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十章儒家之人是白眼狼?【求收藏追读】

作品:《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从赵昊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博士宫众博士,特别是儒家博士,对赵昊简直感激涕零。



       因为,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提议。



       在他们心中,就算淳于越被赵昊‘害’死,那也是淳于越自己作死,与赵昊没多大关系。



       所以,赵昊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犹如‘救世明主’一般。



       要知道,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开始,到孟子,荀子发扬光大,再到秦朝时期,大概两百多年的时间,儒家从未真正跨入过大国、强国的朝堂。



       究其原因,主要是儒家的治国理念,与当时的统治者不和。



       春秋战国时期,以争霸为主,儒家的治国理念,虽然一学就会,但一用就废。



       谁用谁亡国,谁敢用?



       这也使儒家学子,大多都郁郁不得志。



       可奇葩的是,儒学却极为鼎盛。



       这也导致,儒家学子非常自信,颇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觉得儒学才是正统学术。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王道才是治国正道。



       还美其名曰的借鉴夏、商、周三代的王道治国理念,说服自己,说服别人。



       在他们心中,周朝一直都是理想中的国度。



       甚至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这也是每朝每代都有儒家之人想复辟周制的原因。



       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族’先生,方孝孺。



       周青臣等人,起初也想复辟周朝的分封制,但始皇帝和李斯等人,都表露出了对分封制的排斥。



       在老丞相王绾的支持下,他们才开始改变思路。



       你觉得周朝的分封制不行,那我就用秦国的分封制。



       所以,叔孙通提出了《吕氏春秋》里的分封制。



       就算始皇帝与吕不韦有过往恩怨,但吕学好歹也是秦国的正统学说。



       想来应该有不少帝国老臣站出来支持分封制。



       然而,他们本以为最大的阻碍是李斯等人,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公子昊,提出了什么统一思想。



       好嘛,计划再次被打乱。



       那就谋划统一思想。



       这便有了《新秦治国大典》。



       他们本以为,这次总算能行了。



       说不定,还能借献策之功,迈入大秦朝堂,从此摆脱这种碌碌无为的状态。



       毕竟,他们名义上是博士宫的博士,实际上与圈养的‘豚仔’差不多。



       当初李斯奉始皇帝之命,改建吕不韦留下的学宫,创立博士宫,同时布告天下读书人,到咸阳来为国效力。



       刚开始,他们并不信嬴政会重用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来,李斯还宽慰他们,让他们别想太多,始皇帝一直都是唯才重用的。



       结果如何?



       来咸阳三年,入职博士两年,别说始皇帝重用,连见一面始皇帝都难。



       于是,他们只能在博士宫专研学术,等候始皇帝召见。



       尽管大家都觉得,始皇帝不会重用自己了,但内心,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觉得始皇帝应该是太忙了。



       毕竟始皇帝勤政的事,六国早已家喻户晓。



       可等啊等啊,一年之后又一年。



       就在大家心生退意,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始皇帝突然下令,召集天下有才之士,博士宫论政。



       嚯!



       这可是大好机会啊!



       当天夜里,博士宫灯火通明,众博士弹冠相庆,两两推杯换盏,好不兴奋。



       甚至趁着一丝醉意,大谈国朝弊政,指点江山。



       然而,好不容易等来的论政机会。



       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因为秦国朝堂对‘分封制’不那么感兴趣,再加上李斯等人的极力反对,始皇帝也倾向于郡县制。



       好在有老丞相王绾与长公子扶苏支持他们。



       否则,他们真不知该如何自处。



       博士宫七十三位博士,大多都是儒家博士,所以周青臣,淳于越,孔鮒,叔孙通等人,有很重的话语权。



       尤其以周青臣,淳于越二人为主。



       第一次论政失败,大家心里都将过失归责于周青臣,觉得他领导有问题。



       因此,第二次论政,大家都以淳于越为主。



       淳于越筹谋《新秦治国大典》,他们就日以继夜的帮忙想办法,三天三夜,基本没合过眼。



       本以为这次能博得始皇帝的青睐。



       没想到,现实又啪啪打脸。



       始皇帝虽然承认了《新秦治国大典》的统一思想,但却没表态采纳。



       这时候,大家的心态开始有点崩了。



       特别是淳于越。



       赵昊毁经典,始皇帝不处罚赵昊,反而处罚他,让他心生怨恨。



       后来始皇帝没采纳他筹谋的《新秦治国大典》,让他大为恼怒。



       再加上李斯的灭学之策,他的心态直接崩了。



       于是才有一路作死的疯狂之举。



       如今,淳于越把自己作死了,大家的希望也近乎破灭了。



       就在大家心若死灰的时候,赵昊站了出来。



       如果放在以前,他们绝不会相信一个年纪十二岁的少年能治国?



       就算有甘罗珠玉在前,他们也不相信。



       但事实是,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不仅能治国,还能论政。



       满朝诸公,包括李斯在内的帝国重臣,都被他论得败下阵来。



       要知道,他才十二岁啊!



       十二岁的时候,自己这些人在干嘛?



       想想都有些惭愧。



       不过,公子昊再支持自己等人,有些原则,绝不能变。



       那就是篡改儒学经典。



       之前赵昊的论述,虽然有些大胆,但仔细琢磨,又觉得很有道理。



       可新儒学之事,自己等人是万万不能苟同的。



       “呼.....”



       深吸了一口气,周青臣作为儒家代表,站了出来,眼神复杂的看了眼赵昊,沉声道:“公子昊,我们尊重你的理念,但能否尊重下我们的意见?”



       “嗯?”



       正准备跟嬴政大谈特谈的赵昊,微微一愣,瞬间反应过来,有些事,不适合在公众场合去谈。



       于是,尴尬的脸颊通红。



       嬴政蹙了蹙眉,扭头看向周青臣,想要开口呵斥,忽听赵昊尴尬一笑:“不好意思周仆射,是我欠缺考虑,但我也是为你们着想!”



       “如果要随意篡改我儒家经典,那还是不必了!”周青臣黑着脸说道。



       “呵!”



       闻言,姚贾忍不住呵了一声,冷笑道:“我就说嘛,儒家之人就是一群白眼狼,刚才公子昊极力帮衬他们,结果呢?真是可笑!”



       “这群一得势就祸乱朝堂的祸害,若让他们进入朝堂,我大秦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王贲冷笑着附和道。



       其余帝国老臣,互相对视,似乎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



       这使得博士宫众博士,脸色难堪到了极点。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周青臣站出来,是对还是不对。



       如果不站出来,他们从此迈入大秦朝堂,天高任鸟飞。



       可,心里又觉得过意不去,对不起先贤,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那么站出来呢?



       虽然挽救先贤经典,使他们良心安稳,但刚爬出深渊,又跌进了低谷。



       这是何等的悲哀!



       “周仆射,我能问你几個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