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524章 解除粮价危机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阮福源脸上堆满了笑容,他非常高兴。



       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取得帝位。



       这还是要多亏明军啊,要不是明军击败了郑氏,自己也不会有今天。



       老谋深算的阮福源当然也知道明军是有野心的,但是他表示不屑。



       按照现在的局势,明军做的一切,都为自己做了嫁衣。



       “快!快传进来!”



       那传令兵很快进来了。



       阮福沧说道:“快将好消息说出来告诉大家。”



       那传令兵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停顿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阮主,大事不好了,我军全军覆没,阮有进大将军被明军俘虏。”



       屋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住了,所有人脸上的笑容也都凝固住了。



       死静。

m.quanzhifashi.com

       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见。



       阮福源脸上的皱纹在一瞬间变多,如同老树根爬满了面容,皮肤也变得苍白如纸。



       整个人刹那间似乎苍老了二十岁。



       他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整张脸凝固得像戴了一张苍老的面目。



       随后,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连忙用手去捂住胸口,额头上冒出一颗颗大汗,嘴里发出“咿呀咿呀”的声音。



       其他人大惊:“主上!主上!”



       崇祯八年,三月二十日,阮主阮福源死。



       阮福澜继位。



       三月,阮氏在北方的势力被一扫而空。



       再也无法有效组织起反抗。



       在阮福源的葬礼上,明军的问罪书也到了顺化。



       明军非常尖锐地质问了阮氏背叛结盟的无耻之举。



       并且号召安南国各方诸侯,对阮氏进行讨伐。



       仅仅只是在崇祯八年的三月,安南国的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紧接着,红河三角洲一带的平原地区已经开始试行大明朝的新农政。



       进入四月,安南国内,讨伐阮氏的声音越来越高。



       一场决战一触即发。



       此时,安南国的局势汇总,就放在崇祯的御案上。



       看完之后,崇祯开始做战略进度推算。



       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应该可以灭掉阮氏。



       一旦阮氏被灭,安南省才真正确定下来。



       大部分良田都将直接控制在大明朝手中。



       占城和九龙江平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安南国的战略基本上按照张凡的节奏在往前推进了。



       明军的确在安南国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但是此时此刻的北京城却要被掀翻天了。



       从崇祯回来的时候,朝中就没有消停过。



       两派围绕着新城新政的事情争论不休。



       偏偏江西案还牵扯到了江西大部分官员,又将吏部的人拉扯了进来。



       还不止于此,那些官员中甚至有不少新政派的官员。



       保守派开始借着江西案,犯案的新政派官员,大肆攻击新政派别有私心,图谋不轨。



       从铁矿案延伸到新城新政上。



       一系列的争吵在朝堂上不断上演。



       简直是混乱不堪。



       四月五日上午,三法司对外公布了江西案的审判结果。



       结果也很简单,从布政使,到县主簿,凡是涉案官员,一律清查。



       该砍脑袋的砍脑袋,该抄家的抄家。



       整个江西省,上上下下一共牵扯出了近百名官员。



       江西案被崇祯以这种粗暴的方式快速完结后,在两京十五省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接下来就是国土管理部的人全部下放到地方开始全面清查各地铁矿、煤矿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了。



       崇祯八年的上半年,整个北京都是人心惶惶的。



       江西案中有许多官员都是新政派官员。



       这给保守派送来了一个大大的礼物。



       什么礼物?



       指责新政派!



       接着江西案新政派的作为,牵引到北京和武昌的新城新政上。



       成基命公然说新政派不顾老百姓死活,为了升官,一味的谄媚皇帝,导致现在粮价暴涨,是天下的罪人。



       这一次粮价的飞涨,比对辽东用兵的影响还要恶劣。



       这引起了各派之间的相互攻击,整个朝廷风风雨雨。



       似乎也在这种攻击下,快要到撕裂的地步了。



       甚至有人断言,这是新政一次重大的失误,这将引发一连串的大问题,甚至导致银钞大贬值,造成民间对银钞的恐慌。



       这种言论最近在北京城甚嚣尘上。



       人们对钱本身就是极度敏感的,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引发大规模的恐慌。



       眼下大半个北京城都笼罩在这种阴霾中。



       崇祯也不断收到各种跳脚的奏疏,从民生谈到银钞,再谈到军防。



       总之,朝廷再不喊停新城新政,一切都要完蛋。



       大半个朝堂这几个月都在恐慌中度过。



       陈子龙和李长庚也好久没有睡好觉了。



       五月一日这一天,各个部门依然在热热闹闹地廷议,相互喷着口水。



       昨晚实在没有睡好的李长庚迟到了,他路过一家粮铺的时候,突然看到不少人在那里排队。



       他好奇地走过去询问了一下。



       这一问不知道,问后吓了一大跳!



       1两银子每石!



       李长庚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又连忙跑了好几家粮铺。



       有两家依然是1.5两每石,但是有三家已经降到了1两每石了。



       实际上,整个北京城陆陆续续出现了十几家卖粮食的粮铺,粮价突然降到1两每石。



       李长庚全身都在发抖,他快速向内阁奔去。



       此时,内阁里的廷议还在互掐当中。



       李长庚冲进去,成基命立刻站起来指着李长庚骂道:“你怎么现在才来!”



       “降了!降了!”



       “什么降了?”



       “粮价降了!”



       大家一脸疑惑,面面相觑。



       李长庚将早晨询问的结果说了一遍,整个廷议现场陷入到一种诡异的死静中。



       到了五月二日,粮价还在降,到了0.9两每石。



       直到五月五日,粮价竟然降到了0.7两每石。



       而且内阁开始派人到顺天府各个地方去调查,顺天府各个地方的粮价也都陆陆续续在下降。



       直到五月初十,军委会给皇帝呈递了一封汇总。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五月,一共有900万石粮食,停靠在大沽口,进入了顺天府。



       900万石!



       仅仅从大沽口就释放进来了900万石!



       这还不包括通过大运河从南直隶调度的。



       这就是粮价恢复下来的原因。



       这标志着,新城新政在一场不断的争论和质疑中,平稳挺了过来。



       也预示着,一条全新的海航线正式被打通。



       这种惊人的粮食补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