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58章 化被动为主动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而且动手的还是北直隶的真定府。



       “你此话当真?”



       “不敢有半分虚言!”



       崇祯走到一边,将桌上的剑拿起来,扔给了耿如杞:“朕现在就任命你为五省漕运总督,拿着尚方宝剑,带着你的人,去把事情办妥了,朕需要粮食能够在过年的时候都到达大同镇,所有的费用,一律批准。”



       耿如杞慌忙接过剑,还好他反应快。



       若是没接住,估计就从五省漕运总督变成阎王爷面前痛哭流涕的小鬼了。



       “多谢陛下的信任,臣铭感五内!”



       “快去办吧!”



       “是!”



       作为上位者,关键的时候,就是要大胆用人,大胆放权,大胆的给钱,把事情尽快办清楚了。



       耿如杞拿了尚方宝剑,把运来的粮食与卢象升核对完后,便匆匆离去,一路快马加鞭往南边赶。

m.quanzhifashi.com

       此时,真定府的真定城。



       知府曹程正在屋子里烤火,炉子上还烤着红薯,满屋子香味。



       曹程抱怨道:“今年这冬天怎么这么冷?”



       同知王树清道:“大人,这红薯确实是好东西,耐放,还饱腹,虽然吃多了人觉得不舒服,可关键时刻的确能救命。”



       “可不是么,现在那宋应星可是朝堂上炽手可热的人物,也不知道咱们的东西有没有送到宋大人的手上。”



       曹程悠悠然说着:“那东西可是本官花了1万两银子从西域商人手里搞到的,蓝田古玉。”



       王树清道:“和宋大人搞好关系,这点花费是很值的,今年新农政推行力度如此之大,北方诸省全部强力落地了。”



       曹程喝了一口茶,继续道:“你说咱们扣了耿如杞十万石粮食,朝廷不会撤了咱们吧?”



       “大人多心了,现在真定府的老百姓无不对大人感恩戴德,都说大人爱民如子,即便天子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



       曹程心中闪过一丝焦虑。



       他扣粮食肯定是找好理由了的。



       今年的冬天太冷了,真定府的粮食也出现紧缺的状况,不少老百姓手头也紧。



       如果不是朝廷在大力推行红薯,今年真定府怕是要饿死一些人了。



       曹程这么做,一是确实得为自己做打算,若是真饿死了不少人,以皇帝的脾气,他这个乌纱帽基本上不保了,甚至要蹲牢狱。



       二也是想给自己博一个清流之名。



       这件事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响,毕竟这是送往大同镇的粮食。



       但只要自己在这里面坚持,打着为真定府老百姓好的旗帜,来做这件事,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至于大同镇那边,先不管了,又不是我的辖区。



       这是曹程的真实想法。



       在明末,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是非常常见的。



       明末官员相互明争暗斗并不局限于朝堂上,地盘也是派系林立,都想着眼前自己的事情。



       例如正统历史上,崇祯三年山西正在剿匪。



       山西巡抚和大同总督就不和,为了保存实力,避免犯错,相互对叛军不闻不问,相互将叛军放到对方的地盘。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地方上的利益冲突数不胜数。



       这一次真定府扣押粮食,就是典型的地方上的冲突。



       这点身在大同城的崇祯已经推算到了。



       他推算了好几种可能。



       一、曹程半夜睡觉从床上摔下来,脑子摔坏了,所以才敢私扣粮食。



       二、打着为民着想的名义,把粮食扣下来了,准备来一场铤而走险的政治游戏,若是成功,此后必然在仕林中留下美名。



       三、他可能觉得找不到人生意义,不想活了。



       显然,第二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果真的是第二点,曹程这一步阳谋,走得非常刁钻。



       因为他已经占到了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



       他非常精准的抓住了崇祯的心思,玩了这么一出。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曹程祭出为民着想的名义,就情有可原了?



       扯淡!



       当然不是这么玩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从政者自然是要为民谋福利,可得守规则。



       如果大家都打着“为国为民”的口号胡搞,岂不是天下乱套了?



       而且曹程在这里给崇祯挖了一个坑。



       什么坑?



       曹程肯定是已经开始将十万石粮食处理下去。



       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如果这个时候皇帝强行要将这十万石粮食夺过来,运到大同镇,必然引发真定府老百姓的不满。



       手心手背那都是肉啊,都是大明的子民,不能如此区别对待吧。



       不给真定府的还好,既然都给了,又拿回来,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如果现在崇祯对曹程从轻发落,或者念在他为国为民的份上,既往不咎,明天保定府、太原府、河南府的知府可能都会效仿。



       那就真的讨论了。



       这都是现实问题,所以要管理一个国家,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现实中就会出现尼玛各种意外情况。



       有没有办法解决?



       当然有!



       如果你觉得世界上的难事太多了,不是世界出了问题,而是你可能脑子不太够用,需要多历练和学习。



       这种事,既然发生了。



       就要分两步走。



       一是对事不对人,和曹程把所有的一切,按照流程核对清楚,留下证据。



       二是立刻从顺天府再抽调十万石粮食,做填补,运输过来。



       但是问题来了,这两点都没有解决曹程的事情,没有让曹程付出代价,其他知府依然会效仿。



       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对曹程该怎么办怎么办,抓起来押送回京责问是最好的,只不过要注重方法,因为曹程现在在真定府的民望很高,抓他必然会引发不少民众的抵抗情绪。



       那如何抓他呢?



       先是要派一个恶人去,这个恶人要让真定的人都知道,这笔粮食是边关救急粮食,曹程已经违反国法了,所有参与进来的人都违反国法了,都必须受到惩罚。



       随后再真定府制造紧张情绪。



       等到了一定的地步,由皇帝出面赦免除曹程以外的所有人。



       这样皇帝的民望不仅保住了,还提升了。



       而且以后知府这种一把手再也不敢玩这种把戏了,因为玩了就会丢官。



       下面的人自然更不敢玩,因为玩了知府会丢官,知府肯定不允许下面的人玩。



       这才是处理这件事的最好的办法,也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办法。



       这个所谓的“恶人”就是耿如杞那个“憨憨”了。



       耿如杞性格憨直,去真定府自然是只认事不认人的,又加了五省草原总督的官职,手中还有尚方宝剑,要拿曹程是绝对没有问题。



       耿如杞走之后,崇祯又赶紧给孙承宗写信,内阁要配合耿如杞,向其他省发邸报,宣告曹程的处理结果,以免还有其他的知府用此来给自己积攒政治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