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56章 出海寻找橡胶树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客观来说,安南的军政将来一定是会划归到南部军区辖制的。



       只不过现在处于初期,南部军区的军队的主要责任是收复安南全境。



       而且崇祯已经计划好了,等收复安南全境后,就在安南最南边的九龙江平原(后世的湄公河三角洲)出海口建立一个大的军港,作为军事基地。



       那个地方极具国际战略价值。



       它距离马六甲已经不算远,而且东边是广袤的南海。



       如果真的能在那里建立军港,南海也将回到大明海军军威的辐射中,往后就能够大规模解决海上的安全问题,为广东、琼州(海南)与南洋的贸易保驾护航。



       那时候,才是全面打开南洋贸易航线。



       为什么要重点提到琼州?



       因为未来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需要在琼州种植。



       什么?



       橡胶树!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橡胶树是什么?



       在塑料没有制造出来之前,用天然橡胶树制造天然橡胶,也是可以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的。



       例如轮胎、鞋子、布料和医疗用品等等。



       所以,琼州(海南岛)的战略地位非常高。



       不过这是未来的事,毕竟要派人去南美洲去找。



       眼下还是得一步步来。



       等孙承宗走之后,崇祯将郑芝龙招来。



       他问道:“郑爱卿,朕想出海去寻一样东西,需要一位精通航海之人,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不知陛下要去寻何物?”



       “一种会流泪的树。”



       “会流泪的树?”郑芝龙微微一怔,他没想到皇帝也知道这种树,“陛下,您也知道有这种树?”



       “哦,郑爱卿也听说过?”



       “臣前些年与红夷人打交道颇多,听他们说,在大海的另一端,还有一片大陆,那里就有这种树,当地人用树的眼泪制成鞋,或者衣服。”



       没错了,郑芝龙跟荷兰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打过交道。



       此时的南美洲,已经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早就将橡胶的知识传回了欧洲,不过这个时代的欧洲人还在打三十年战争,并没有多少人重视。



       直到18世纪欧洲才真正开始注意,到了19世纪进行改进,质量突飞猛进。



       而张凡作为穿越者,当然是知道那东西在工业上的作用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在南洋有大量的殖民地,郑芝龙知道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派郑芝龙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但眼下却不行。



       一、郑芝龙想在京城做官,这是历史上就记载的,他本人未必愿意去,即便勉强去了,万一不回来了咋办?



       二、郑家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彻底解决,郑芝龙不能离开京师。



       所以,得找另外一个人去。



       崇祯说道:“没错了,朕就是要找这种会流泪的树。”



       “陛下,臣倒真的可以推荐一人,他与红夷人相熟,早些年还随臣一起去过南洋。”



       “哦,谁?”



       “何斌。”郑芝龙说道,“臣听闻,此人在这一次攻打热兰遮城还为朝廷立了功。”



       何斌?



       这个人张凡当然知道!



       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这个人帮的大忙。



       前段时间,军委会上报上来的军功录,崇祯当时仔细看了,的确发现了何斌的名字。



       历史在这里居然巧妙地出现了一丝重合。



       只不过何斌不是协助郑成功,而是协助了朝廷。



       话说现在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才十岁而已。



       “何斌这个人朕知道,朕前段时间在军功录上看见了他的名字,他献计献策拿下了热兰遮城,朕心甚慰,既然是你推荐的人,那便召他来京,朕要见他一面。”



       “陛下圣明。”



       此事便如此安排了。



       要亲自见何斌一面,必须要见,如果不见,何斌与朝廷会有距离。



       不仅要见,还要给官职。



       要拉拢他的心。



       然后再放出去,跟着西班牙人的航线,去南美洲去取橡胶树。



       随后将橡胶树移植到海南岛。



       有了橡胶树,蒸汽机的性能还能再提升!



       只有不断提升蒸汽机的性能,才能真正弄出蒸汽火车来。



       所以,这一步是一定要走的。



       “对了,郑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你来办。”



       “请陛下吩咐,臣一定尽心尽力。”



       “朕打算在天津卫建立一所航海学院,这方面你很擅长,朕想请你来做这个学院的山长,如何?”



       “承蒙陛下信任,万分荣幸。”



       “好,就这么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到了正月十二日。



       崇祯的新年倒是过得轻松惬意,除了跟妹子们煮煮茶,就是带着大臣们去南海子狩猎。



       这一日,他便带着卢象升、曹文诏等人,在南海子狩猎。



       “卢爱卿,西部军区建立在即,你说推荐谁做总督会比较合适?”



       卢象升说道:“陛下,臣是中部军区都督,此事不在臣的权职之内,臣不敢僭越,陛下还是与孙大人和李大人商议吧。”



       “不在你的权职之内,你可以给朕建议。”



       “这……”



       崇祯停下来,看着卢象升、曹文诏,还有尤世威等人。



       “都说说。”



       卢象升听着头皮道:“臣觉得,总督人选,郑崇俭郑大人可以胜任。”



       “哦,说说你的理由。”



       “郑大人在西北,多次与西北蒙古鞑子作战,多有胜仗,治军严明,又对陛下忠心耿耿。”



       “那三边总督杨鹤呢?”



       卢象升顿时有些头疼,皇帝这不是把自己夹在火上烤吗?



       他是中部军区的人,怎么能随便评价西北的总督们呢?



       这要是传出去了,恐怕双方又要生间隙了。



       然而,崇祯这完全是故意的。



       几大军区的老大肯定不能一团和睦就是了。



       “杨总督为人刚正不阿,但缺少战事经验,臣倒是认为他可以胜任军法司的军督。”



       “有道理,卢帅识人有道,不愧是中军大都督。”



       卢象升吓得一跳,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恕罪,臣妄言!”



       崇祯笑道:“大都督言重了,朕岂是心胸狭隘之人,快起来。”



       “谢陛下。”



       崇祯心头不免感慨,卢象升这个人,颇有卫青之风,为人憨厚耿直,又知进退。



       身为中军大都督,又立了那么多战功,在大明军中的威望已经不比袁崇焕低,却从不骄躁狂傲。



       据说连他的家人平日里也吃穿节俭。



       就连最刻薄的监察御史们也找不到他半点可以抨击的地方。



       崇祯又道:“曹文诏!”



       “末将在!”



       “这西军都督的人选,你认为谁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