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百年大计 四

作品:《 李辰安宁楚楚

       御书房。



       李文厚走了,李辰安顿时觉得舒服了。



       对这半老不老的倔强家伙不好办啊!



       毕竟自己还是姓李,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



       不管如何,他的出发点是对的。



       有他守着户部,宁国的钱袋子也会更稳当一些。



       朝廷是需要这样的大臣的,虽然说起话来不好听,可最终有利的还是国家。



       他并没有责怪李文厚的意思,处于当下的历史之中,李文厚也好,温煮雨也罢,他们并不清楚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也不知道那些超前的商品,还有商业的营销方式。



       而自己也并不是就比他们强,仅仅是自己多了数千年的知识与见解罢了。



       要想解放生产力,首要的就是解放思想。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过两天就要去长乐宫了,国家的一应大事主要还是内阁在处理。



       内阁的人,就必须更清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那就必须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魏公公,”



       “老奴在!”



       “你去将年大人、苏大人还有齐大人叫来。”



       “老奴遵命。”



       “稍等……你叫了他们之后去一趟旧雨楼,告诉宋庭一声,将向青云和庄定春二人放了。”



       “再去刑部知会刑部尚书俞宏图一声,就说……就说经朕审问,他们二人无罪。”



       “你去吧。”



       魏公公躬身退下,没多久,苏亦安三人来到了御书房。



       这一天,就在这御书房里,李辰安干了登基以来的第一件正经事!



       他向温煮雨四人详细的讲述了未来五年里宁国需要去做的事。



       涉及到了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



       在经济上,如何将科学院所研究出来的东西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



       这便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



       它究竟是由国家来建立,由官员来管理,再由商人来售卖呢?



       还是采用技术授权的形式,将那些技术卖给民间的商人,由他们去出资自行建立作坊自行生产管理,也自行去市场售卖。



       对于这个问题,温煮雨主张由国家来主导。



       “臣以为,既然皇上说科学院出来的东西都是稀罕的玩意儿,具有独一无二的市场竞争性,”



       “那臣的理解就是它不担心市场不接受,也就是销路是不愁的。”



       “那么利润就能得到保证。”



       “既然这样,由国家来主导,所有利润皆为国家所有,这不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问题?”



       苏亦安家里是江南商贾,他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却不好表态。



       李辰安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微微一笑:



       “畅所欲言!”



       “莫要顾虑那么多,就像曾经我们在三味书屋聊天一样。”



       苏亦安沉吟三息,“那臣就说说臣的意见。”



       “国家主导虽然能将所有利润归入国库,只是……国家来做这些生意,臣以为还是有些不妥。”



       他看向了温煮雨,说道:



       “我姑且不说与民争利之弊。”



       “国家来建设管理,那么建设的资金肯定就是国库来出,管理的人……肯定就是朝廷的官员。”



       “如此,岂不是每建立一处作坊就要任用一批生产管理的官员?”



       “按照皇上所言,未来五年里科学院会出现许多的新东西,还是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就意味着要建造不同的作坊,任用更多的官员。”



       “三五年之后,朝廷的官员人数会增加多少?”



       他又看向了李辰安,面色严肃的又道:



       “臣更担心的是这些官员的效率!”



       “他们是读书人,对于诗词文章许能信手拈来,可对于商品生产……臣扪心自问,我虽官居一品,可对于生产经营这种事却两眼一抹黑!”



       “这,便是臣当年离开京都回到家里,父亲并没有将家里的生意交给我打理的原因。”



       “他说的话有道理。”



       “你是读书人,你能做的事只与学问有关。”



       “经商这种事也需要学问,却和你的学问风马牛不相及。”



       “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外行来指导内行,外行能潜心学习虚心听取内行的意见也就罢了,偏偏读书人还有那要脸的所谓的自尊心。”



       “一个错误的决定,就足以让家族的生意遭受致命的打击。”



       “所以……你还是去教书育人。”



       “就这样我去了景阳县教书。”



       “同理,朝廷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家的全面管理,而不是亲自下场去搞生产经营。”



       “谁也不能保证任命的那些官员能虚心听取匠人的意见,毕竟他们是官,那些匠人是民!”



       “就算民是对的,官说他是错的便是错的!”



       “掌握一处作坊,那也是一种权力!”



       “当国家控制的作坊逐渐增加之后,朝廷需要更多的人手去监管,也需要对那些作坊所创造的利润进行考核,等等。”



       “都需要人!”



       “官员越来越多,臣只怕欺行霸市的事也会越来越多。”



       “毕竟商人是不敢与官去斗的。”



       “臣……这是站在一个读书人的角度在思考这个问题,许有偏颇,还是看皇上您的意见如何。”



       李辰安赞许的点了点头:



       “你之忧,极有道理。”



       “往后科学院的东西就采用竞标的方式交给民间商人来投资经营。”



       “但国家不能卖了就不管!”



       “国家必须保证商人中标之后的利益!”



       “这就涉及到一个专利的问题……”



       又是一个温煮雨他们听不懂的话题,李辰安讲解了半盏茶的功夫,将专利的保护与执行的权力定给了刑部。



       由皇城司配合执行。



       “刑部得为专利立法,不管是科学院的专利还是民间的专利,一旦申请通过,刑部备案之后,便受国家律法保护。”



       “但为了有序的竞争,所有专利受保护的时间需要有一个限定,比如……二十年。”



       “这立法之事就交给刑部去做吧,现在就做,拟好之后给我看看。”



       顿了顿,李辰安又道:



       “接下来,咱们说说未来五年的教育计划。”



       “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提过,只是教育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今咱们宁国的经济实力尚不允许。”



       “却可以列入新的五年计划之中……”



       李辰安这一次详细了阐述了他在教育之上的计划。



       对于教育的问题,他足足说了三个时辰!



       午饭都是御膳房送来的!



       说完之后天色都已近黄昏。



       对于李辰安的这一计划,温煮雨四人都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一计划会如此之庞大!



       李辰安竟然希望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将宁国不识字的人数降低半数!



       在未来的十年里,要将国立学校普及到乡镇一级,要让宁国所有人都识字!



       关键是……免费!



       不收一文钱的学费!



       这……



       这得投入多少银子?



       如果李文厚在,恐怕这时候已经跳了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才是宁国的百年大计!”



       “唯有宁国所有人都识字,都读书,都明理,都能独立的去思考问题之后,宁国才能真正的强大!”



       “至于搞钱……这都是为了教育服务!”



       “今岁就快过去,明年,也就是昭化二十六年,”



       “我决定改年贞安,为贞安元年!”



       “便是宁国的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