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60章 志不灭

作品:《 满唐华彩

       殿中气氛有些安静。



       李林甫躬身侍立,目光瞥去,圣人正在看王忠嗣呈上的竹纸,眼神带着些玩味之色。



       “李静忠?”



       李隆基喃喃了一句,似乎因这名字而觉得好笑,道:“十郎也看看吧。”



       自有内侍把竹纸递在李林甫手上。



       李林甫看过,目光一凝,有些诧异于王忠嗣竟会使出此等手段自救,这完全不符合他对王忠嗣的了解。



       他心中有了一个猜测,因联想到昨夜薛白与王忠嗣同饮、赠词一事。



       “十郎如何看?”



       “老臣确感诧异,王忠嗣一向与太子情厚,此番竟能上书罪太子身边之人,不知是否有隐情?”



       李隆基不询问意见,径直道:“既然敢在京杀人的是陇右老卒,此案便交由王忠嗣查,找出证据,尽快定案。”



       “遵旨。”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记住网址



       李林甫迟疑片刻,还是没忍住,问道:“敢问圣人,边镇之事?”



       李隆基没有马上回答,目光又落回竹纸上,这次看的却不是上面的字迹一号纸质。



       就在昨日,杨钊竟敢在御宴上公然称胡儿想要贪河东节度使一职.....



       “河西、陇右正与吐蕃交战,换帅之事先安排稳当。朔方、河东暂无边事,不急,容朕慢慢考虑。”



       “臣遵旨。”



       李林甫明白李隆基的心意,不会因为一封上书就相信王忠嗣立场已改变,四镇节度使必定是要夺职的。唯独对王忠嗣的处置或许会有不同。



       勤政务本楼外,王忠嗣等了许久,终于有内侍赶来。



       “王将军,圣人正与右相在商议国务,暂不便召你相见。至于王将军上书所言之事……圣人命你查出证据,给百官一个交代。”



       “多谢内官。”



       “还请将军去北衙寻陈玄礼将军,调派人手,助将军督查此案。”



       “遵旨。”



       王忠嗣听懂了,领了旨意出了兴庆宫。



       薛宅。



       主屋已经被青岚布置成了另一番样子。



       因薛白在外面宿醉不归惹得她很担心,她不免抱怨了几句,自觉是以侍妾的语气。



       “郎君酒量那般浅,若是醉在外面,没有人照顾,着凉了怎么办?”



       “酒量还是有涨些的。”



       “才不信。”青岚已经敢嗔薛白了,道:“待我……那日,灌你一杯酒,看你醉不醉。”



       “哪日?灌我什么酒?”



       “不与郎君说,反正我到时回杜宅,郎君过来接我.…..”



       说的其实是纳妾的一些礼仪,青岚身兼多职,忙着布置新房安排流程,倒像是自己将自己纳进来。



       薛白看她勤劳又害羞的样子,正觉有趣,忽听到通传。



       “郎君,有客求见,自称是元载、王韫秀。”



       “我去见见。”



       薛白离开了一会,却是又转回来了。



       青岚正往铜镜上贴花钿,听得动作不由道:“郎君怎么回来了?”



       “有桩事告诉你,可记得当日骗我们去活埋的那宦官李静忠?”



       “记得,郎君,怎么了?”



       “今日报仇,你可想去看看?”



       青岚愣了一下,须臾却是摇了摇头。



       “我是小女子,哪就喜欢看报仇,我也没有很恨他啊。”青岚抬头看着自己布置的装饰,小声道:“就是在缸里,我们才有这场姻……姻缘嘛.…..”



       薛白不知这丫头脑子里想的都是什么。



       她不去,他却肯定要去的。



       倒不是小心眼,而是他亲手除掉李静忠,对于知情人而言是一种威慑。



       这种威慑将会比官职更能体现他的权力……..



       少阳院。



       张汀的生活每日都差不多,午后坐在窗边,抱着猫,听着奴婢们禀报长安城的大小消息。



       “已问了李先生,殿下似乎没有听二娘的建议。”



       “果然。”



       张汀微微蹙眉,因李亨本答应过推出李静忠结案了事,但眼看李静忠还在如常做事,她心里已起了疑惑。



       何况王忠嗣见过李亨之后,不欢而散的场面她也留意到了。



       日一问李泌,果然如此。



       张汀放下猫又去找了李亨。



       “殿下如何这般不听劝?”



       “汀娘你被利用了。”



       李亨道:“听了他们的,杨党不会依诺保义兄一镇兵权。而太子只要有声望,自有大将投顺。”



       他似乎病体已愈,起身,亲自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开,柔声道:“我来教汀娘看吧。”



       “这是什么?”



