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770章 政治风暴?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捷报沿着河西快速朝内地送去。



       胜利的声音在各镇传开。



       五月一日一大早,八百里加急的捷报进入北京,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早上八点的时候,这份捷报就放在了皇帝的桌案上。



       老实说,崇祯从未担心过敦煌的问题。



       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阶段性的挫折都太正常不过了。



       即便敦煌暂时沦陷了,只要他强行摁住朝堂上的反对声,西部战区也能在冰雪消融后,将敦煌重新拿回来。



       只要他能把控住大方向,控制住全局,以目前大明朝的赫赫武功,要拿回敦煌,不是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吗?



       只是,这场风雪,的确造成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被孤立的敦煌城,死守数月之久,那里的守备军一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他立刻给洪承畴写一封信,让洪承畴亲自走一趟敦煌,去慰问敦煌城。

m.quanzhifashi.com

       与此同时,着军委会派特使前往,安抚军心。



       再让军委会立刻筹备后续安抚之事。



       还给礼部下了一道指令,《大明日报》通报歌颂敦煌之战。



       最后,让工部协助西部战区,在敦煌为战死的士兵修建一座纪念碑。



       崇祯将这份捷报放下,诸位御前大臣在下面。



       他说道:“苏里唐发兵十万侵犯我大明,此仇朕记下来了,你们也都要记着,等朕收拾完辽北,朝廷王师西出玉门关,朕定要灭了叶尔羌!”



       诸位大臣不说话。



       事实上,这一次是真的有惊无险,一大批人已经想着必须劝皇帝从敦煌撤回来了。



       这些人会因为现在曹文诏解了敦煌之围就闭嘴吗?



       当然不会。



       人的屁股一旦坐下,是很难轻易站起来的。



       他们会先自我说服,让自己继续相信屯兵敦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然后再开始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别人。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



       难道真的是吃饱了没事干吗?



       当然不是。



       政治的背后都是利益。



       政治博弈说到底也是在赌博。



       例如朝廷在敦煌屯兵,刚开始大家都没说什么,在节节胜利的时候,全部高呼皇帝圣明。



       但遇到了一丢丢挫折,就有投机分子意识到机会来了。



       等等,为啥这个时候投机分子们认为机会来了?



       难道他们反对皇帝,还认为这是机会?



       这个逻辑不通啊!



       不不不,他们不是为了反对皇帝。



       例如敦煌被围,战事吃紧,随时有兵败可能。



       那这个时候就得找人出来背锅吧,就得有人未敦煌屯兵一事负责吧?



       总不能皇帝负责,那就得找背锅侠。



       他们认为这个时候皇帝心里其实也是想找背锅侠的,所以站出来反对敦煌屯兵,不是在反对皇帝,是在帮皇帝找背锅侠,给皇帝颜面下。



       这些都是政治游戏里的潜规则。



       而御前大臣们不会就此事表态,到了他们这个级别,不会轻易先说话。



       要说话也是下面的人说,最后皇帝才问他们意见。



       这是常规套路。



       不信?



       即便捷报送来了,此时许多官员也在奋笔疾书写弹劾信。



       弹劾谁?



       还能有谁?



       现在军委会谁是元帅,就弹劾谁。



       顺便将洪承畴也弹劾一遍。



       这特么的其实还是利益之争,一大帮子人都想着让袁崇焕上位的,这就是个绝佳时机。



       而且除了敦煌这件事,还有另一件事足以在这个时候搞事情了。



       另外一件什么事?



       就是皇帝桌上还有另一份汇报。



       这份汇报是李自成写的。



       军队贪污!



       这绝对是天大的事。



       从唐以后,文臣防武将,就和防贼一样。



       军队贪污,这放在历朝历代,放任下去,都是有亡国暴乱的风险的。



       军队永远是最敏感的存在。



       好的时候,军队保家卫国,是太平盛世的基础保障。



       但一旦监管不力,军队就成了内乱的根源。



       例如东汉末年,例如西晋八王之乱,例如五胡乱华,例如大唐繁镇割据,例如五代十国。



       这些都是军阀们粉墨登场的年代。



       他们不但不浪漫,反而民不聊生,简直是人间地狱。



       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什么叫赤地千里?



       就是千里大地是荒凉一片,白骨暴露在路上,野狗们吃得一个个眼睛发红。



       这是末日般的惨象。



       十室九空也绝不是夸张的说法。



       例如安史之乱,后人就有人提出一共死亡人数高达3300万人,直接导致关中和中原的衰弱。



       当然,这些数据不可靠。



       但死的人肯定不少。



       军队如果私自做生意、贪污,这都是失控的征兆。



       如果不严加管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出现,他们最开始还会担心,害怕被查到。



       当熟练后,他们就会用钱拉拢其他人入伙,迅速壮大。



       当许多人都参与进来后,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和曾经东南的利益集团不一样。



       东南的利益集团至少没有强大的武装,而这个利益集团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培养私军。



       最后真的会锐变成军阀头子。



       当然,贺守义贪污一事,还没有证据确凿。



       为什么这么说?



       目前还只是杨广名的一面之词。



       李开文还在路上。



       而且武威城的宪兵司也暂时没有动静。



       仅凭这些,立刻将一个军长级别的军官拿下治罪,这是非常草率的。



       万一贺守义没有贪污呢?



       岂不是要寒了将士们的心?



       所以,这件事,皇帝暂时压着,等李开文和杨广名被押送回京师后,再着手审查。



       可这件事太具有政治武器属性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崇祯正在和汤若望核对火车的事情,内阁就送来了一大批奏疏。



       突然送这么多奏疏过来,实在有点奇怪。



       崇祯简单翻阅了一下,好家伙,都是在谈贺守义贪污一事。



       这事的李自成写密报过来的,就是担心此事在京师被有心之人利用,以此掀起政治斗争。



       但没想到,还是走漏风声了。



       很显然,从政治层面来谈,贺守义案和敦煌之战被他们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