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帮人脑子坏了?

作品:《 是你们逼我成巨星的

       人生于世,大抵上便是为了名利美女。



       艺术家们自然也不能免俗。



       年少时的约翰.威廉普斯跟着父母偶然一次在维也纳见证过世界著名音乐家理查德的交响乐作品《最后的晚宴》。



       他看到了庄严而又神圣的国家歌剧院洒满了金色的夕阳,一盏盏昂贵的水晶吊灯在夕阳的映衬下璀璨圣洁,无数观众犹如信徒,任由那根指挥棒挥舞,在史诗级磅礴的乐章中如痴如醉……



       年少的他深受震撼。



       演奏结束,掌声雷鸣。



       他听到了父亲饱含热泪盯着舞台,宛如一个荣幸的见证者。



       他只觉胸腔之中有一股热血正在沸腾仿佛要从喉咙里喷涌而出。



       “这是理查德大师最后的作品,历史必会铭记他!”



       他的父亲喃喃自语,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随后……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他看到理查德大师对着所有人鞠躬,在金色的光芒下渐渐远去,而场上的观众久久都未曾离开。



       有些人跟着父亲一样喃喃自语着一些听不懂的声音,有些人表情悲不已痴痴地看着舞台,有些人则在低声欢呼声音之中充满着不舍。



       一幕幕如梦如幻。



       他自然不知道这一场表演意味着什么。



       但是等回去上课的时候,他看到自己从来都没有任何信仰,表情有些冰冷的音乐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教他们音乐,而是双手合十仿佛祈祷着什么东西,也让他跟着一起祈祷。



       祈祷完了以后,他对着约翰.威廉普斯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即将远去的大师,故事充满着颠沛流离的坎坷,充满着不被认同,却始终坚持着的辛酸,可惜故事尚未讲完,音乐老师便收到了消息,捂脸着离开了音乐室。



       第二天,报纸、新闻……



       无数的人都在争相用沉痛的声音悼念着那个逝去的音乐大师。



       他是见证者之一,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严肃,仿佛历史的篇章又划去了一页。



       他开始憧憬,开始渴望。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百年以后被人铭记,被人悼念的人物,在历史的篇章中辉煌而又璀璨。



       后来的约翰.威廉普斯自然也走上了这条路……



       然而这条路从来都是艰辛的,一步步走来,他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引起了一阵阵潮流,被隐约称为“大师”。



       但真正精通这一行他才真正明白“经典”和“潮流”完全是两个概念。



       他的作品被人所熟知,但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堪比《最后的晚宴》,甚至跟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大师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那样的作品根本不可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维也纳这个神圣的殿堂,就算登上了也不可能被世人所铭记。



       这些年里,他确实努力创作,看了无数大师的手稿。



       完整的、残缺的、古老的、现代的……



       他都会看。



       这些手稿确实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冥冥中,仿佛有种指引的力量,让他的作品越发得登堂入室。



       然而!



       他似乎也只能止步于此。



       跟大师的距离似乎很近,几个旋律,几个音符便到了,但又似乎极为遥远,如一道拼命逾越,却无法逾越鸿沟。



       然而,上帝总会怜悯那些努力想追求艺术的人。



       他听到了一段段极具启发性的旋律,特别是《最后的莫西干人》与《回家》《寂静之声》……



       “周洋先生,你今天有灵感了吗?”



       “没有……”



       “周洋先生,你今天有想到怎么填补了吗?我再吹一段,你听听,你觉得这么填充合适吗?”



       “没有,感觉不太合适……”



       “周洋先生……你今天有灵感了吗?”



       “额,还没有……”



       “那你脑海中还有其他旋律吗?”



       “有好像是有,但最近有想不太起来了……”



       “我们再聊聊音乐吧?”



       “好的。”



       约翰.威廉普斯想过的为什么一个平平无奇的导演,会突然编这么厉害的旋律和曲子!