       “名单。”



       李亨道:“我经营朔方已久,军中又岂只有义兄一个助力?此番或许会损失惨重不假,但多亏了圣人重用王,我这个储君依旧是人心所向。”



       张汀这才明白过来,问道:“殿下有后手,未必需要王忠嗣。”



       “你我夫妻知晓即可。”



       正此时,前院又传来了喧器声,这已是近日来第三次了,前两日都是王忠嗣闯进来,却不知今次是谁?



       “殿下,王将军又来了!”



       “义兄?”李亨非常了解王忠嗣的性情,不由极为惊讶,“义兄还能有何事相见?速让他来见我。”



       李亨轻轻拍了拍张汀的背,又安抚了几句,以免她对东宫的未来失去信心。



       “殿下,王将军是……是领着龙武军士卒来的,称是来办案,已将李公押到前院了。”



       不可能。



       李亨不信,当即大步往外赶去,竟真见到王忠嗣在指挥龙武军搜查李静忠住处。



       “义兄这是做什么?”



       “殿下,我奉旨查案,还请殿下见谅。”



       “够了。”李亨一把拉过王忠嗣,低声道:“一切到此为止了,义兄刚攻破石堡城立下大功,即使不当四镇节度使,也能升迁为高官重臣,何必逼我到如此地步?”



       话音方落,他余光中似乎看到了一道人影……竟是薛白。



       薛白就站在元载身旁,今日是作为人证来的,恰见到李亨目光转来,彬彬有礼地点头示意。



       李亨被这一个小小的动作打得措手不及,有瞬间的惊慌。



       他忘了与王忠嗣说话,向前走了几步,听到薛白与元载正在说话。



       “太子别院我是第三次来,初次来时便是李静忠招待的我。”



       这句话落在旁人耳朵里无妨,在李亨听来却如晴天霹雳,他恨不能给自己一巴掌,让自己知道一切都是梦。



       薛白劝动了王忠嗣,要王忠嗣亲手到太子别院里来拿李静忠?唯身在梦中才可能有这般情境。



       “将军,起火了!



       “李静忠烧毁证据!”



       “发现李静忠的踪迹了!”



       随着这几声大喊,一桩一桩事情开始应接不暇。



       王忠嗣不像是来查案的,反倒像是来打仗的,龙武军士卒迅速扑灭了李静忠屋中燃起的火,往后院捉拿李静忠。



       “快去,别让人犯逃了!”



       李亨见状大怒,喝道:“这里还是一国储君居所,尔等敢公然栽赃…..”



       下一刻,王忠嗣拉过他,再次道:“我欲镇河东,保的是大唐社稷,你信我。”



       李亨根本顾不得听这些,唯恐被龙武军构陷,继续上前喝止。



       张汀慌忙跟着李亨,不多时,听到了侧院传来的尖叫声。



       赶上前一看,竟见一队龙武军正在围逼着李静忠,将其人逼进墙角。



       其中已有人张弓搭箭,近距离听着那弓弦被扯动的声音,看着那箭镞闪闪发光显得十分骇人。



       让人诧异的是,李静忠手里竟拿着一把单刀。



       谁也不知那刀是何处来的,太子别院根本没有这东西。



       李静忠自己都不知为何有一把刀放在角落,被逼急了的他只好一把操起,妄图喝退那些士卒。



       他已极为恐惧,大喊道:“别过来!不是我,你们诬陷我!”



       “还敢抗拒?说,你是否在皇甫惟明死后,暗中蓄养陇右老卒?”



       “我……我没有!”



       “放下刀!”



       李静忠其实早就想丢掉手中的单刀了,但因太过恐惧又不能失去这个倚仗,只好哭道:“真的不是我,我只是一个服侍人的奴婢.….”



       忽然,他一抬头,恰见到了薛白,不由瞳孔一震,如见了鬼。



       “你!”



       他回想起那个午后,穿过长廊,小跑到那少年与婢女面前,赔笑着请他们进到大缸里,交待那些陇右老卒将人处理干净。



       当时,他根本没有想过,对方会把他逼到这个地步。



       也许薛白已经被坑杀在地下了,是鬼出来复仇的,只有鬼能有这种能耐。



       “你与裴冕可曾暗中联络?!”



       “死在长安城郊的回纥可是你派遣的?!”



       一个个问题压过来,李静忠终于发现自己是辩解不了了。



       “我没有!”



