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007章 荷兰使者和奥斯曼帝国使者?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现在调动袁崇焕,也不是不行。



       眼下辽北的军镇已经修到了长白山以北,青黑山以南,也就是后世的佳木斯那个地方。



       已经如同一柄锋利的剑,悬在三江平原的西侧。



       辽北之战已经箭在弦上了。



       而西北也在进一步准备。



       现在辽东他们真的可以?



       真的可以。



       按照大明的军政体系,总督、督师都是军政官员,属于管大军区的。



       例如军区的军备、军纪、人员、物资等等。



       但是,打仗的时候,他们是没有指挥权的。



       战争最高指挥权在都督手中,例如西部战区都督曹文诏,可以指挥全军作战,而洪承畴没有这个权限。

m.quanzhifashi.com

       那他在战争中的权限是什么?



       军纪、补给、人员调度、俸禄发放等等。



       不要以为战争只是将领们指挥,士兵们冲锋这么简单。



       打仗很多时候打的是军粮,是补给。



       这些都是要总督或者督师来完成的。



       再例如有逃兵,要军法处置,都是总督府的军官来执行。



       但指挥军队就不能由总督来了,除非是特殊时期。



       例如南洋作战,孙传庭指挥得就非常少,能不干预具体指挥就不干预。



       西征叶尔羌汗国,洪承畴几乎就负责人员调令、物资补给、军民协调,以及宪兵司的军法威慑。



       这叫军政和指挥分离。



       这样,指挥的都督,无法调动资源,不能发放俸禄,士兵们就不会跟他走。



       而总督没有指挥权,即便手中有军政大权,也没法造反。



       如果现在将洪承畴和袁崇焕调换,无非就是调换军政管理,对作战指挥本身不会有任何影响。



       所以,调换问题不大。



       崇祯又问道:“你觉得何时调换比较好?”



       孙传庭说道:“臣昨日刚接到袁崇焕上递给军委会的汇报,辽北军已经找到了建奴的藏身之地,等灭掉建奴这一支,再调换也不晚。”



       “好,就听你的。”



       张凡如果没有记错,历史上的孙传庭,就是在崇祯十六年战死的。



       历史上有一句话这么形容孙传庭:传庭死,而明亡。



       意思是,孙传庭战死,大明真的就亡了。



       这句话是张廷玉给他的评价,算是高度评价了孙传庭这个人。



       行事稳沉,有担当,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信念,在明末担当起了大任,可惜无力回天。



       “孙爱卿,有空去孙胡子那里坐坐,朕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到他了。”



       “太师现在在家中颐养天年,臣前几日刚从他那里回来。”



       “哦,他身体可还好?”



       “一切都好。”



       老一辈的新政派,真的来了。



       就在皇帝与孙传庭闲聊的时候,王承恩匆匆跑进来:“皇爷,皇爷。”



       “何事慌慌张张?”



       “徐大人,徐大人忽然病重!”



       “什么!”



       崇祯顿时大惊。



       “徐大人忽然病重,御医已经赶过去了,就在科学院!”



       崇祯脑瓜子一嗡,连忙冲了出去。



       他一路飞快到了科学院。



       “陛下驾到!”



       “陛下来了!”



       “陛下,徐大人他……”



       崇祯一路冲到后面。



       在休息室内,太医正在为徐光启治疗。



       所有人都围在了周围,即便皇帝来了,大家也没有做声,保持着安静。



       过了一会儿,胡太医出来了。



       崇祯问道:“如何了?”



       胡太医摇了摇头:“徐大人已经无力回天。”



       众人顿时大哭起来。



       崇祯走进去,徐光启躺在休息的床榻上,神色憔悴,眼神迷离,虚弱得像一张纸片。



       徐光启,正统历史上,明末科学家。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



       几何这个数学名词,就是他发明的。



       徐光启还精晓农学,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军事方面,徐光启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



       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这是一个相对全能的科学人才。



       在张凡穿越的这个世界,徐光启一手组建了格物科学院。



       张凡提出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等等,徐光启是编写者之一。



       徐光启还制定了当今大明科学人才制度,他还未大明培养了诸多科学人才。



       他一生,沉默寡言,多做实事,不似那些官员那般高调。



       他也极少参与到朝堂权力斗争。



       现在大明民间普及的《农政全书》就是他写的。



       没有他,张凡的新农政,可能真的不会那么顺利。



       “陛……陛下……”



       皇帝走过去,坐在床边,握住他如同老树枝一样的手,目光有些湿润:“朕在这里。”



       “陛下,老臣……时日无多了,科学院……科学院托付给……给宋应星……给宋应星……”



       徐光启躺在那里,混浊的双眼,老泪纵横。



       “陛下……老臣能遇到陛下……这样的圣明……君主,不枉此生……若有来世,还……”



       话没有说完,徐光启再也说不出来了。



       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徐光启病逝。



       这比起正统历史上,崇祯六年就病逝的徐光启,要多活了十年。



       但是,崇祯依然陷入了悲痛中。



       他切身感受到了新政元老遗失之痛。



       在徐光启出殡的那一天,北京城的路边站满了送行的人,人们泣不成声,目送着他的离开。



       为徐光启抬棺的是科学院的那些人,宋应星从长安赶回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他的棺椁被抬到英灵殿中,在英灵殿入墓,永远在此安息。



       徐光启的忽然离世,让崇祯有些猝不及防。



       他开始意识到,老一代的新政派已经老了。



       孙承宗也已经八十几岁。



       连孙传庭都五十岁了。



       而他自己也已经33岁。



       谁知道,意外会什么时候到来?



       有些事,得加快一点进程了。



       例如干掉躲在三江平原的皇太极和鳌拜!



       时间进入六月,崇祯给袁崇焕发了一条军令:灭皇太极!



       六月中旬,大量的探子从三江平原回来后,辽北军开始秘密推进三江平原。



       而此时,叶尔羌汗国的使者,也抵达了北京。



       不仅如此,还有两个非常意外的人也抵达了北京。



       谁?



       荷兰使者和奥斯曼帝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