       这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



       他也想过为什么这个人是华夏人,而且是一位年轻到过分的华夏导演……



       这更不符合逻辑。



       他会抱怨、很遗憾、会嫉妒。



       嫉妒为什么上帝会如此的不公平,明明是给予他作品上的恩赐,却偏偏不恩赐完整的版本,反而残缺不堪……



       约翰.威廉普斯仿佛推开了一扇门。



       门内充满着黄金,但是他却无法挖掘,只能看着,只能着急!



       甚至有时候会嫉妒为什么上帝不恩赐给他约翰.威廉普斯,明明他才是最音乐非常虔诚的那个人。



       但现实本身就很残酷。



       五月份。



       夏至。



       约翰.威廉普斯几乎每一天都会询问周洋各种各样的问题。



       然而……



       得到的回复却令人分外遗憾。



       周洋似乎想不起来了。



       ………………………………



       《无间道》的剧组已经立起来了。



       选址点也陆续被放在了周洋的办公室里。



       第一个场面便是刚到沙田区排头村后万佛山,也就是片头韩琛在所有人的面前喊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寺庙里。



       表演韩琛的演员名叫曾家宝,港岛著名的大哥级演员,号称无冕影帝之一,跟天王刘华等人算是熟识。



       扮演黄志诚的演员本来准备邀请王丘生,但周洋看过其履历,觉得这家伙有莫名其妙的港*的言论,所以就算有人专门推荐了他,周洋也是拒绝,不过人王丘生对周洋本身就不感冒,早早便加入了《黑夜行者》剧组了。



       《无间道》没有《黑夜行者》那么财大气粗。



       《黑夜行者》出手确实阔绰。



       不但在港岛花重金请了一大批演员,甚至将很多媒体都买通了,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一些主流媒体对着《黑夜行者》一通狂吹,俨然间这部电影都快成为拳打东南亚,吊打好莱坞的跨时代电影了。



       相比之下……



       《无间道》其实就非常逊色,不但没有任何大片的影子,甚至挺寒酸的。



       阵容虽然不错,但远没有《黑夜行者》那么强大,而且当投资项目出来的时候,一度让媒体们大失所望。



       一千五百万预算,连《黑夜行者》里面一个稍微重要一点演员的片酬都不如。



       这他娘的是对标《黑夜行者》的电影?



       开什么玩笑呢?



       《无间道》演员们的片酬除了基础的些许费用以外,其余都是按照电影分成来。



       有些人专门算过了《无间道》整部电影得票房起码上两亿,这帮演员们才能分到丰厚的片酬,否则的话,单单刘天王就亏得头皮发麻。



       然而,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诡异。



       刘天王不但不在乎,出现在片场的时候整天都乐呵呵的,甚至还千方百计不断地找周洋商量,希望能自掏腰包跟着投资一点。



       不止是刘天王如此,甚至是后续加入的演员们,也都陆陆续续地表现出想带资进组的想法。



       而且这其中还有无数的裙带关系在里面。



       “周总,王多宝饮料希望能拉一块我们电影的冠名广告位,只要给他们一个喝饮料的特写镜头就好……”



       “周总,海洋捞加盟火锅店老总刚才跟我们商量,他们愿意投资一千万的广告费,只要能重点突出他们的火锅好吃,并且给他们的招牌来几个特写镜头……”



       “还有,周总,刚才刘天王的意思是他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很热爱电影,也很崇拜您,希望能跟您交个朋友……”



       “……”



       办公室里。



       许梅拿着一份资料,非常郑重地来到了周洋面前。



       《无间道》过两天就要正式拍摄了。



       周洋又是写拍摄草案、又是谱曲、又是沟通剧组,晚上还会花一点时间学习各种声乐忙得让许梅都感觉到触目惊心,生怕周洋当场会猝死。



       还好《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青春》的男主角戏份因为忙不过来终于被周总放弃了,不然的话,周总搞不好得精神分裂!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作为周洋的经纪人兼助理,她本应该多分担点工作,而不是增加工作量的。



       然而……



       她却不得不过来。



       别看《黑夜行者》在港台大陆大肆撒币被炒上了天,相较之下《无间道》压根没什么宣传甚至所谓的开机仪式都不打算办……



       但资本们却狂热得几乎发疯!



       宝丽手机的营销实在是太过于成功了!



