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七百零一章.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作品:《 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

       与电视里演绎的朝堂争执不同。



       也与很多人印象中的朝堂争执不同。



       真正的朝堂争执,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大白话,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只有一半的量是对皇帝陈述个人意见的,剩下的一半和那百分之七十的大白话一样,全都是攻击自己政治对手的。



       也就是俗称的“喷人”。



       林朝辞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就像范闲第一次目睹“大国雅量”的名场面一样。



       吓倒是没吓到。



       只是觉的挺有意思。



       如果只是文官间的争执,喷人还能偏向优雅一点,可武将这边一掺和进来,那可就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再咬文嚼字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你文绉绉的说一大堆。

m.quanzhifashi.com

       又是引经据典,又是博古通今的。



       有用吗?



       就算是陈琳讨伐曹操的战斗檄文,那也是给有文化的人看的,写的再好,没文化的人也看不懂。



       所以,先不说那些身为大老粗的武将能否听懂,就是听懂了,人家甩出一句“你母亲很润”之类的话,即便粗鄙,不比你这杀伤力极低的嘴炮强?



       脸皮这种东西啊。



       在骂战中就是盾牌。



       嘴巴这种东西啊。



       在骂战中就是长矛。



       任何骂战的本质,都是用长矛刺穿对手的盾牌,让对手破防,故此,话语是否粗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对手从心底升起愤怒或恼怒的情绪,并保持自己的清醒,把对手拉到同一个层次,然后,再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他们!



       武将这边就是如此做的。



       把文官那边气的不成样子。



       伱骂了半天,人家还笑呵呵的,因为人家听不懂那些典故,而人家随口骂你一句话就能让你破防,这还怎么打?



       正因如此。



       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文官加入其中。



       放弃文绉绉的话。



       骂的也是越来越露骨。



       想用鱼死网破的办法保证杀伤力。



       最后,在以四王八公为首的武将勋爵那边一阵“快看,急了、急了、他急了”的嬉笑声中,通通破防,以礼部尚书为首,不跟武将这边玩了,直接请示崇平帝,这次,用上了正经谏言的古文:“我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从不曾暴虐欺人,亦不曾恃强凌弱,古语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今有外使来访我国,欲与我国结秦晋之好,何至于妄动刀兵,且,于理不合,于情难容,师出有名方能无往不利,师出无名只会劳民伤财,望圣上为边疆子民考虑,不可听信一时激愤之言,而不顾边疆百姓,致使生灵涂炭!”



       翻译过来啥意思?



       就是说:咱们都是礼数周全的人,不能失礼,人家千里迢迢的拜访我们,只为了登门求亲,我们总不能因为人家求亲就发兵攻打人家,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而且,皇帝你也要考虑到士气问题,这可不是什么保家卫国,长途跋涉之下,劳民伤财是可以料到的,那些武将只会打打杀杀,你让他们打仗还行,全听他们那热血一上头的谏言,打着打着,咱们这个国可就容易没了,而且一但开打,草原轻骑来去如风,自太上皇当年战败,咱们后汉一朝修养了几十年,才勉强恢复元气,现如今,先别说文恬武嬉,就算武将那边都是出类拔萃的英才,你没有卫青和霍去病这种大将,想打草原,也不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战果,轻率、狂妄的动兵,动了也就动了,可动完了之后,遭到报复的是边疆的子民啊!



       潜台词:风险太大,后果您想好没?



       对此,崇平帝也是心知肚明。



       为啥后汉一朝从他没登基开始,直至今日,边疆战事一直处于防守的姿态,从没见过反击?



       就是因为草原轻骑来去如风。



       没有城池。



       没有坐标。



       甚至没有地图。



       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本就需要民夫源源不断往前线送粮食的粮道,极其容易在战线拉长后,被草原轻骑绕后切断,古往今来多少名将都败在了这套战术下,这和派兵前往某地镇压叛军还不一样,这可是在草原人的地盘上打,没有城池,也没有民众基础,对补给的考验极其苛刻。



       所以,反击可以打。



       却永远只能取得小胜。



       想要根治草原上的问题,太难太难。



       就说汉武帝。



       真正打垮匈奴,还是要看霍去病。



       卫青代表的就是正。



       霍去病代表的才是奇。



       正奇相合,方为领兵之道。



       可是,纵观千古,又有几人能在正奇相合上胜过卫青与霍去病?



       韩信算一个。



       白起算一个。



       诸葛亮算一个。



       王翦算半个,李牧算半个。



       岳飞算半个。



       满打满算,也就是这么几个。



       剩下的都是有潜力,就像辛弃疾,但没指挥过大兵团作战。



       所以……要不您考虑一下和亲?



       礼部尚书的意思大抵如此。



       户部尚书表示赞同。



       户部,就是掌管财务方面的,约等于后世民政部与财政部的结合体,国库也是由他们管着的。



       如果出征,一切费用皆由他们提供。



       只是,后汉一朝已建国百年有余。



       国库的真实情况是啥,可能也就只有户部上上下下的自己人知道,名单都是给皇帝看的,国库里的东西有没有那么多,皇帝不可能一个个清查。



       而户部尚书这一开口。



       很快就引起了不少文官的附和。



       纵观朝堂上下。



       文官阵营中。



       不吭声的只有兵部、吏部与工部。



       兵部还算干净。



       李攒是崇平帝的心腹。



       也是林如海的前辈。



       与林如海都是崇平帝的潜邸旧臣。



       且,就像于谦说的那句话一样,天底下哪有议和的兵部?



       就更别说不少武将都在兵部里任职了。



       吏部这边不吭声,是摸不准日后自家老大是谁,崇平帝的意思很明显,想让林如海做这个吏部尚书,可是,这也只是现任吏部尚书与林如海的比拼对决,跟他们这些小虾米无关。



       工部这边……存在感极弱。



       他们负责的就是修、修、修。



       比如,今天到某个地方修个大坝,明天再到某个地方修个祭坛,包括皇陵,也都是工部的人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可供操作的空间不小,但权力是真不大。



       这打仗一事,又不像是修筑城墙。



       工部尚书都不表态。



       底下的这些手下就更不敢表态了。



       在这朝堂上。



       一句话,可能就站错了队。



       而站错了队,却是要命的。



       故此,作为阁老的杨国昌却没发言,作为阁老的林如海也没发言,剩下三个阁老也都默不作声之下,明面上,跳的最欢的只有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尽管这个刑部尚书跳的有些没道理,他是掌管法律与刑罚的,可是,不难从他与杨国昌同乡的身份上看出,他就是杨国昌这一派的,也是赞同和亲的。



       那么……



       “花蕊夫人说的果真没错。”



       就在崇平帝似笑非笑。



       不否认,也没赞同之时。



       蓄势差不多,准备爆发的时候。



       坐在殿下的林朝辞却忽然开口。



       把崇平帝的爆发往后压了一下。



       表情与崇平帝如出一辙。



       看不出喜怒。



       只能从他幽幽的语气里,听出那种满满的讥讽:“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后汉一朝的尊严与骨气,竟要建立在一名女子的身体上,只为了体现那所谓的狗屁礼仪,礼部尚书,难道你的礼仪就是把自己的脸扇肿了去跪舔别人,没有一点点的男人血性,什么事都要时时刻刻的体现出女士优先吗?”



       求收藏,求评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