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04章 背后的人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方正化。”



       “奴婢在。”



       “去将杨所修叫来见朕。”



       “是。”



       不多时,都御史杨所修便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



       “将这些奏疏拿给杨大人看看。”



       王承恩拿起八份弹劾郑芝龙的奏疏,走下去,给杨所修。



       杨所修一脸懵逼,但还是老老实实接过来。



       看到第一封,就心中大吃了一惊,不过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望下去,心里越看越吃惊。

m.quanzhifashi.com

       “这些人弹劾郑芝龙,你可知道?”



       “昨天,有福建的文书送到都察院,臣看过,是关于弹劾南安公的。”杨所修非常淡定,“但是臣认为,此事尚需再核查,所以并未奏疏上来。”



       现在大明的官场司法已经初步完善。



       有都察院,廉政督察总府,刑部,大理寺,四法并行。



       廉政督察总府在北京和南京各设一衙门,北京廉政督察总府总督察为李自成,南京廉政督察总府总督察为曹程。



       各地又分社督察局,直到县,而在甲里这里乡镇,还设有督察所。



       这一条垂直的司法,归属朝廷直接管理。



       各地官府无权插手廉政督察府的编制。



       北京还设有都察院,这是大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整出来的,专门监察官员。



       都察院在地方上设置各道监察御史。



       但是张凡已经将司法权分开。



       廉政督察总府有调查权,而无立案权。



       都察院有立案权,而无调查权。



       例如福建泉州发生贪污之事,由廉政督察总府的人调查,而由监察御史审核立案,将立案结果呈递省府监察审批。



       若是级别足够高,则要呈递到北京,由北京都察院做审理,最后都御史如果审核通过,再呈递给皇帝做圣裁。



       前提是级别要足够高,至少是四品以上的官员。



       如果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则不必经过皇帝,都御史盖章后就可以直接立案,交给大理寺公开审理,最后入狱刑部。



       例如崇祯现在手里拿的这份奏疏,其实就是牵扯到级别过高,由泉州送过来的,交给北京都察院。



       不过,为了弹性反贪,牵制都御史权柄过大,副都御史在遇到地方上呈递上来的案子的时候,如果都御史不赞同,则可以视情况直接呈递给皇帝。



       若是其他官员要举报此事,皆可通过都察院将弹劾奏疏呈递上来。



       这就相当于将司法完全从内阁和吏部剥离出来了,对行政才有监督的作用。



       这才有了现在崇祯手里这些绕开杨所修,呈递上来的弹劾奏疏。



       杨所修当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弹劾郑芝龙。



       他是最会看皇帝脸色的,郑芝龙刚立了大功,皇帝又刚重赏郑芝龙。



       现在搞事情,不是作死么?



       但是现在弹奏的奏疏上来了,而且还是八封,而且还是绕开了杨所修。



       崇祯沉默片刻道:“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按照福建泉州给过来的司法文书,臣以为,这背后必然是有人指使的。”



       “你此话怎讲?”



       “陛下刚刚推行了《大明国土管理法》,数月前,又有郑家私藏私矿43处的风波,现在,郑芝龙刚立下大功,受陛下赏赐,便有人以郑芝龙出发《大明国土管理法》为由,弹劾郑芝龙。”



       “想来,是要将此事闹大,让陛下无法收场。”



       崇祯又陷入沉默中,沉默好一会儿,才说道:“你以为当如何处置此事?”



       “自然是严惩,新法乃是圣明之法。”



       “行了,你下去吧。”



       杨所修是把锋利的刀,但绝不是想办法的好手。



       这件事让他出主意,肯定是为难他了。



       屁股决定脑袋,他当然是张嘴就喊绝对拥护陛下的新法这种政治正确的口号。



       但立刻严惩,是无法解决这件事的。



       随后,崇祯又将副都御使赵海彦召来。



       这奏疏就是他呈递的。



       皇帝故作漫不经心道:“左佥都御史赵海彦。”



       “臣在。”



       “你弹劾郑芝龙的奏疏,朕看了。”



       “陛下圣明。”



       “朕问你,数月前,此案为何会无疾而终,又是谁证明郑芝龙是无辜的?”



       崇祯这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数月前,那都是他自己一手导演的好戏。



       赵海彦道:“数月前,缺少实际证人,而这一次,是泉州的一个商人举报的,经过泉州廉政督察局的调查,证据确凿。”



       “好,你先下去,朕知道了。”



       “微臣告退。”



       赵海彦走之前,崇祯独自在皇宫里,陷入了沉思中。



       这背后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人暗中指使?



       若是有人暗中指使,对方的动机是什么?



       干掉郑芝龙?



       干掉郑芝龙对方能得到什么?



       如果是某位大臣在背后指使,干掉郑芝龙,他肯定什么都得不到,因为郑芝龙的人是水师,钱财到时候归属朝廷。



       那就只有可能是用在新法和郑芝龙之间制造冲突了。



       逼朕杀功臣。



       若是不杀,新法威严受损,如此看来,倒是那些反对《大明国土管理法》的人收益了。



       若是杀了,东南郑家必反。



       所以,这样分析下来,背后指使者十分有可能是反对《明国土管理法》的大臣。



       但是赵海彦的底,崇祯是知道的,他家里没矿。



       杀郑芝龙,对他没有好处。



       这八份奏疏,崇祯先暂时留中待发。



       若是真的有人在背后捣鬼,接下来的几天,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奏疏。



       这件事必然会被闹大。



       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角色。



       谁?



       赵海彦。



       副都御使相当于侍郎官,副部级的官员。



       这种级别的官员应该非常清楚朝堂大事,知道现在皇帝不会动郑芝龙,但偏偏还要奏疏。



       这摆明着是想借刀杀人。



       刀是谁?



       皇帝。



       人就是郑芝龙。



       杀完后,威信受损的就是皇帝自己。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就是这样被大臣们耍得团团转的。



       “宣骆养性。”



       不多时,骆养性便来了。



       “臣参见陛下。”



       “这几天,把赵海彦盯紧一些,要吃了几顿饭,都吃的什么,见了哪些人,去了什么地方,朕都要知道。”



       “是!”



       骆养性下去后,崇祯又立刻密信一份,让人快马加鞭送到登州的海军总府衙门,督促袁可立再调20艘战列舰南下杭州湾停靠。



       凡事都要留后手,做最坏的打算,这是张凡处事原则。



       不过这还不够,还要做好准备面临接下来几天更多的弹劾。



       当然,崇祯心中已经有办法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