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589章 鏖战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时代变了。



       冷兵器正在被取代,前火器时代的战争规模明显因为火枪的普及而扩大。



       传统时代的一个合格士兵,要训练至少一年,精锐至少两年以上。



       但是燧发枪的出现,三个月,只需要三个月,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就能成为战场上杀人的士兵。



       不仅如此,不再需要铠甲。



       铠甲在古代战争中,到底是什么地位?



       为什么古代藏刀不算造反,藏铠甲就是造反?



       理由很简单,因为铠甲的做工十分复杂。



       它涉及到冶铁、锻造、手工、纺织等等一系列的流程。



       如果一旦在某个人家里发现了十几副铠甲,意味着这个人不仅仅是有铠甲,而是有一套制造铠甲的全流程产业线。



       一旦有一套全流程的产业线,要造出更多的铠甲,只是原材料的问题了。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当前火器时代的到来,使铠甲慢慢失去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也意味着军工制造流程的精简。



       对于各国来说,都大大节约了成本。



       这些节省出来的成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粮食,发更多的军饷,招募更多的士兵。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换做是过去,皇太极就算将漠北蒙古铲平了,再在国内挖地三尺,也不可能动员40万大军出来与明军开战。



       但现在他可以,硬着头皮做到了。



       然而,皇太极终究是没有转过弯来。



       他一味地追求军队的人数,大大扩充火枪手的数量,却大大削减步兵的数量,将传统步兵转换成骑兵。



       就导致了眼下的这种局面。



       阿拜吃过的亏,现在汤古代也开始吃。



       当双方进入近身肉搏的时候,明军的步兵开始成为战场的主导者。



       他们左手持盾牌,右手握刀,动作快而狠。



       一刀就能杀一个建奴的士兵,刀刀都在致命的地方。



       这种刀法,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了的。



       并且配合盾牌、甲胄,简直就是行走的杀人机器。



       建奴火枪手的刺刀,很难立刻将他们杀死。



       就这样,建奴的前锋队很快被明军给打崩。



       传令兵传来了消息后,汤古代的眉头皱起来了。



       当他询问得知明军的队伍里居然混入了不少步兵,心头有些发紧。



       当初在搞军改的时候,不是说火枪队不需要步兵了吗?



       这明军怎么不按照规矩出牌?



       汤古代记得来回打转。



       这样不是办法啊,这么玩下去,老子要完蛋。



       人被逼到穷途末路,总会想到办法。



       你别说,很快,汤古代还真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办法?



       扩大这个方阵的距离!



       这是什么战术?



       早些年,北京军事学院刚成立的时候,崇祯在讲武堂专门讲过关于线列阵的各种战术。



       其中有一条提出,在线列阵中混入重步兵,只要能抗住双方对射的那一段激情期,哦不,是激烈期,也不对,是惨烈期,就能进入肉搏战。



       一旦重步兵与火枪手进入肉搏战,能占据很大的优势。



       就像祖大寿这一套战术。



       但是,这一套战术也不是不能破。



       要破也不难,扩大方阵的间距。



       这意味着重步兵进入火枪方阵,搏杀了一部分后,想要持续打击后面的方阵,就面临后面的方阵的枪杀。



       而因为后面的方阵离前面的有50米以上,重步兵将再次进入火枪方阵的火器打击范围。



       步兵必须再次熬过50米的痛苦期。



       而军队的意志力是有极限的,这样下去,步兵熬不过几个方阵,就被摧毁了。



       此时的汤古代,就想到了这一块上了。



       他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比阿拜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要靠谱。



       想到这一点后,汤古代立刻下令调整了自己中军的战术,命令中军奔赴前线去抵挡明军。



       前锋正在溃败,明军势如破竹。



       而当汤古代的中军填补上去后,局面还真就发生了变化。



       明军的步兵优势立刻被抵消掉。



       不仅如此,因为混入了步兵,导致方阵的整体火力减弱,这个缺点在此时被放大。



       打了一个小时后,明军竟然丝毫不能往前推进。



       祖大寿的眉头皱起来了。



       他心中暗叫不妙,没想到被敌人找到了破解之法。



       祖大寿不甘心道:“鸣金收兵。”



       明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后撤,左右翼的纯火枪队开始掩护中军退走。



       汤古代并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不知道来了多少明军。



       明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击溃祖大寿,而是拖着这支明军,让大部队快速拿下西平堡。



       前后交战了两个小时,祖大寿折损了两千多人。



       祖大寿开始做队形的调整。



       想了一会儿,祖大寿立刻做出了如下调整。



       不再做无序的穿插,而是将步兵放在火枪线列阵后面。



       用火枪手做掩护,减少射击过程中重步兵的折损。



       如此做了安排,祖大寿再次发动了进攻。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钟,辽东的冬天,这个时候光线已经开始暗下来。



       但明军没有停止。



       明军再次发动进攻,建奴也只能硬着头皮接招。



       双方再次打起来。



       昨晚调整之后,明军的火力明显加强了。



       建奴的线列阵被打得七零八落,崩溃的崩溃,逃窜的逃窜。



       只是由于明军的步兵被掩藏到后面,这个时候,就无法再快速消灭溃散的建奴了。



       一句话概括:能击溃敌人,但减弱了对敌人的歼灭程度。



       不过,要再今晚突破汤古代布下的防线,显然不切实际了。



       眼下,西平堡内,十足惨烈。



       在祖大寿刚到的时候,汤古代新增了3万大军进去了,加上原本里面还留存的2万大军,一共是五万大军。



       而那个时候,明军死了上万人,伤好几千,能打的也就一万多人了。



       一万多人对战5万大军,而且是打巷战,近距离对打,这无疑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西平堡内到底惨烈到什么程度?



       有小孩子在死人堆里哭泣。



       大街小巷的每一条路,都被鲜血染红了,天空飘下来的雪也是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