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五行山下

作品:《 过河卒

       球形雷电越来越近。



       齐玄素仰头望向天空,不闻风声,不闻雷声,只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血液流动如江河奔腾。



       下一刻,他体内的一颗颗窍穴如同繁星亮起,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终使他整个人通体透彻可见。



       伪仙武夫。



       不过与齐玄素本尊体魄不同,化身窍穴内的身神并非齐玄素模样,而是面貌模糊不定,时而是齐玄素,时而又是五娘。



       齐玄素再次举起左手,举火燎天。



       无尽的五色火焰生出。天空和大地火焰灼烧之下,在视觉中开始扭曲变形。



       球形雷电终于落下。



       没有震破耳膜的巨大声响,无声无息,但是有无数电浆生出,然后如同开闸的洪水一般席卷了四面八方。



       天地之间尽是电光茫茫。



       待到电光散去,齐玄素重新显出身形,不仅他本人毫发无损,就连他脚下的蒸汽列车都没有受到影响,仍旧飞驰不停。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不过齐玄素身上笼罩的那层五彩火焰已经消失不见,还有些许电蛇在体表游走,被齐玄素随手扯掉。



       与此同时,天空上的火焰景象也开始消散,有极致的光明生出,逐渐布满了整个天空。



       隐约之间,有圣歌声音响起。



       那些教士的祈祷声音也越来越大。不知何时起,他们已经不再是加持亚历克斯,甚至亚历克斯本人也将铁锤举至胸口,开始虔诚祈祷。



       祈祷的声音纷纷化作实质音符,升空而起。



       这些肉眼可见的音符汇



       聚成一个巨大漩涡。



       那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光明越来越盛,仿佛有一扇不可见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



       齐玄素明确无疑地感觉到发生了什么。



       的确是有一道无形大门,而这道大门正是通往神国的大门。



       光明之花正在盛开。



       祥云自成阶梯,天堂之门正在缓缓开启。



       一个巨大如山峰的头颅穿过门户降临人间,他没有身体,脑后生有层层羽翼,头上生有双角,拥有四张面孔,左是狮貌,右赋牛颜,前有人脸,后有鹰面。



       他在降临之后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不要害怕,我是无上意志的使者。」



       世人误以为使徒是人形并生有羽翼,其实不然。



       这种形象是圣廷为方便传教加工后的样子,或者说这是使徒们化为人形后的样子,就如大妖们化作人形。



       使徒的本来面目十分恐怖,甚至已经超出了凡人能够理解的范畴,是不可名状之神。仅仅是这种形象,就会使得看到它的人产生巨大恐惧,再多看一眼甚至会彻底疯狂。



       所以圣廷中又有一个说法:不可直视神。



       正因如此,圣典中记载,使徒遇到人的第一句话都是:「孩子,不要害怕,我是无上意志的使者。」



       齐玄素自然不会恐惧或者失控发疯,也不存在不能直视的说法,他立时认出了这位不可名状之神的来历,正是圣廷三大使徒之一的基路伯。



       他也有另一副面孔,孩童的头部加上翅膀,也就



       是有着孩子脸庞却没有身体,无疑更能平易近人,不过这只是伪装而已,并非本来面目。就如宣扬着无上意志垂爱世人的圣廷,爱世人不假,不过要先定义什么是「世人」。那些在下城区进行繁重劳作的奴隶算不算人?异教徒算不算人?在圣廷看来,大约不算。



       使徒们分为三个层级,神圣、圣子、圣灵。三大使徒就是神圣级别,对应道门的仙人,甚至是仙人中的佼佼者。其次是圣子级别,对应道门的伪仙级别。最次是圣灵级别,对应道门的造化天人



       。



       此时的基路伯当然不是神圣级别的本尊,他的本尊还停留在神国之中,此时降临的是一个圣子级别的分身,类似于金陵府的司命真君、五行山的紫光真君、措温布的巫罗。



       福音部的人并不傻,他们第一时间就判断出一行人不是齐玄素的对手,所以由亚历克斯明修栈道依靠神器拼尽全力牵扯齐玄素,其他教士们暗度陈仓,举行了一场浩大的神降仪式。



       只要神力足够,也未必需要容器,只是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而已,不过圣子级别的基路伯已经不逊于与五娘合为一体的齐玄素,更不必说还有以亚历克斯为首的众多福音部教士。



