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8章,剿匪(中)

作品:《 吴心童瑶瑶

       南塘县衙。



       众人听到吴心的问话,瞬间安静下来,相互对望一眼,闭上了嘴。



       “老大,我知道。”



       彭老七挺了挺身子站了出来。



       “小的曾去过曹县几趟,对乌鸡山上的盗匪也听说了不少……”彭老七开始讲道。



       “据说,乌鸡山匪的大当家的姓‘崔’,叫崔震山,原来是一个军营里的都尉,武艺高强,后来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被赶出了军营……”



       “后来回到曹县种田,又经常被大户人家欺负,种的粮食都不够交租,一家人经常食不果腹,于是,他就上山当了土匪,后来竟然做了大当家的……”



       “不过……”



       这时,县丞高松抢过话补充道,“不过这个崔震山还算有些良知,从不危害百姓,只抢劫大户人家和过往的商户……”



       “嗯,这帮山匪倒不是丧尽天良的人,还有救!”吴心一边听着喃喃自语道。



       “这样吧!”

m.quanzhifashi.com

       等大家说完,吴心发了话,“本县写一封信给乌鸡山大当家的,你们谁愿意跑一趟送过去?本少爷定有重赏!”



       “老大还认识那崔震山?”彭老七歪着脑袋问道。



       “嗯,本少爷曾有恩于他,接到本县的信,没准他就带着他的人下山投降了。”



       “那……我愿意当回信使。”彭老七自告奋勇的拍拍胸脯道。



       “好!拿笔墨来……”



       说实话,吴心哪里会认识什么大当家的,如此一说,只不过打消大家心中的惧意罢了。



       其实,在回南塘县的路上,吴心就己经反复琢磨剿匪的事了。



       回想前世的历史,要说剿匪,明朝年间的王阳明那可是祖宗啊,一封信便让各路土匪纷纷来降。



       在前世,王阳明是吴心的偶像之一,《王阳明心经》他读了N多遍,对他的生平事迹更是了如指掌。



       尤其他剿匪时写的信《告谕巢贼书》,那更是倒背如流。



       如今,遇到类似的事,不妨就用王阳明写给土匪的信试一试。



       于是,吴心铺开纸回想着写起信来,他这次要给土匪送上一大碗心灵“鸡汤”:



       “本县巡抚此地,铲除盗贼,安抚百姓,乃是我的职责所在。刚刚上任,就听说尔等常年在乡村之中流窜劫掠,杀害良民,被害来告的百姓,每天都有……”



       “夫人情之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莫甚于身遭劫掠之苦。”



       “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怫然而怒。尔等岂可心恶其名而身蹈其实?又使有人焚尔室庐,劫尔财货,掠尔妻女,尔必怀恨切骨,宁死必报。”



       “尔等以是加人,人其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尔宁独不知?乃必欲为此,其间想亦有不得己者,或是为官府所迫,或是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后遂不敢出。此等苦情,亦甚可悯……”



       “尔等当初去从贼时,乃是生人寻死路,尚且要去便去。今欲改行从善,乃是死人求生路,乃反不敢,何也?”



       “若尔等肯如当初去从贼时,拼死出来,求要改行从善,我官府岂有必要杀汝之理?尔等久习恶毒,忍于杀人,心多猜疑。”



       “岂知我上人之心,无故杀一鸡犬,尚且不忍;况于人命关天,若轻易杀之,冥冥之中,断有还报,殃祸及于子孙,何苦而必欲为此?……”



       当年的王阳明完全是站在土匪的角度,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活路可走,谁又愿意当土匪,为子孙后代落下一个骂名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怕死的,既然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下去吗?



       “良知”是人性最基本的内容,王阳明的每一句话,都能触动每一个良心未泯土匪的心。



       吴心洋洋洒洒,把王阳明的信默写出来,交给彭老七:“去吧,信送到,赏银十两!”



       “得嘞!”



       彭老七答应一声,出了县衙,打马如飞,首奔乌鸡山而去。



       ……



       再说乌鸡山的山匪们,此时,正坐在大厅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呢。



       年前打劫了几个大户人家,又劫了一些商户,捞了不少钱财,赶上过年,当真值得庆祝一下。



       “大当家的!”



       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家伙端起酒碗道,“年前这几个活干的漂亮,弟兄们都有了酒肉吃,来!大家伙敬大当家的一杯……”



       “好!敬大当家的…”



       群匪激动,纷纷举起手中的酒碗。



       崔震山也举起手中的碗:“弟兄们,请大家相信我,我崔震山一定会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的……”



       “干!”



       “干!”



       正在这时,一个望风的小喽啰跑进大厅:“报!当家的,山下有人送一封信给你,说是你的老熟人写给你的。”



       “送信的人呢?”



       “己经回去了。”



       “哦,把信呈上来!”



       大当家的打开信认真的看了起来。



       天下乌鸦一般黑。



       哪个朝代的土匪都一样。



       崔震山看完信,果然,如同大明王朝时的土匪一个熊样,泪流满面。



       好半天,他才擦擦脸上的泪问道:“兄弟们!你们有谁知道南塘县新来的县令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群土匪都懵逼了:



       “这是几个意思?当家的看个信咋还哭上了呢?是不是喝大了?”



       愣了半天,终于有一个瘦瘦的青年站了起来:“当家的!我二舅就在南塘县住,年前我曾去过他家一趟,听说了一些那个县令的事……”



       “哦!说来听听。”



       瘦子接着说道:“听说那个小县令可不简单,刚上任就催收税粮,抓了不少地主大户……”



       “南塘县里有个什么杨家大户,那家主还是咱刺史大人的‘一单挑’呢,多少年都不曾交过税了,愣是被少年县令打入了大牢,最后不得不乖乖的补齐税银……”



       顿了顿,瘦子继续道:“这还不算,那县令收完大户人家的税粮,接着就贴出告示,今后,五十亩地以内的农户一律免去税收……”



       “哗……”



       大厅内一阵骚动。



       “我说,罗圈腿!你他娘说得真的假的?哪有这样的官?”一个红脸大汉问道。



       那个叫“罗圈腿”的瘦子坚定的说道,“当然是真的,我二舅说了,现在南塘县的老百姓都把那县令当神一样看待呢……”



       “要是咱们曹县也有这样的县令,我们何苦落草为寇啊……”有人借着酒劲感叹道。



       崔震山听完罗圈腿的讲述,默默的站了起来说道:“大家先喝着,我出去转转。”



       然后,他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大步向厅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