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27章 画猫

作品:《 我本无意成仙

       “刷!”



       俞知州从床上坐起。



       正是月光入窗。



       刚刚做了一梦,梦里听见玄妙的歌,迷迷糊糊之际还记得一些词调,如今清醒了,刚一坐起来,那词调便一点点从脑中消去。俞知州知道常人做的梦大多都是这样的,只觉得是梦里的内容果然不该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不因此惊奇,惊奇的是梦中的内容。



       可那意思他却记得清楚。



       但行好事,莫问鬼神。



       但过今生,莫求长生。



       趁着脑中的东西还未消去完全,他疯狂的回想着,要抓住那一抹韵味。



       三皇五帝归何处?历代公卿在哪方?



       “在哪方……”



       俞知州喃喃自语,可细细一品。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答案不就在下一句吗?



       但看青史上,谁能免无常?



       “青史上……”



       俞知州明白了,这不是自己做的梦。



       这是先生与他寄梦来了。



       下午时先生说得含糊,许是后来被自己诚意打动,特此寄梦信来,好告知自己,这世间没有人可以长生,不然还请翻阅史书,就连三皇五帝历代公卿都留不下来,尘归尘土归土了,自己又何德何能于此道上超过他们呢?



       如是一想,这半生追寻仙道,岂不是落了一场空?在虚无缥缈的一条路上蹉跎到这般年纪才醒悟,这又是何等的糊涂?



       俞知州不想承认,不愿相信,这背负的结果太让人惭愧,可那玄妙的韵味似乎在提醒着他,让他不得不承认相信。



       好在先生又告知了自己,为自己指了另一条路。



       是那三皇五帝历代公卿的路。



       青史上留有他们的名字。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长久?



       “糊涂啊糊涂……



       “快哉啊快哉……”



       俞知州在床上小声念叨。



       身边人被闹醒了,还以为是最近家中常闹的耗子作妖,等发现不是耗子,便呵斥他作疯,他也不在意,只叫夫人先睡,自己却没有睡意。



       俞坚白啊俞坚白,你是又糊涂又眼瞎。



       那先生如何不是仙人呢?



       ……



       昨夜来霜,今早天空又有些灰,院里叶子黄了,使得逸都城好像也清冷了许多。



       宋游在黄梅树下、石桌上画画。



       三花娘娘站在树枝上,一动不动。



       当模特她已经是第三次了。



       画猫很简单,浓墨细线,勾出嘴鼻眼睛的轮廓,耳朵也来两笔。随即换上水墨,一笔下去,水墨立马沿着纸张晕荡开来,只消几笔,猫的身子和头就由水墨晕出了,稍作修饰,便是一只传统画法里的猫了。



       再画出树枝,朱砂洒梅花,轻松写意。



       “好了。”



       三花娘娘早就呆不住了,闻言顿时从树枝上跳下来,探头探脑往宣纸上看。



       “是只黑猫!”



       “也没那么黑吧。”



       “麻猫!”



       “像三花娘娘吗?”



       “三花娘娘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只知道自己是三花猫。”



       “照着三花娘娘画的。”



       “不是三花猫!”



       “我只有黑墨。”



       “哦……”



       三花猫拖着长长尾音,盯着宣纸上的猫细细看了又看:“原来三花娘娘长这个样子,和庙里的泥像一点也不像,和木雕也不像……”



       “还是木雕像。”



       “那你不行。”



       “献丑了。”



       “树上明明没有花。”



       “冬天会开的。”



       “画上有花。”



       “我先画上去。”



       “你乱画。”



       “……”宋游无奈摇头,放下笔摸摸她的头,“三花娘娘想了一夜,想好自己要学什么法术了吗?”



       “想好了!火!”



       “选得很好,我当年第一次学法术,也是学的这火行之法。”宋游坐在屋中,对三花娘娘说,“水是生命的根本,火是文明的起源,每个修行者都该参悟水火之道,三花娘娘也是这么觉得的吗?”



       “火暖和!厉害!”



       “差不多。”



       “我什么时候开始学?”



       “让我想想。”宋游稍作思索,“趁着天气尚未严寒,我想去一趟城外青成山,拜访我家师父的故交,也请他帮我带信回去。今天出发的话明上午或许能到青成山脚下,寻得道观得到晚上了,总之来回不过三五天,三五天后,我便教三花娘娘最简单的吐火之法。”



       “吐火之法。”



       “是的。”



       “要学多久?”



