能省一顿饭,但这种活让她觉得更加体面。



       至于棒梗,则是被秦淮茹送到学校去。



       这段时间腿脚已经好的差不多了,留在家里也没事。



       加上院里的孩子都去上学,棒梗留在家里也不是事。



       当然,秦淮茹的心里更多的还是让棒梗好好学习。



       前些天听说杨家庄的孩子考上了初中,不仅发了好多东西,还有助学金拿,那可是每个月三四块钱啊,小小年纪还没上班就能挣钱,让她眼热。



       再者,让孩子上学也是她早就想好的出路,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当前的困境。



       这点,杨小涛就是全院的榜样。



       带着棒梗出了门,刚走出胡同,身后传来骑车声,秦淮茹拉着不情愿的棒梗靠边,然后就看到杨小涛骑车从身旁走过。



       “棒梗,好好学习识字,长大了,娘就靠你了!”



       棒梗耸拉着脑袋,听到上学就头疼,不过这事他没得选,只能耸拉着点点头。



       “乖儿子,好好学,学好了就能找好工作,有了工作就能找个城里的媳妇,过上好日子,娘到时候给你看着孩子,你们好好工作挣钱…”



       秦淮茹领着棒梗走着,顺便憧憬的美好未来。



       虽然将希望都押在后代身上,那是一种逃避态度,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但对于秦淮茹来说,这可能是她当下唯一的念想了。



       棒梗默默的点头,对于将来的事,他还等着大哥出来,干一番大事呢。



       ……



       杨小涛骑车来到轧钢厂后,先去车间看了看。



       两台机床一个制造冲床,一个制造铣床,几乎没有停歇时候。



       来到车间,陈斌正带人干着,第二台铣床也快做出来了。



       除此之外,冲床这边订单不小,而工厂内生产高压锅也需要添置,现在产量任务越来做多,需要更多冲床。



       看了会儿,杨小涛又去拖拉机车间看下进度,操纵铣床的是周洪,特意从研发科借调的,为的就是增加成功率。



       杨小涛看了会儿,周洪技术确实比昨天的工人强,但也不是百分百正确,而且随着体力精力的消耗,这种正确率也得不到保证。



       随后杨小涛回到办公室,将图纸摊开,继续研究。



       办公室里,娄晓娥正在整理资料,这两天没有去杨家,主要是杨家里人多,她去就添麻烦。



       况且最近工厂里确实有不少事。



       机床的生产据说整个四九城的工厂都发来请求,希望轧钢厂支援一台机床。



       这还只是冲床,现在铣床都做出来了,估计又会是一波。



       而柴油发动机的研发成功,拖拉机的顺利投产,更是让轧钢厂大出风头。



       这让她们身为轧钢厂的一员非常骄傲。



       “厂长,这是八月份的明细情况,拖拉机的产量和收支。”



       “这是机床的任务情况…”



       娄晓娥将几份做好的报告放在杨小涛跟前,杨小涛接过只是看了两眼,随后签名表示了解,便继续看着图纸。



       娄晓娥见此,也没打扰,最近全厂都忙,杨小涛这情况,早就习惯了。



       就在娄晓娥走到一旁时,门口杨佑宁突然走进来。



       看了眼娄晓娥,杨佑宁走到杨小涛跟前。



       见杨小涛又在琢磨图纸,忍着心事上前查看。



       “这是铣床?”



       看了眼图纸,杨佑宁觉得眼熟便问起来。



       杨小涛见杨佑宁来了只是抬头打个招呼,这会儿满脑袋都是图纸设计的事,闻言只是点头。



       “对,红铣一号!”



       “我打算改进下,看看能不能搞出来的红铣二号!”



       鉴于杨佑宁的起名方式,杨小涛头也不抬的回了句。



       见此,杨佑宁更加疑惑,铣床不都做出来了吗,还研究个啥?



       红铣二号?



       这红铣一号的订单任务才刚下来,他们还没开工交付呢,就打算干红铣二号了?



       这更新换代的有点快啊。



       好歹让红铣一号发光发热啊,这要是有了二号,谁还要一号?



       那些收到红铣一号的厂家得知还要更好的,会不会找上门退货?



       杨佑宁脑袋里转的飞快,很快就想到好几种可能,然后针对每一种可能提前思考着对策。



       卖出去的东西,岂有换的道理?



       供销社的墙上怎么写的来,‘出门,概不退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