       《资本论》提到: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眼红的资本们通过各种渠道想让周洋为他们的产品用电影的方式给他们做一场大营销大广告……



       “算了吧,你跟他们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拍好电影……其他暂时不考虑,我们也不缺钱,不可能刻意地去做什么营销。”



       不知道为什么。



       跟约翰.威廉普斯呆多了以后,周洋似乎多了几分对作品上的偏执感,甚至不知怎的沾上了些许矫情感。



       “真拒绝?那刘天王想追点投资的意思……”



       “算了,让他们加点吧,不过我真想不通刘天王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就算带资进组,我们也不会给他的分成比例提高多少,这是钱太多了没地方花吗?”



       周洋都纳闷了。



       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刘天王这帮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难道是脑子坏了?



       …………………………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真挺扯淡的。



       譬如电影投资……



       《无间道》满打满算一千五百万投资算是顶天了,周洋就没想过要再里投钱。



       几个小时以后。



       许梅给周洋递了一份《无间道》的增投项目表。



       看完以后他觉得茫然。



       他看到一千五百万硬生生地被拉到了三千万,而且是限投的状态中被拉上来的。



       “所以,还没拍就回本,而且还赚钱了?”



       “嗯,是的。”许梅点点头。



       “刘天王怎么回事?”



       “刘天王接了海洋捞的广告,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海洋捞老板见咱不肯在电影里插他的广告,就算索性曲线救国,邀请了刘天王代言,并让刘天王带着演员们去他们的海洋捞火锅店聚餐,刘天王觉得这有利用《无间道》名气赚钱的嫌疑,于是就就给电影投了点钱,周总,很多演员都接广告了,其实这一千五百万的投资,都是很多广告商间接渗进来的,都希望跟电影沾点关系……”



       许梅说了很多东西。



       周洋听完以后既错愕又荒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资本还真的是无孔不入。



       当然,只要不影响电影本身就无所谓。



       随后,他接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詹姆斯.邦特打过来的。



       ………………………………



       五月八日凌晨。



       《宗师》在一阵喧嚣中下画了。



       华夏总票房四亿四千万人民币,全球总票房两亿五千万美元,既刷新了华夏电影票房历史,也缔造了华夏电影对外出口的票房新纪录。



       下画后,对这部电影的比较争议却没笑容,反而讨论度爆炸。



       有人觉得这是华夏电影的一块里程碑,应该跟陈恺的《霸王》并列。有人则觉得这只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思想立意虽然并不低却也完全达不到《霸王》这样的艺术高度,有人则是遗憾,遗憾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但没有破五亿,甚至距离四亿五千万都还差点……



       这可是汇聚了华夏两岸三地顶尖国际巨星的电影!



       虽然破了纪录,但总归是差强人意。



       黄家成心中倒是挺满意,电影开拍之初,就没想过要拍一部跟《霸王》同一高度的电影。



       怎么拍?



       人《霸王》电影从陈恺的父亲那个时代开始就在筹备,作品更是圈内顶尖编剧李瑞华的遗作,离世前反复雕琢反复修改,精确到每一个台词每一个标点,剧本写完以后从备案到拍摄,历时十年都不止……



       这样熬了两代人的心血熬出来的作品,纵观整个华夏电影历史都没几部!



       而《宗师》呢?



       本质就是一部武侠没落之后的稍显严谨的商业片,拍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基调就算成功了。



       黄家成本人都这么定义你还偏要拿《宗师》跟华夏电影文艺巅峰的《霸王》相比,这不欺负老实人吗?



       中午。



       黄家成来到《无间道》剧组,准备趁着热度跟周洋聊聊《宗师2》的剧本。



       然而……



       刚进入办公室的时候,他便看到周洋满面愁容,似乎在纠结着什么东西。



       “黄哥?”



       “小周,怎么了?”



       “问你一些人情世故上面的问题?”



       “嗯……”



       “我怎么才能拒绝詹姆斯.邦特想担任《无间道》顾问的提议?”



       “???”



       ------题外话------



       对不起,今天只有四千字了,第二更好久,结果写了一坨屎,我真特么是个废物,你们怎么骂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