       他大喊着,忽然向薛白冲了过去。



       若他一定会死,又不能连累殿下,那就在死之前,为殿下杀了薛白这个恶鬼吧。



       李静忠已经被吓疯了,反而更狂,脸上浮起狞笑,挥刀,向薛白劈去。



       “噗。”



       王忠嗣两步赶上,随手抢过士卒手中的刀,挥刀一斩,一连串的动作竟比李静忠一劈还要快。



       李静忠的刀还在空中,王忠嗣的刀已砍下了他的脑袋。



       是斩首,在太子别院斩首了太子的心腹宦官。



       张汀瞪大了眼。



       她想要闭眼,却没来得及,眼睁睁地看着李静忠的脑袋掉落在地,脖子上喷出血来,然后才是身子晃动,往地上栽去。



       这一幕太过可怖,吓得她呼吸都要停了。



       前方,有人回过身往这边看了过来,是薛白。



       张汀目光转到薛白的脸上,忽然意识到这是什么意思…..东宫曾活埋他,他要报复。



       她忽然觉得他比李静忠的尸体还可怕,腿脚一软,几乎摔倒,连忙伸手一扶,正好扶在了李亨身上,夫妇二人竟是同时踉跄了一步。



       “丈人还是心软了。”



       元载凑到薛白耳边,低声道:“若能指罪太子,方好保他一镇节度使。”



       “心软就心软吧。”薛白应道。



       以李静忠结案,与以李亨结案,差别也不是很大。反正李隆基暂时都懒得废太子,找个理由打压东宫罢了。



       他目光看去,只见地上一颗头颅滚了两圈,停了下来,李静忠的那张脸还显得狰狞。



       从一场坑杀开始,彼此的恩怨终于是有了了断。



       太子别院发生的一切,很快有消息送到了右相府。



       “王忠嗣斩了李静忠?”李林甫叹道:“这一刀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啊。”



       无情或有情只怕不重要了,经其一事,太子势必对王忠嗣心怀怨恨。”



       “倒是如了杨党的愿,真让他们拉拢了王忠嗣。”



       “有何用呢?王忠嗣虽如此表明心迹,却也有可能是故意作戏,圣人依旧会夺他四镇之权。倒是多了个废太子的理由,于右相乃是大好的消息!”



       “废得了吗?”



       李林甫捻须沉吟。



       此前他从未有过这种机会将大罪定在太子头上。这似乎是离废太子最近的一次,



       若是连这次也废不掉,往后也不必再办什么大案了。



       但到了次日,李林甫进宫,谈及李静忠之罪,李隆基略略一想,却是道:“召李泌觐见。”



       只此一句,李林甫其实已察觉到了圣人的心意。



       何必把一个兵权、声望俱丧的太子废了,再立一个精神气十足的新太子。



       果然。



       “太子御下不严,纵容内侍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往后移居大明宫西北宫,反省己身,悔改之前不得参与国事……”



       得知是这个处置,李林甫有些失落,同时又有些松了一口气。



       失落于终究没能废掉太子,但在圣人有生之年,太子已没有任何实力能威胁到他这个宰相。



       与其想着圣人能狠下决心,不如为将来早做准备。



       想到这里,李林甫心中一凛,重新警觉起来。



       关键已不在于李亨,而在王忠嗣的兵权。



       至此,无非是王忠嗣反咬了李亨一口意图消除圣人猜忌。但东宫势力与太子本人是有区别的,不得圣眷的废物太子退场了,接下来,他与王忠嗣争夺边镇之权,才是真正的交锋。



       “陛下。”李林甫小心地试探了一句,问道:“王忠嗣攻石堡城立下大功,归京后又查出如此大案,不如,迁为兵部尚书?”



       “不急,待朕听他述功之后再谈……..”



       大明宫西北,少阳院。



       寝居里,女眷们哭得厉害。



       李亨听得心烦意乱,皱着眉转到小院内,抬起头,看着高高的宫墙发呆。



       他本以为只会失去王忠嗣的四镇节度使之职,却没想到,最后连名望也丢了。事到如今,只怕无人相信那一切罪责都是李静忠自作主张犯下的。



       “将储君打落至如此地步,那昏君便可更肆无忌惮享乐了。”



       心中这个念头萦绕,李亨目露嘲讽,藏在衣袖中的手却是攥得紧紧的。



       不知独站多久,有小宦官领着几个美丽宫人到了少阳院。



       “见过殿下,这几位是圣人赐下,留在殿下身边服侍…….”



       李亨看向那些宫人们,心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被人盯着,心中愈苦。



       他目光一转,落在那小宦官脸上,见对方眼神灵动,颇有聪敏之态,不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谢殿下垂询,奴婢李狗儿。”



       “没有大名?”李亨眉毛一挑,道:“我这太子身无长物,没什么能赏赐的,赐你一个名字可好?”



       “这….奴婢谢殿下大恩。”



       李亨点点头,想到李泌常言的辅国之志,微微讥笑。



       真心辅佐他这个储君的李静忠已经死了啊。



       但,他的志气还在。



       他遂起身,扶起地上的小宦官,缓缓道:“从今日起,你便叫李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