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947章 公主的雄心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马六甲之战,以明军全面胜利告终。



       荷兰人在这场战役中,死亡2678人,被俘虏3795人。



       几乎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海域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都被摧毁了。



       唯一还剩下的是荷兰人在爪哇建立的巴达维亚城的留守军队。



       但人数也不多了。



       科恩将荷兰在这一带的一大半兵力全部抽调到了马六甲。



       至于其他的荷兰人,都是行驶在东西方航道上的商人。



       在占领马六甲后,为了站稳根基,孙传庭立刻召见了这里的一大批汉人。



       他向这里的汉人传达了朝廷的意思。



       朝廷什么意思?



       当然是在马六甲设置一个省!

m.quanzhifashi.com

       而且是直隶省!



       而管理省需要的是官员,官员当然都用汉人,要不然还用土著不成?



       大方向就是这么定的。



       这下汉人们心中有数了,好日子终于来了。



       眼看,崇祯十三年就要结束了。



       在十二月底的时候,李岩开始给皇帝汇报今年国营商社的总营收。



       首先,海外的总流水统计下来是8000万两。



       没错,是8000万两!



       但那时海外的,例如扶桑、朝鲜、吕宋岛、安南省。



       当然,这不是净收入,是流水。



       净利润是大约2000万两。



       国营商社对内的贸易流水高达1.5亿!



       没错,这个数值已经飙涨到1.5亿两(大约975亿元)!



       不过这也是流水,净利润大概在3000万两。



       内大陆的利润明显比对海外的更低,这也是朝廷定出来的惠民政策。



       北京制造局制造的大多数是民生商品,稳定民生物价是国营商社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朝廷的商社营收似乎不算高。



       但作为治理一个国家,账不能这么算。



       无论的对外贸易,还是对内贸易,国营商社的崛起,都可以拉动地方私人商社的兴起。



       民间商业随之兴起,意味着商业税的增多,意味着就业人数的增多,意味着社会上商品种类的增多。



       商品种类的增多,才是最重要的!



       它可以抗通胀!



       为什么?



       这还用问为什么?



       朝廷印纸币下去,如果社会上生产商品不变,甚至产品萎缩,就意味着货币贬值!



       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逻辑。



       所以啊,国营商社,不仅仅是赚钱这么简单,它是引导商业的,是扩充社会产能的,对抗通胀的。



       今年的农业税还是一层不变的2000万两,但是商业税,从今年开始,突然增长到3000万两了,这也说明了商业正在快速增长!



       这更能说明,皇帝在上海和厦门杀人,并没有对商业影响太大。



       针对这一点,社科院还专门出了一份报告:只有时代的商人,没有商人的时代。



       意思是,商人不具备主导时代的能力,商人能赚钱,是时代赋予的,换成别的商人,商业一样会繁华。



       大势所趋,朝廷的新政制造了大势,商人不过是吃了新政的红利。



       这片报告在近期登上了大明日报、北京快报、南京快报、上海快报、厦门快报等等报刊头条。



       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商人的角色和朝廷的关系。



       变相地敲打商人不要膨胀,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跟着朝廷,有肉吃,如果越界,上海前收复刘慧文就是下场!



       据陈子龙汇报,今年的银行总收入也达到了700万两。



       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



       银行的收入分几点:



       一、给商社贷款,收利息。



       二、收之前贷款买田的利息。



       三、给北京开发商、武昌开发商、上海开发商、厦门开发商贷款修建房子。



       这些都说明了,商业正在被拉动起来。



       这进一步证明了今年商业税的合理性。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在新政推行十二年后,商业的发展,终于呈现出蓬勃的气象。



       尤其是蒸汽机大力推广之后,生产产能暴涨。



       以前各个战区的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



       在崇祯元年,边军将士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只能吃一碗饭,勉强度日。



       崇祯八年,边军将士在冬天每人有一件棉衣,每天正常三顿。



       到了今年,军委会上报上来的,现在各大战区的将士,每人两件加厚棉衣,每天正常三顿,还经常有肉,有酒。



       这是为什么?



       因为产能提升起来了,因为交通越来越便利。



       从武昌到长安的火车通车,从长安到武威的火车车轨已经铺设完毕。



       从沈阳到阿勒楚喀城的铁轨也已经铺设到最后阶段。



       这些,在崇祯十三年年底,从汇总上来看,似乎都有了一个飞跃。



       等李岩汇报完后,他离开乾清宫,到了太子的东宫。



       “太子殿下。”



       “老师来了。”



       “殿下今日读到《国富论》有何感想?”



       “回老师的话,《国富论》里面说,想要富国强兵,必须兴旺商业,而商业分为两种。”



       “一种是民间私营商社,他们相互竞争,市场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使商业保持一种平衡。”



       “但是,当大商人出现后,他会利用权力和金钱开始造成垄断,吞并小商人,进而控制物价,甚至影响朝廷政策。”



       “这是不可取的,所以需要平衡民间商人。”



       “第二种这是国营商社,国营商社必须掌握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且将之合理商业化,既能创造收入,也能拉动产业。”



       朱慈烺一五一十地说着,说得非常流利。



       “在商业时代,朝廷主控宏观政策,平衡各方。”



       李岩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殿下,你说的很好,将一些精髓都说出来了,陛下若问你,你就这么说,知道吗?”



       “都是老师教的好,学生知道。”



       李岩又说道:“朝廷正在对南洋用兵,你说说,朝廷为何对南洋用兵?”



       “学生以为,南洋蛮夷不服王化,西夷人垄断商路,阻碍了朝廷对海外的商业,所以父皇要对南洋动武。”



       李岩又表扬道:“你说的是正确的。”



       一边的朱彦霖眨巴眨巴眼睛,李岩说道:“公主殿下,你似乎也有话要说?”



       “我觉得,父皇对南洋用兵,还有一个意图,是为后世消除南洋隐患,推行银钞,设置汉学,驻扎军队。”



       李岩眼睛一亮,他觉得朱彦霖出言不凡。



       他问道:“南洋不过是偏僻之地,何为隐患?”



       朱彦霖又说道:“隐患非南洋土著,而是西夷人,西夷人横居南洋,对我朝一直野心勃勃,若我是父皇,我也第一时间将他们大杀一遍,不仅如此,我还要把朝廷的海军放到西洋,打到他们的国王到北京来朝见我们!”



       李岩有些惊讶了,这话居然是一个11岁的小姑娘说出来的!



       朱慈烺说道:“朝廷常年动物,军费开支已经非常庞大,我认为,打下南洋后,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朱彦霖说道:“不!要乘胜追击,越过满剌加(马六甲),去天竺,把天竺南边的海港打下来!”



       李岩更加震惊,因为皇帝真的是这么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