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68章 记仇人数加一

作品:《 国子监小厨娘

       于姑姑气过之后,又开始想了,她是不是要这个时候回书院去?



       按理说,萧司业在,不会让萧念织受委屈的。



       这件事情的后续,他们也是知道的,学子们最近天天作业加倍,钱顺那个班的学子,天天点灯熬夜的学习。



       嗯,昨日的小测,大家都进步了不少呢。



       夫子们觉得不错,虽然一定程度上,开始减轻了作业量,因为还需要照顾到学子们的身体嘛。



       但是,相比从前,作业还是多了许多。



       学子们成绩进步了是高兴,但是写起作业来,也是真的要命!



       再加上,还没有喜欢的宵夜吃。



       呜呜!



       这日子,简直比黄莲拌苦瓜还要苦!



       于姑姑猜测,萧司业的处置,也是问过了萧念织的意见。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其实,放在京城,男女之间传个绯闻什么的,真不算大事儿。



       先不说尊贵如皇家长公主,这些年谈了多少对象,为京城制作了多少桃色新闻。



       属于让御史写本子来参,对方都摇摇头,嫌浪费纸的那种。



       当然,也有头铁的,没事儿就参长公主的。



       至于京城那些稍稍有些名气的贵女,才女们,私底下被拉郎配了多少?



       如果真都成了,她们怕是能忙死!



       今天这家新妇,明天那家主母的。



       没个三五年,真应付不完她们的那些绯闻对象。



       所以,于姑姑最初的关注点,也跟晏星玄他们一样。



       那余明朝什么档次?



       还敢惦记她徒弟?



       之后的反应才是,传绯闻的钱顺。



       虽然说绯闻影响不大,但是吧,并不意味着,传绯闻的钱顺,他做的事情就是应该的,正常的。



       还是那句话,该收拾还是得收拾!



       于姑姑气得咬牙,想了想问晏常夏:“那个余明朝,什么身份?”



       晏常夏如今真把萧念织当妹妹,而且还意图发展成自己嫂子的。



       所以,对于未来嫂子的事情,她怎么可能不关注呢?



       于姑姑一问,她马上应声:“是个家境贫寒的学子,父母都不在了,是个好心的大叔把他带回去养着,供他读书,据说挺不容易的,学业不错,在书院他们那个班里,表现仅次于孟吟泽。”



       仅次于孟吟泽?



       那看来,学业是真不错。



       家世的话,于姑姑说看重也看重,说不看重也不看重。



       小门小户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贫寒出身,于姑姑心里也犯合计。



       毕竟,负心多是读书人。



       别管是古往今来的现实例子,还是说话本里经常写到的那些虚构故事,提到最多的,也多是贫寒出身的学子,一朝得势,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微末之时的相伴之人,一脚踹开!



       因为萧念织处于孝期,所以于姑姑之前没仔细的想过这些事情。



       若真用心挑选,那么像是余明朝这样的,肯定不是优先。



       于姑姑更偏向于门第不高,人口简单,家风清正这样的人家。



       只不过,这样的条件也不太好挑,还需要两个人对彼此印象都好。



       好在,孝期还长,倒也不着急。



       眼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于姑姑想了想,还是准备回一趟书院,跟萧司业说说这件事情。



       她之前从宫里回来,就直接带着萧念织来了白马寺,没来得及听说这件事情,小姑娘也是个能藏住事儿的,根本没跟她提起。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萧念织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别管怎么样,反正于姑姑不爽,她得找人说道说道。



       晏常夏一看她要回去,忙劝了一下:“姑姑莫要忧心,我跟小王叔已经准备去处理了,小王叔进宫,我回王府。”



       饶是有这两个人为萧念织出头,于姑姑也还是想回书院。



       他们出他们的,她出她的。



       她为自己徒弟出头,难不成还需要考虑别人怎么样做,然后抄作业吗?



       晏常夏劝了半天,也没劝住,最后还是在红霜的暗示下,终于想到了关键点:“如今外面下着雨,姑姑要是冒雨回书院,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怕是没办法说服妹妹吧。”



       听了这话,于姑姑收拾东西的手一顿,许久之后,无奈一叹:这该死的阴雨天!



       余明朝,钱顺,是吧?



       好小子,姑姑记住你们了!



       问过了余明朝,于姑姑又想起了钱顺,顺嘴问了问这个人的身份。



       对此,一无所知的萧念织还在抄经书。



       她还得抄双份呢,毕竟让萧父背了这么多的锅,可不得给人家也多烧一份,求个心安嘛。



       所以,她抄得特别认真,听到隔壁于姑姑那边有动静,但是不大,想来应该是正常的拜访,没起冲突,然后她就放心的接着抄了。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整个人也能跟着平静下来。



       等到萧念织再抬头的时候,外间的雨已经停了,时间也临近傍晚。



       因为下着雨,下午的斋饭他们没过去吃。



       中午吃的不错,所以下午不吃也不影响。



       但是,如果晚上这顿不吃,半夜肯定是要饿的。



       到时候总不好大半夜去敲小沙弥的门,让对方开饭堂吧?



       萧念织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把坐皱的衣服也抚平了,接着才出门去敲于姑姑的房门。



       于姑姑气得一下午的经书都没抄好,而且心中骂骂咧咧的,对于佛祖委实不太敬畏。



       所以,她最后索性不抄了,开始看道德经静心。



       别说,还是有些用处的。



       相比最开始的暴躁生气,慢慢的,她心静了很多。



       萧念织过来的时候,于姑姑把人带回屋里。



       那会儿生气归生气,但是于姑姑可没忘记哄人的套路。



       所以,让晏星玄的侍卫帮忙,冒雨下山买了些零食回来,如今都摆在小桌上。



       此时,她把萧念织带回屋里,直接领着人过去,献宝一般的指了指桌子:“快快快,想想来尝尝。”



       小食的种类不少,其中果干居多。



       毕竟夏秋季节,水果旺季,这个时候,果干其实是最流行的零食。



       萧念织不解,于姑姑好好的怎么还找人去买了零食。



       但是对方心意,她也不好拒绝,谢过姑姑之后,顺手扒了两个吃了,然后才问:“姑姑晚上想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