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700 研究所的办法

作品:《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杨小涛离开杨家庄,回到机械厂后,便来到办公室。



       眼下杨小涛的重点都放在发动机研发上,其他事情要么是交给刘怀民杨祐宁处理,实在需要自己处理的,都会让娄晓娥整理好后,自己尽快处理。



       坐在办公桌前,杨小涛开始处理娄晓娥整理好的文件。



       沪上空调的生产已经投产,机械厂人员是否回撤。



       由行政协调车票,按时回归。



       长安机械厂需要四缸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技术,上级已经批准,需要派人去指导。



       由车间主任挑选精干人员前往长安。



       三机部临时增加三台红星轧钢机,需紧急拨付。



       同意



       随着一份份文件看完,然后写上自己的意见,杨小涛面前的文件迅速消失。



       上午十点的时候,琐事已经处理完,杨小涛这才抽空问起研发处的工作。

m.quanzhifashi.com

       “杨总,我听说,研发那边并不太顺利。”



       娄晓娥坐在一旁,说着听到的消息。



       其实,作为杨小涛的秘书,有些事情她是需要提前了解的,如此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所以有些事情,对她来说并不算是秘密。



       而且这些年下来,杨小涛手下很多事情都是娄晓娥在帮着处理,甚至一些交给杨小涛的文件都得经过娄晓娥的手。



       这种地位,也幸好娄晓娥现在“孑然一身”,而且为人不错,机械厂里这才没有其余的声音。



       要不然,看看杨佑宁的秘书小强,大部分时间都在干打杂的活,很少参与工作安排。



       甚至刘怀民的秘书,见文件的审阅都不行。



       可见娄晓娥在杨小涛这里的地位。



       当然,这也是娄晓娥用能力获得的。



       真要杨小涛自己去整理文件,别说看书了,就是设计图纸的时间都不够用。



       “有问题很正常!”



       “解决就是了!”



       杨小涛回了一句。



       当初研究图纸的时候,杨小涛就在心里有了初步认识。



       毕竟这是联盟还没研究的发动机啊,未来二三十年的东西,就是他们也得集中力量来做。



       当然,大部分精力都耗在设计上,却也不得不说,制造中存在的难度。



       可对国内来说,缺乏基础设施,缺乏资源材料,缺乏人才等等,就会将这个难度放大数倍。



       若是以往,以国内研究人员和工厂工人的特性,遇到无法完成的设计任务,就会擅自改动。



       前些年的63式就是因为这个,差点毁了一代名枪。



       对这种事情,杨小涛是绝不会允许出现的。



       设计图上怎么要求的,就必须严格按照制作。



       哪怕慢点,也不能更改。



       至于困难,他们不就是解决困难的吗?



       何况天天喊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上。



       不就是这种时候用的嘛!



       所以,杨小涛才会选择在绝对掌控的机械厂来承担这次任务。



       “嗯,听说他们派人去了钢铁厂,想要找出合适的材料。”



       杨小涛听了点点头,这种思路是对的。



       虽然国内基础建设比不上联盟,但也不至于拉开太大差距。



       何况杨小涛给出的要求,虽然苛刻,却也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程度。



       “对了,管厂长现在在哪?”



       杨小涛回来三天了,可事情忙的还没去看望一下。



       “管厂长前天就出院了,脚部烫伤比较严重,其他地方的烫伤还好一些,不过医生说管厂长的身体恢复挺快的,脚部的烫伤比起常人恢复的还好,现在估计在家养着吧。”



       杨小涛想起当初的场景,明白能够这么快恢复,十有八九是小薇给他补充能量的缘故。



       这次去石城,杨小涛也没少借助小薇来救人。



       可以说,小薇就相当于半个神医了。、



       “你帮我准备点水果,吃的,下午陪我去趟他家。”



       说完,杨小涛就往外走,“我先去趟钢铁厂!”



       杨小涛想了下,还是决定自己去看看,毕竟刚开始接触,自己得去鼓励下,来点鸡汤什么的。



       “不是,马上吃饭了!”



       “去钢铁厂吃就行!”



       杨小涛起身准备离开,可娄晓娥明显不乐意。



       杨小涛走了到门口也看出来了,便停下问道,“怎么,还有事?”



       娄晓娥听了用力点头,“有点!”



       “那赶紧说!”



       杨小涛催促着,娄晓娥也没客气,“那个,小雪想中午时候,跟你学一下,那个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



       “跟我学?”



       “嗯!”