       “那要看三花娘娘想学到什么程度了。世间法术本无上限,五行之法又分支极多,按我伏龙观所集法术,三花娘娘可先学吐火之法。口吐火焰是众多妖怪道人都会的手段,学得好了,便不必再吐火,只消吐一口气就可引燃物体,再高深一点,伸手一指,火就来了,若是三花娘娘能在这条路上钻研千百年,也许火阳真君也要为你让路。”



       “千百年!”



       三花猫睁大了眼睛。



       “若只学到吐火,便用不了那么久。也许三五个月,也许一年两年,也就学成了。”宋游笑笑,“也有常人要学十几二十年的。”



       “十几二十年?”



       “那是走江湖耍把戏的艺人,本身谈不上道行,才要慢慢的磨。三花娘娘既已成精化形,自是用不了那么久。”



       “一年两年?”



       “我会好好教三花娘娘的。”



       “哦。”



       正在这时,外头又有了敲门声。



       “笃笃。”



       宋游转身去开了门。



       外头还是昨夜那名从人。



       “给先生道早。”



       “早。”



       从人手中又捧着毛毡。



       “我家知州说,昨夜感谢先生指点迷津,我家知州已幡然醒悟,此后决心不再追寻仙道长生,只安心为民做些好事。承蒙先生指点,我家知州本该亲自前来道谢,只是糊涂半生,实在无颜再来面见先生。想赠先生一礼,又不知该赠什么,思来想去,见冬日将至,寒气北下,恰好前日偶然得了一床不错的西方毛毡,便命小人为先生送来。不说抵御冬寒,铺在房中,进出踩着,修行坐着,冬日也舒坦一些。”



       从人说着深深鞠躬,双手奉上。



       “还请先生收下。”



       “……”



       宋游望着他手上叠得整齐的毛毡,在门口站了几息时间,这才接过。



       “替我谢过知州。”



       从人见他毫不推辞,似是和他想象中不一样,不由愣了一下,随即才连忙又躬身:



       “多谢先生。”



       “便请知州好生为民,留名青史吧。”



       “小人一定带到。”



       吱呀声中,木门缓缓关上。



       转身之时,只见秋风又入院来,要将那黄梅树下、石桌之上的宣纸掀起,三花猫便站在石桌旁边,一只爪子摁着宣纸,抬头盯着他。



       宋游走过去时,它便对他说:“道士,你画的猫要被风吹走了。”



       “有三花娘娘在呢。”



       “多谢三花娘娘。”



       “多谢三花娘娘。”



       “不必客气。”



       “……”



       宋游摇头笑笑,这才摊开手中毛毡。



       似是羊毛压成的,不厚,但摸着很暖。



       “是一块布!”



       “是毛毡。”



       “做什么的?”



       “给三花娘娘保暖用的。”



       “给我?”



       “是啊。”



       恰好天气凉了,猫怕寒喜暖,把它铺在房间里边,修行时能坐在上面、围炉煮茶时也能坐在上边,三花娘娘进进出出小脚也不冰了。



       这知州送礼倒有些讲究。



       这块毛毡即使再好,也贵重不到哪去,虽没有字画墨宝的文气雅气,却也没有贵重财物的俗气,是常常能用到的物件,保暖也贴心。若是用来赠给普通好友,冬日靠它取暖时,怕是常常能惦记起它的来处。



       宋游前世今生读过的诗词中,就有不少诗人严寒取暖之时写到了友人赠送的纸被纸裘。在冬天能感受到来自友人的温暖,当然是桩美事。



       “呵……”



       来而不往非礼也。



       宋游左看右看,只看到石桌上那张画,想了想便对三花娘娘说:



       “三花娘娘,借一撮毛。”



       “做什么用?”



       “还礼用。”



       “还什么礼?”



       “用来换三花娘娘的毛毡。”



       “要借多少?”



       “一小撮。”



       宋游手已伸到了三花猫的身上。



       三花猫依然蹲坐石桌之上,保持着一只爪子摁着画不动的姿势,却是低头直直盯着他的手看,像是任由他扯、又怕他扯多了似的。



       “……”



       一搓也就十几根。



       宋游捏着在空中晃晃,随手一扔。



       “呼……”



       极轻极轻的声音。



       那一小撮毛便在空中炸开一小团焰火,留下一篷灰烟,尽皆钻入了那画里。



       画中的猫好像也多了几分玄妙。



       湿墨已干,神韵渐显。



       宋游将之拿起来,细细看了又看,不谈画技,这猫倒是活灵活现。可他也没有自得之意,心知肚明,只不过是从孔大师那里得来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