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463章 都在寻找那位神医?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什么风潮?



       考大学的风潮!



       为什么?



       因为能进国营商社啊!



       这是铁饭碗!



       民间许多人必然会这般想。



       就像过去大家都想着考科举做官一样。



       而这对朝廷来说,则是大大的增加开支。



       第一个睡不着觉的肯定就是毕老爷了!



       天启七年,大明朝所有的官员加起来2万人,开销只需要200万两。



       加上所有的官员福利,平均一人一年只需要100两银子。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到了崇祯六年,大明朝已经有40000官员,新增加的部门大力扩张。



       例如北京制造局、大明国土管理部、国税局、治安总府、市舶司等等都在增加人。



       崇祯六年一年的官员开支就有1200万两了。



       平均每人一年是300两。



       给官员涨俸禄是没有问题的,高薪养廉也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再增加人,开支会更大。



       崇祯的财务压力只增不减。



       而现在朝廷摆明着告诉天下所有人:你皇帝老子有钱,都快来吃铁饭碗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



       制度的确改革了。



       改革制度就可以么?



       不不不,社会的进步有两大关键:一是制度,二是技术。



       眼下崇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打下基础。



       什么事?



       青霉素和蒸汽机!



       正月十七日,崇祯召集了所有御前大臣在乾清宫讨论接下来新政具体执行的问题。



       王承恩突然进来说道:“陛下,吴有性吴大人有事求见。”



       “快让他进来。”



       吴有性来的正好,正可借这个机会将他介绍给大家认识认识。



       不多时,吴有性便进了乾清宫:“臣参见陛下,圣安。”



       “免礼。”崇祯笑道,“朕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叫吴有性,吴先生是江南名医,朕已经任命他为北京医学院博士,大明卫生部部堂大臣。”



       他又看着王永光道:“官印和入仕文档都办理好了么?”



       王永光道:“回禀陛下,都已经办理好。”



       众人与吴有性打招呼。



       首辅韩爌道:“吴大人,接下来的医院体系还请多多烦心了。”



       “韩阁老言重了,都是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谋福。”



       “好了,诸位爱卿就不要客套了,给吴大人也安排一处座位,今日的讨论时间会很长,咱们将具体执行,关键位置的人,都讨论清楚。”



       工作狂老板又开始发话了:“吴爱卿做好在乾清宫吃中午饭的准备,朕的节奏,你要慢慢开始熟悉。”



       “是。”



       吴有性顿了顿,突然道:“陛下,臣有一件要是要向陛下禀报。”



       “哦,何事,但说无妨。”



       “臣昨日听闻,京师出了一位神医。”



       崇祯心头一跳,面色不变道:“哦?”



       “臣听闻李如礼家的千金风寒病重,危在旦夕,前日有一青年神医入李府,以一剂药,医治好了李家小姐的重病,陛下要做医疗改制,臣以为必须找到此人。”



       他这么一说,韩爌也接过话来:“吴大人也知道此事?”



       众人的目光又转移到韩爌那里。



       韩爌道:“昨日朝廷新政办法后,下午我与侯恂一起见了几位北京城的商人,问问关于水泥路和粮食的细节问题,其中就有那李如礼,他与臣也提了一下,说自己那宝贝女儿被一位神医医治好了。”



       吴有性道:“他有没有说此人是谁?”



       “前日他恰好在侯恂那里商议京师到张家口粮食生意的事,却是不在府上,所以不知那人是谁。”



       坐在上面的崇祯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特么的,这事怎么被吴有性给提出来了。



       还要找到那名神医?



       这要是知道是皇帝跑到人家家里扎了人家闺女的屁股,就真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吴有性叹了口气道:“那太可惜了。”



       韩爌又道:“不过他说他家中的那位孙大夫倒是见过那两人,我倒是有个办法,召那孙大夫入宫,让宫廷画师按照他的描述,将那人的样子画出来,然后再托人去找。”



       吴有性喜道:“此法甚妙!”



       其他大臣也点头表示赞成。



       卧槽!崇祯心里暗骂一句。



       早知道当时不去什么李家去测试青霉素了。



       但测药又不能公开测,在宫里更不行,毕竟宫里人多嘴杂。



       而且要找一个重病风寒的病人来测青霉素,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



       当时刚好就遇到了,急于试药的皇帝,立刻就跑到了李家。



       现在大臣们要把那姓孙的叫进宫里来,让宫廷画师画画,很有可能会画出皇帝的样子来。



       别不信,明末的画,已经出现现实派,人物画像非常逼真。



       “诸位爱卿,一副药便医好了重疾,朕怎么有点不太相信呢。”



       “陛下不是说过么,眼见为实,现在朝廷又要大力推行医疗新政,臣等以为应该先找到此人。”



       崇祯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反驳这话,因为这话在理啊!



       “行,此事王承恩你来安排。”



       王承恩心里明亮得很,皇爷,他们说的那位神医,不就是您么,装什么装!



       “是。”



       崇祯心里一阵感慨。



       不过话说回来了,既然这事引起了吴有性的重视,一旦这件事公开,青霉素自然也就很容易被吴有性接受了,这样反倒有利于青霉素投入到医学研究中,促进医学的发展。



       之前崇祯担心的就是像吴有性他们这种传统医者一时间不能接受青霉素,而耽误了生产时间。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道为何,几天之后,寻找那位神秘神医的消息就传开来了。



       听说,李家出了重金要寻找那人。



       甚至还有传闻说李家小姐为报答救命之恩,要以身相许。



       扯淡的报答救命之恩,那是被人看光了,实在没办法了!



       外面传的风风雨雨,崇祯却在皇宫里和张嫣继续制作第二轮的青霉素。



       这种东西毕竟是科学,要严谨,第一次能制作成功也有可能是运气成分。



       再制作一遍,如果再成功,就可以确定步骤是没有问题的了。



       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争取在今年攻打安南国的时候,给南部军区配备上青霉素。



       正月的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



       直到正月下旬,格物科学院传来了消息:蒸汽机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