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九百零三章 君臣

作品:《 吴年柳香

       不管是楚朝也好,蒙元也罢,还是汉朝,圣旨都是神圣的。



       四个官儿对视了一眼,然后汪由校带头,先让囚犯们站在一旁,自己掀起官服,跪下接旨。



       “臣接旨。”



       四人都是聪明人,大概能猜到这封圣旨的内容。其他人对于这件事情如何处置,并没有意见。



       律法无情,但是人心是有情的。



       那些个无情对待臣下,或是让臣下背锅的君王。是有。而且统治的极为稳固,但不是咱汉王。



       汪由校则做好了抗旨的准备。



       是。



       法律无情,人心有情。但原则的事情,却不能轻易改变。君无戏言。既然已经下令处置这些人了。



       那么就不应该,因为张晨是刘知行的老师,就赦免张晨。



       这不行。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那不是乱套了吗?这要是以后李勇的亲族,或故旧犯法,是不是也要赦免?



       囚犯们看到这一幕后,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整齐划一的紧紧盯着张震手中的圣旨,眼眸中露出了希冀之色。



       莫非。莫非汉王要饶恕我们?



       张震可不管这个,熟练的宣读旨意道:“奉天承运,汉王诏曰........。”



       圣旨这个玩意,就是废话多。



       中间只有一小段内容是有效内容。



       “寡人听闻广川之民张晨,以教书为生,名享士林,德流辽东。至子不慎,家门即将泯灭。寡人愍之。特赦张晨、张忠父子。张晨小子张永斩,永家属流放高句丽,给武将为奴。张晨、张忠父子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抄家,流放汉城。”



       陆谦、朱建明、陈家贵三人听闻心中凛然,哪怕是当朝首辅的面子,也就这么大了。



       法外尚有人情。



       但是原则性的事情,不能原谅。



       只是君王拐了个弯,把主犯张永从张家脱离了出来,按照之前的决定判了。张晨、张忠脱离死罪,活罪难逃。



       “臣奉诏接旨。”



       三人先行叩拜行礼。



       汪由校想了一下,没有选择抗旨。慢了一拍,也叩拜道:“臣奉诏接旨。”



       如此。张家三人的命运,便是一锤定音了。



       张永已经躺在地上,表情呆滞,瘫软如泥。



       张晨、张忠虽然逃脱死亡,保住了张忠这一系的家人,避免给别人做奴婢。却也是悲从心来。



       张晨看向小儿子,老泪纵横,说道:“永儿。为父没有把你教好,是为父的错。”



       “是为父的错。”



       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他打的狠,骂的狠,但到底也是自己的儿子。



       “永弟。”张忠也哭道。



       在场的人,却没有同情他们的。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负责。大汉朝可不是楚朝,吏治败坏。



       张震把圣旨交给了汪由校之后,便领着太监、大内侍卫等人,回去了王宫。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对于这件事情,江县城中高层几乎人人皆知。都在看这件事情呢。



       吴年威望盖世,哪怕不理会刘知行,也无损于他的威望、德业。毕竟律法无情,吴年又是杀伐果决之主。



       但是吴年取了一个巧,饶恕了张晨、张忠父子。



       名义上,还是张晨自己是个教书先生,大名在辽东流传。



       这是对功臣的态度。



       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个开国之君,除了雄才大略之外,分作善待老臣、残害老臣。



       虽然都是明君,但谁希望自己摊上一个刻薄寡恩的君王呢?



       但是吴年又给了有限的情面,张晨、张忠还是抄家、流放。



       这满朝文武,勋贵重臣,谁都得考虑一下,犯法的后果。毕竟谁也不是首辅刘知行有这么大的面子。



       如果谁敢犯法,犯重法。就得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严惩的代价。



       不管怎么样。



       这件在江县举世瞩目,而且不管吴年怎么做似乎都是对,似乎也都是错的。现在落下了帷幕,并且对整个朝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华阁内。



       内阁三人正在办公,一名小吏从外闯了进来。走到了刘知行的身旁,贴着耳朵说了几句。



       李勇、张海平各自心中一动。



       刘知行终于绷不住了,仿佛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一夜未眠的疲劳,在身体中肆虐。



       但他很快振作了起来,生出对吴年的无限感激之情。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啊。



       就算是三司会审,张氏父子全部被杀,他也没有怨言。更何况吴年放过了张晨、张忠父子。



       定了定神,刘知行举手对二人抱拳道:“二位大人。请容我离开一会。”



       “大人请。”



       张海平、李勇抱拳说道。



       刘知行下了榻,穿上了鞋子,在太监的簇拥下,进入后宫,来到了一处殿宇内,看到了正在凉亭内坐着的吴年。



       凉亭内,摆了两张案几。上方摆满了酒菜。凉亭内外,有许多的太监、宫女服侍。



       “知行,来的正好。我们喝一杯。”吴年抬头看着刘知行,笑着招呼道。



       刘知行看着这个场景,哪里不知道吴年是等自己呢。他不由的眼睛微酸,深呼吸了一口气,才平静了下来,拱手行礼道:“老臣遵旨。”



       “别这么说。虽然按照咱们汉人的风俗。十三岁就可娶妻,三十岁就有孙子,自称老夫了。但是曹孟德说的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了也可以有雄心壮志,别随便自称老臣。”



       “再说了。寡人也三十多了,寡人还不服老呢。”



       吴年摆了摆手,一半认真,一半开玩笑道。



       “大王说的是。臣失言了。”刘知行立即弯腰行礼道。



       然后,首辅大臣落座,与君王一起喝酒。刘知行先敬了吴年一杯。吴年很给面子的举杯饮尽,然后回味无穷道:“妙,妙。这高句丽的御酒真是妙。但所剩不多了,喝一点少一点。”



       刘知行立刻说道:“大王。高句丽虽然已经灭亡,但是酿酒的地方都还在,可以令幽燕总督进贡御酒。”



       “算了。太靡费。咱们辽东的酒,虽然比不上高句丽的御酒。但量大管饱。”



       吴年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是。”刘知行应了一声。



       君臣都不是酒鬼,喝了个微醺。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汉朝君臣来说,最紧要的还是北伐黄龙府。



       光复辽东,驱逐鞑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