       上次使徒托罗努斯现身,并未降临,只是来了一次神国交汇,将「希瑞经」送入了伊奘诺尊的神国。



       所以这还是齐玄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面圣廷使徒。



       在圣廷传说中,正是基路伯遵奉无上意志的命令,将血族的始祖驱逐,他持旋转的火焰之剑守护生命之树,也为无上意志驾驭战车。



       其起源可能是某种被无上意志击败的异教神。



       「异教徒!」基路伯的人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你忏悔罢。」



       齐玄素的回应是高举左手,五指虚握,整条手臂都被火焰包裹。



       伊奘诺尊的左手。



       不管怎么说,伊奘诺尊是一位一劫仙人,他所拥有的力量,从位格上来说,是要高于绝大部分力量。



       一只完全由火焰构成的巨掌瞬间凝聚成型,甚至要比基路伯还要大,要把这颗生有四面的头颅握在掌心之中。



       基路伯降临的时候,齐玄素知道难以阻挡,也没有闲着,他趁此时机悄然使用了一张「希瑞经」书页。



       这张书页不是来自「希瑞经」,也不是来自地师,而是来自奥黛丽,她曾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向齐玄素展示这张书页来证实自己所说之话不假。



       齐玄素当然不会客气,他一贯擅长使用外物。



       这让齐玄素再次拥有了伪仙层次的巫祝传承。



       道果境。



       他又能展开神域了。



       从修为上来说,此时的齐玄素已经无限接近仙人,只是差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算让他面对陈书华,进攻不敢言胜,防守在短时间内还是万无一失。面对基路伯的本体,当然是不能取胜,可仅仅是一个圣子级别的分身,齐玄素在力量上



       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



       面对齐玄素的神域扩张,基路伯直接被吞没其中,而因为齐玄素占据优势,齐玄素的神域又强行覆盖了基路伯的神域。



       不过这次的神域并非是鬼国洞天,毕竟这不是齐玄素的本尊,还是有所区别改变。



       只见蒸汽列车消失不见,脚下变为连绵的城池、一望无际的大海、莽莽森林,其中有无数身披甲胄的神卫正在顶礼膜拜。



       视角不断升高,才会发现这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巨大岛屿,碧波涛涛,乍一看去,似乎与卑弥呼尊的神国高天国有几分相似。



       因为神域的本质是虚假,其本质也更为脆弱,所以神域的一切都会有「夸张」的成分,在这里可以做到许多真实世界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在真实世界只能焚烧一个湖泊,可在神域之中就能蒸干一片海域,在真实世界只能打碎一个山峰,在神域就能打断一条山脉。



       神域的一切都在彰显此地主人的威能,如此才能得到更多信徒的崇拜。其中也有着信以为真的效果,若是真正相信了神域主人展现的一切,那么这些威能就有可能化作真实。



       所以对付神仙,最为关键的是窥破虚妄,寻求真实。



       便在这时,天海一线的位置,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不断上升,照亮



       天地。



       随之而来的是汹涌神力。



       神恩如海,神威如狱。



       大地颤抖,大海咆哮,狂风怒卷。



       这似乎是伊奘诺尊的神国。



       不



       过又不全是。



       忽然之间,阴阳逆转,红日仍旧高悬,可天空却变为夜幕,无数繁星出现。太阳的光芒似乎被完全局限于其自身周围,再也不能溢出分毫,更不能照亮天地。



       只见夜幕上的群星位置有了某种极为微妙的变化,如果一颗星辰就是一个点,那么连点成线,连线成图,星云星河便绘出了一尊完全由星辰组成的巨大佛陀轮廓。



       这俨然是某位极为可怖的存在借着漫天星辰为载体降下投影,并无实质形体,也无从接触,却仿佛一直存在,亘古永恒。



       不是伊奘诺尊,而是大日如来。



       当然,也不全是大日如来。



       准确来说,是被大日如来攻陷的伊奘诺尊神国。



       齐玄素不知道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他一向与佛门无缘,也许与他携带的佛陀舍利有关?也或许是五娘的力量与鬼国洞天并不相合,她更契合太阳神的力量。



       道门尊奉太上道祖,传说太上道祖一气化三清,分出三尊化身,分别是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并称为三清祖师。



       佛门尊奉佛祖,佛祖同样有三大化身,谓之法身、报身、化身。其中的化身佛者,毗卢遮那佛是也,即大日如来。



       神域之中,齐玄素俯瞰基路伯,漠然无情,仿佛苍天在上。



       太阳好似成了脑后的背光,大放光明。



       那只火焰巨手也终于将基路伯握在了掌心之中,任由基路伯如何飞行,始



       终无法逃离手掌的范围。



       然后,伊奘诺尊的左手转化为金色的佛掌。



       佛掌翻转一扑,五指如五行大山,裹挟着掌心的基路伯轰然下压。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神灵便被压在了佛掌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