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09章 绝望的庐州府官员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不多时,知府田存青也来了,老老实实上缴了粮仓的出入情况。



       在新军政中,省府必须有三座大型粮仓,州府必须有三座中型粮仓,地方上的县必须有三座小型粮仓做储备。



       所谓三座,可不是三个啊。



       每一座大型粮仓有10个粮仓,每一座中型粮仓有5个粮仓,每一座小型粮仓,有3个粮仓。



       每一个粮仓的大小尺寸、规格,所具备的设备,都是标准化的,这是为了方便管理。



       这是新军政的粮仓政策,但之前的传统政策,地方上有没有粮仓呢?



       当然有!



       中国自古就有忧患意识,存储是这块土地上人民的优良传统。



       只是以前的粮仓是归属地方知府、知县衙门管理的。



       这种权力架构,就非常操蛋了。



       知府、知县随便找个由头,就说哪个村子里受了灾,需要粮食,就从粮仓里弄点粮食出来。

m.quanzhifashi.com

       至于这弄出来的粮食,去了哪里,最后谁吃了,鬼知道?



       久而久之,粮仓就空了。



       朝廷派人来查,只有两种结果。



       一是查不出来。



       二是查出来了,但动不了知府。



       为什么动不了知府?



       权力游戏中有一个现象叫做权力交叉性。



       什么叫权力交叉性?



       例如田存青这个知府,即负责地方行政,对民生负责,又负责地方民政司法,对民事案件负责,还负责地方粮仓。



       而粮仓这种只有紧急情况下才有用的东西,在平日里是容易被忽视的,或者说不重要的。



       当它亏空了,即便查出来知府有问题,可上面的人就开始权衡了。



       咱不能因为一个粮仓出现了亏空,就把知府这个四品大员给换了吧?



       毕竟换个新的知府,很多事干不干的好,配合度都是未知的。



       这就是权力交叉后,给地方官员加的无形筹码。



       所以,权柄越重,他被替代的难度反而越大。



       而新的权力架构里,地方的粮食储备是归属粮储局管的。



       粮储局这种中央朝廷的衙署,对地方的粮仓是有垂直管控权责的,不需要知府或者知县来管了。



       也就是说,当地的粮仓如果出了问题,第一责任人不是知府,而是地方粮储分局。



       这样权责就都清晰了,该谁负责,出了问题该罚就罚,该滚蛋就滚蛋,就不存在担心干掉了他,而影响其他事务了。



       而粮储局目前暂时是挂在军委会下面的,属于新军政的一环。



       当然,这是新军政。



       之前的,该怎么算就怎么算。



       卢象升看完田存青的文档,皱起眉头来了:“田大人,这文档为什么是三年前的?”



       “卢帅,这三年朝廷年年打仗,从庐州府征调了不少粮食,粮仓已经空了,基本上没有粮食。”



       卢象升心头一震,他并非震惊田存青所言。



       而是震撼皇帝陛下的未卜先知。



       他手中有一份军委会和户部这三年调粮的明细抄录。



       早在今年年初,卢象升和李邦华在整顿中部军区新军政的时候,皇帝就派人将这份抄录给了他。



       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在粮仓亏空的时候,把锅甩过来给军委会。



       以前大明朝的各种地方都是糊涂账,可是张凡这种算数狂魔,恨不得把每一笔花销都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这三年的支出,那算得是清清楚楚的。



       不说都绝对是真实的,但至少账面上绝不含糊。



       参谋章秉非常配合的将账本拿出来:“卢帅。”



       卢象升这一刻内心才真切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一直能打胜仗了。



       并非仅仅是天雄军耐苦战,而是皇帝陛下真的是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做了周全的准备,这些准备可以解决许多临时遇到的问题。



       就例如此时,卢象升把军委会和户部的账目抄录一翻,立刻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崇祯二年,辽东大战,草原大战同时爆发,朝廷急需军粮,军委会从南方调粮,在计划的州府内,的确有庐州府。



       可是庐州府以无粮可调为由,并未出一粒米。



       军委会和户部只能从民间高价采购,例如找南京的刘家和李家购买了10万石粮食。



       田存青心中还在为自己的机智暗自庆幸,卢象升突然道:“田大人,为何这军委会和户部的账目上,都记载了根本没有从你这里调粮?”



       田存青全身一紧,什么情况?



       他目光盯着卢象升手中的册子,内心震撼:这是军委会和户部的调粮册子?



       等等!你卢象升来整顿军政,为何还带了军委会和户部的册子来?



       田存青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额头冷汗直冒。



       一边的陈召道:“卢帅,这三年庐州府的收成并不好,老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田大人也是体恤爱民,并未收公粮。”



       “对对对,卢帅,下官也是没有办法,老百姓苦啊!”



       这些人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来的时候,一个个装聋作哑,但要推卸责任的时候,脑子转的比谁都快。



       卢象升道:“粮仓已经没有余粮了吗?”



       田存青不假思索连忙道:“确实已经没有了,没办法啊,卢帅,咱们庐州府的老百姓不比应天府,下官知道粮仓空了下官有罪,卢帅要责罚下官,下官绝不敢有半分怨言,只是不要为难庐州府的老百姓,下官也会亲自向陛下奏疏陈述下官之罪。”



       到这个时候,能找到一个理由搪塞卢象升,就像抓到一个救命稻草一样。



       田存青巧舌如簧,俨然让自己变成了一副爱民如子的好官。



       差点连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这样总算能搪塞过去了吧。



       “走,带本帅去粮仓看看。”



       卢象升此话一出,所有人脸色都白了。



       “卢帅,粮仓已经很久没有人了,那里恐怕已经废弃,卢帅尊贵之躯,就不要亲自去了,下官让人过去看看,然后再来如实汇报给卢帅。”



       卢象升却不理会他们,只是道:“带路。”



       “卢帅……”



       一边的陈召、马智文等人吓得全身都在冒冷汗了。



       这个卢象升办事怎么这么较真!



       这么说吧,那粮仓里不仅仅有粮食,而且还堆满了。



       粮食哪里来的?



       为了完成年初崇祯压下来的任务,田存青在庐州府疯狂的压榨农民。



       而前良田,陈召来到庐州府,原本作为税粮要上缴上去的粮食,现在已经被定为叛军的粮饷了。



       这是要卢象升知道了,这里所有人都得跟黄维象一个下场!



       你说他们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