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116章皇帝的舆论威慑

作品:《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崇祯并没有追问,而是陷入到沉思中。



       五月初三,上海致来密报,名单上的人已经全部抓到。



       到五月十三日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扔到了镇抚司衙门。



       先是经过锦衣卫的审讯,随后所有人被提交到刑部和大理寺。



       这是一场震惊国朝的大案,刺杀皇帝,无疑是挑战了现有的大明秩序。



       从底层逻辑来说,皇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他在位期间,整个大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无数人是新政的受益者。



       皇帝在民间的威望,已经超越了历代明朝皇帝。



       五月十五日,顾炎武刚在海淀新区做完社科调研。



       休息之余,他跑到一间茶楼去喝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的声音。

m.quanzhifashi.com

       顾炎武有些疑惑,走到楼边张望过去。



       他看见一队队人正在大街上行走,为首的是一个青年人,举着旗帜,正大声喊着:“捉拿凶手!严惩凶手!”



       后面的人跟着一起喊道:“捉拿凶手,严惩凶手!”



       都是年轻人,最小的差不多十五六岁。



       从衣着就可以判断出,他们都是学生。



       “大人,他们这是在游行?”顾炎武手下的一个主簿管说道。



       “这还用问吗?”



       “那他们所说的捉拿凶手是指?”



       他话刚说出来,就有一个年轻人握着拳头大声喊道:“皇帝陛下是大明的再造者!现在有人要行刺陛下,我们要联合起来,把这些人全部抓住,让他们得到惩罚!”



       “这些人是妄图颠覆国朝!这些可恶的资本家!大家都来读读《阶级论》吧!”



       “打倒资本家!打倒资本家!”



       “……”



       他们群情激昂,似乎有发泄不完的精力。



       那主簿说道:“大人,这些学生在这里游行,恐怕不妥吧,会不会扰乱秩序,给非法之人钻了空隙?”



       顾炎武说道:“这事你就不要吓掺和了。”



       他站在那里扫了一眼下面四面八方,周围有不少人在围观,还有不少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如果说这件事没有礼部在背后撑腰,顾炎武是打死都不会信的。



       在普通人来看,这是简单的游行。



       但在他看来,这其实是政治威慑。



       朝廷对民间的治理,已经从直接定罪、大杀,开始往舆论和司法结合转变。



       直接定罪和处死,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但如果从舆论和司法两个层面去做文章,完全可以起到更大的威慑作用。



       例如现在这件事,礼部作为皇帝身边对外宣发的部门,必然会从舆论战中开始着手。



       而此时的游行示威,只是个开端。



       顾炎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喝了几口茶,便结账走下去。



       他跟着人群一路走。



       他是做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情况,对他来说,无疑是难得的题材之一。



       人群越来越多人,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人,迅速壮大,并且敢来参与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而在半路上,加入进来的民众也越来越多。



       他们都有一个夙愿:惩罚凶手!



       到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北京城的游行传到内阁,随后又传到立法院,军政院,震惊了朝廷各个部门所有官员。



       有人将这件事上报到宫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令人更加震惊的是,五月十六日,上海也爆发了同样的游行。



       随后的时间,济南、沈阳、天津、登州、海州、厦门、广州、武昌、开封、太原、西京长安、成都,甚至连吐鲁番,都出现了游行示威。



       一时间,各地游行示威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到北京来,满朝震惊。



       民间第一次爆发出如此规模的游行。



       顾炎武对崇祯二十一年五月的这一次游行,做了一个非常精炼地总结:意识形态觉醒之后的一次实践。



       各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关于这一次游行的新闻,短时间内,在各地引发了热议。



       甚至从城里买东西回到下乡的一些人,也坐在村头议论着。



       村里的一些老人,则脸红脖子粗地骂着:“那些人太不是东西了!我家里二十年前差点饿死!也不见他们给我们施舍什么,是陛下!是陛下亲自来的陕西!”



       进入五月底,游行的趋势甚至南下到南洋。



       台北城、台南城、马尼拉、巴达维亚、马六甲城,还有狮子岛,先后都出现了类似的事情,虽然规模远不及大陆,但影响力绝对空前。



       许多商人甚至感到害怕。



       因为刺杀皇帝的主谋正是上海的一位商人,叫陈志。



       他的敏感身份,让商人们感到恐慌。



       同时,商人们也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了民众的力量。



       于是,许多商人手里高举着《阶级论》,也跟着开始喊道:严惩凶手!



       如果说,《阶级论》的发表,已经普及,是对民众一次意识形态的洗礼,那么这一次的大游行,则是对《阶级论》的一次实践。



       这里面有好几个阶级,无疑,以陈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是这一次被批斗的对象。



       还有民间的学生写文章大骂这群人是国朝的害虫!



       六月初五,一大早崇祯就起床了。



       他在自己的健身房里待了两个小时,然后洗了个温水澡。



       年龄大了,不像以前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冲凉。



       等洗完澡,才慢慢开始用膳。



       柳如是在一边说道:“各地的无线电都收回来了。”



       “都怎么说?”



       “济南、成都、昆明,还有马尼拉的官府派出治安队,有人跟游行民众发生了冲突,有一些民众受伤。”



       崇祯放下筷子。



       “陛下,要不要礼部出面,将这些地方的人问责?”



       “问不了责的。”崇祯说道,“这件事礼部又不是在台面上光明正大让他们去游行,若这个时候礼部出来,就把事情上升到朝堂的政治层面了。”



       他想了想,补充道:“对于舆论的应用,礼部要做到不着痕迹。”



       “我是担心,冲突被扩大,有心之人在里面故意把事件更加对立,一旦失控就不妙了。”



       皇帝说道:“我知道你的担忧,礼部不要明面上参与进来,但是,可以接住各地的报纸,去斥责对民众动手的治安人员。”



       “另外,这件事到这里,基本上算是达到效果了,可以慢慢撤回来了。”



       “对了,撤回来不要强硬地撤,让他们自己慢慢消散,跟各地的组织者交代,务必要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



       “好,我会跟他们说明的。”



       崇祯突然问道:“有出现冲击商社和商行的吗?”



       “有。”



       意料之中。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