       娄晓娥嗯了声,然后不说话。



       杨小涛瞬间明白啥意思。



       因为地震的缘故,这首歌在灾区内广泛流传,可也是因为地震的缘故,加上制作演唱这首歌的人都在震区,更能引起灾区人们的共情。其中意义非凡。



       因此上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并且将这首歌也成了救灾的主题曲。



       这种情况下,歌曲自然不能随便唱了,私下里大家唱还行,但在重要场合想要唱这首歌,要是唱不好,那可就等着挨批吧!



       也正是这个原因,上次才会被徐明英留在石城,毕竟是原唱,唱的咋样,都是那个味。



       而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通过收音机听取。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歌曲的创作者。



       也就是杨小涛。



       只要他说唱的好,有他背书,自然没人敢说别的。



       杨小涛对此并不是很在意,歌曲就是需要传唱的,束之高阁,只会埋没价值。



       “跟我学啥,我又不是唱歌的!”



       杨小涛没好气的说着,娄晓娥听了撅撅嘴。



       你不是唱歌的,但唱起来没别人事好吧。



       自己没点数吗?



       她可是跟小雪保证过的,一定把这事搞定的。



       可杨小涛的下一句,就让她撅起的嘴立马收回,然后变成美妙的弧度。



       “自己跟着收音机学去,这种事不要麻烦我!”



       说完,人走出办公室。



       当杨小涛开车离开大门的时候,机械厂的广播喇叭里已经传出刘丽雪的声音。



       听这歌,立马就觉察出专业广播员跟普通人的差别了。



       杨小涛没多听,因为车子已经跑出老远,身后的声音若隐若现。



       来到钢铁厂,杨小涛将车停下,径直前往联合之星研究所。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



       杨小涛便在门口站定,停了一会儿。



       “我认为还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保证重量的情况下,对硬度进行实验调整,从而达到要求。”



       杨小涛听出,这应该是徐宁的声音。



       现在如今,徐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已经成为研究所技术组的副组长,一些日常研究,安仲生都会交给他。



       “老徐说的有理,我们现在没有能力短时间内研究新的合金材料,在当下修改原有合金的方法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在工艺上进行调整,像镀锡铁那样借助化学反应的方式,或者改变金属温度,这些都可以试验一下!”



       这声音是李俊明的,也是安仲生的得意弟子。



       虽然是安仲生的弟子,但李俊明在研究所里可是研发组的人,其本人在研发中也有着过人的天份。



       尤其是对材料的配比,有时候不能说误打误撞,却也能歪打正着。



       如果说徐宁将来要接安仲生的班,那李俊明就是老道看重的人。



       “但我认为,想要确保硬度,就必须保持各成分的比例,这样的话若是削减重量,就意味着尺寸不达标,这是必须要考虑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强度!”



       李俊明并没有完全认同徐宁的办法,显然考虑的更加全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咱们干脆搞新的合金算了。”



       “正好咱们也找了一些研究材料,干错就挨个试一遍,总有成果吧。”



       不用想,现在说这话的,就是李磊的。



       听到这里,杨小涛心中很是欣慰。



       想当初研究所那是小猫三两只啊,而且都是门外汉,一个铜钨合金都难得众人睡不着觉。



       再看现在,众人的成长已经超出他的预期。



       心下宽慰的同志,我不再停留,推开门走进去。



       “杨总!”



       “所长!”



       进门,安仲生等人立马看过来,然后问候。



       杨小涛对众人一一点头,然后看到一旁的那块黑板上,正是关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进气风扇的设计图,旁边还有几组数据。



       “我听说碰到点困难,特意过来看看。”



       话音落下,李磊等人面色窘迫,然后解释道,“杨总,我们分析了下,想要满足这些数据,现在的材料不能满足,所以就来这里寻找办法。”



       杨小涛点头,“想办法就好。”



       “刚才在外面也听到了一些想法,怎么样?有没有人给我讲讲?”



       杨小涛找张桌子靠着,然后看着众人。



       安仲生跟老道就在一旁看着,也不说话,显然将机会留给年轻人。



       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最后还是李磊先开口,“杨总,我们现在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重新研究新的合金材料,这方面我们要从头开始,工总量要大一些,不过好处就是,做出来了,可以打开新的领域。”



       “第二个跟第三个都是在现有合金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不同的是,一个要削减重量,一个要增加硬度…”



       李磊说完,一旁的徐宁和李俊明等人纷纷点头。



       显然李磊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不错的,迅速将双方的意见讲述一番,杨小涛也听得清晰明白。



       不过,更让杨小涛感到欣慰的还是他们的想法。



       有些事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就像最开始时候,研究所建立后,众人只知道要研究合金,结果大家都不知道想像的方向。



       再看现在,短短一年多,这些人已经有了长足长进,会思考了。



       这才是杨小涛想要看到的。



       只有学习,只有思考,才会不断进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