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01章 更大规模的叛乱?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黄锦与许宏纲的对话其实很简单。



       黄锦:纲纲,你要被弄死了你造吗?



       南京兵部尚书许宏纲一脸问号地看着神棍黄锦:你脑子出门被驴踢了?



       黄锦不紧不慢:皇帝废除卫所,清查全国军政,南直隶马上就要动手了,你的烂账曹程已经在翻了。



       许宏纲就不说话了。



       因为黄锦两句话就说到了他的心坎儿上。



       南直隶的存在,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



       而且对于大明朝来说,是无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得从大明朝的开国说起。



       大明朝开国之君是朱元璋,他把首都是定在了金陵城的,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那个时候,没有北京这个说法,北京只是北平,朱棣的封地,大明朝北疆的军事重镇。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削藩失败,被朱棣赶下来。



       朱棣一寻思吧,还是迁都吧。



       迁都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一、金陵洪武旧臣太多,而且朱棣毕竟是篡位,在应天府杀了不少人,心中总感觉应天府的人天天在背后说自己。



       二、当时北边的边境并稳定,北平还需要重兵把守,但鉴于自己篡位成功,朱棣是不可能再派一个大将或者藩王去镇守北平了。万一到时候这个藩王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怎么办?所以出于帝国内部军事平衡的考虑,就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三、篡位后的朱棣,是想建立一番功业,才掩盖篡位之实质。所以,他当上皇帝后,一生都在亲征,将蒙古人打得也是东躲西藏,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疆域、文化、经济都达到了巅峰。



       但是有一个问题。



       南京毕竟是朱元璋定下来的,而且朱元璋的陵墓就在南京。



       做儿子的总不能说,走,咱迁都,金陵就降成省府吧?



       这是大逆不道啊,下去后万一被朱元璋一顿毒打怎么办?



       而且迁都也要安抚好之前的旧臣吧。



       所以,就干脆南京依然保留六部,洪武、建文的旧臣官位并没有降低,大家也没有意见。



       但是,从此帝国的权力中枢就北移到了北京城。



       大明朝有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人的陵墓在南京,大明朝其他皇帝(建文帝除外)的陵墓全部在北京。



       往后的皇帝呢,那是必须尊重南京的,谁也不想把南京撤掉,因为那样是对不起祖宗。



       可张凡不同啊,张凡是后世人,他脑海中就没有这个概念。



       对他来说,南京的六部,就是个累赘,不但没有作用,还容易搞事情。



       例如南京的户部、兵部和吏部,都是有实权的。



       户部征收税政,兵部可以调南直隶的兵,吏部可以任免南直隶的官员。



       其中兵部的影响权重是最终的。



       南直隶有14州府,其中中都凤阳府是朱元璋的老家,南京应天府是大明朝开国首都,所以南直隶有重兵镇守。



       其中卫所就有46个。



       其中卫有36个,所有10个。



       一个卫的标准配置是5600人,一个所有1120人。



       其纸面上可调用的总兵力高达22万人。



       这也是黄锦为何要见南直隶兵部尚书许宏纲的原因。



       首先,许宏纲肯定是南直隶的利益既得者。



       卫所本身就已经腐败不堪,军户良田被霸占,被当做苦力驱使。



       皇帝又在大肆整顿军政,中部军区已经在建设,据说东部军区也已经着手准备了。



       许宏纲不是没有自荐过东部军区的总督,但皇帝并没有回他的申请,这使得他怀恨在心。



       东部军区一旦成立,南直隶所有的军权全部要交出来,南直隶兵部就和北京兵部一样,彻底沦为管后勤的了。



       而且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



       南直隶兵部的烂账太多了,按照目前的局势,曹程刚查完户部的账,转眼肯定就要开始查兵部的账了。



       查完后,皇帝肯定饶不过他们,最后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许宏纲的这个心态,被黄锦是拿捏得死死的。



       黄锦叹了口气,故意表现出忧愁,他说道:“许大人,现在的局势已经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



       许宏纲也故作镇定道:“黄大人前两天不是还说只要那些贡生继续闹,陛下就会妥协,平息此事么,怎么今日看起来似乎忧心忡忡。”



       “许大人,万一皇帝不妥协呢?”



       “不可能,现在不仅仅是贡生在闹了,本官听说,无锡的东林书院现在也在反对朝廷的新政。”



       “许大人,万一陛下不妥协,坚持到底,别说国子监,别说南京礼部,户部,兵部都要被翻个底朝天。”



       许宏纲:“你有何良策?”



       黄锦沉默了很久,沉默得许宏纲心里都有些发抖了,最后,黄锦不紧不慢:“许大人,调兵吧。”



       许宏纲心头一跳,却是故作镇定笑道:“黄大人,擅自调兵可是灭九族的大罪,您这是要造反么?”



       “不是造反,而是继续闹。”



       “继续闹?”



       “东南的读书人在不久之后,就会全部加入进来反对新政,反对奸臣,要求释放国子监贡生,如果卫所也加进来,效果势必会更好。”



       许宏纲霍然站起来:“你这就是在……”



       他不敢说下去,长袍下的身体都在发抖。



       黄锦平静地看着许宏纲,慢慢说道:“许大人,你是不是还不知道这次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这一次背后有无数商人已经募捐了,南直隶四大钱庄、票号都把钱准备好了!”黄锦突然变得有些激动起来,语速也变快了,“刘家和李家被抓起来了,杀头是逃不了了!”



       许宏纲后退了两步,不说话。



       “国子监闹起来了,如果要归咎责任,是我礼部的责任,南直隶的税收一塌糊涂,要归咎责任,是户部的责任,南直隶的卫所已经腐烂,士兵空额***,要归咎责任是你兵部的责任,南直隶上贪下送,要归咎责任,是吏部的责任!”



       “按照当今皇帝的标准,我们都该死!别忘了,从杭州湾运出去的粮食,卖的钱,我们都拿了!”



       “无论是新农政,还是五省新政,还是银行,还是曹程这种人,对我们来说,都是致命的,刀刀致命!”



       “许大人,您现在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么?”



       “黄大人,您就不怕我现在将您说的都奏疏到北京,换自己一条命?”



       “换得了么?”黄锦笑道,“许大人,你知道应该非常清楚,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想干什么!”



       “你的意思是?”



       “浙江也已经准备好了,皇帝在一月的新政大会上,逼迫南直隶和浙江各个知府补交欠税,这件无法完成的事,让知府们也站在我们这边了。”



       二月二十二日,早上,天微微亮,乾清宫。



       崇祯拿着蜡烛,在地图上看南直隶和浙江的地形。



       一大早,一个人就进了北京城,快速向皇宫赶去。



       谁?



       宣府总督洪承畴。



       以及刚刚从草原回来不久的虎贲卫军帅张之极。



       崇祯已经敏锐意识到了,东南将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并且**会大规模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