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太子大婚

作品:《 吴年柳香

       冯冲的事情,周家上下都是知道的。



       他们听到动静后,都汇聚到了周庸的身边,一家人的脸色非常统一,难看之极。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周庸的长子周平,脸色苍白问道。



       周庸定了定神,抬头对儿子说道:“冯冲这厮,现在得势了。他请我过去,我不可不去。”



       “但去了,不死也脱层皮。”



       “儿子。你准备一番。如果我躺着回来。你就带着我去午门击鼓,惊动皇帝。拼上全家人的命,把冯冲拉下马。”



       说罢,周庸定了定神,大踏步往大门走去,打开了门。虽说他下定决心了,但当他看到一队兵马,披坚执锐,一脸肃杀的堵在门口的时候,还是脸色一白,小腿肚都打颤了起来。



       “诸位军爷。不知赵国公请我去做什么?”周庸脸上堆着笑,点头哈腰的问道。



       “嘿嘿。”为首的小旗官嘿嘿一笑,斜眼看向周庸,充满了诡异阴险的气息。



       周庸只觉得天旋地转,勇气荡然无存。转过身来,撒开脚丫子就想逃跑。



       兵丁们眼疾手快,捉住了周庸架起来,往赵国公府而去。

m.quanzhifashi.com

       整个国公府被冯冲布置了一番,不见任何家奴、女婢,只有一队队的强壮兵丁,披坚执锐,杀气冲天。



       被冯冲请来的有七人。他们先被带到了厢房。



       厢房是好房,是给儿子们住的。但是冯冲的厢房中,却摆了许多玩意儿。



       兵丁们粗鲁的把七人推进厢房之后,便把门给关上了。



       周庸七人定了定神,抬头一看,顿时头皮发麻。只见厢房内,摆满了各种刑具。



       这些刑具半旧不新,有的地方还沾着血。



       可能是冯冲从衙门内借出来的。



       “完了完了。这是要动用十八般武艺,把我们折磨一遍。再砍杀了啊。冯冲。这小子可真是恶毒啊。”



       有人哭道。



       “特码的。老天爷不长眼啊。冯冲这种人,都能咸鱼翻生。跟着皇帝从龙入关。”



       有人骂道。



       七人在厢房内乱成一团,有人吓尿了。有人瘫软在地上,浑身没有任何力气。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队兵丁走了进来。把这些人给弄走,粗鲁的用井水,给他们洗了一遍,又给了干净的衣裳换上。



       他们又搞不懂了。



       这到底是干什么?



       等七人收拾好之后,被带到了小厅内。冯冲身上穿着国公常服,一副“老子天下无敌”的气势,斜眼看向周庸七人。



       他的身旁站着陶益寿。



       “哈哈哈。诸位。多年不见。你们虽然老了许多,但看起来都还健朗。这我就放心了。”



       “俗话说得好。富贵不回乡,就像是锦衣夜行。我追随皇帝南征北战,从龙入关。现在回来了。当然不能忘记以前的朋友。来来来。我已经准备好了酒宴。诸位请入席。我们好好吃喝一顿。”



       冯冲哈哈大笑道。



       杀人未必见血。



       出气有很多种办法。



       陶益寿的主意,就是吓周庸等人半死,然后又给出酒宴,不予追究。



       来个大惊大喜,神魂颠倒。



       果然。听了冯冲的话之后,周庸等人从恐惧,变成了大喜,然后全部站不住,瘫软在了地上,汗如雨下。



       冯冲大爽,双手叉腰仰天狂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



       然后,他也真把七人请进来,让陶益寿作陪,众人大吃大喝了一顿。又派兵把七人给送了回去。



       这件事情很快传开。



       它不是件坏事,反而成了好事。



       是一桩美谈。



       都城内,消息传的特别快。汉国以前在关外活动,都城内的人对于汉朝的文臣武将,不是很熟悉。



       当吴年登基后,封赏群臣。赵国公冯冲是个什么人,很多人都知道了。



       这就是一个混蛋。



       要是按照这个混蛋的性格,一旦回到都城。不加以约束,一定大开杀戒。



       现在冯冲只是吓唬了七人。



       是因为冯冲转性了吗?不是。



       是有一根无形的缰绳,套在冯冲的脖子上,限制了冯冲的行动。



       皇帝。



       皇帝约束了他的功臣名将,不让他们肆意妄为。



       朝廷从都城开始,整顿吏治。



       汉朝的这些功臣名将,乖的就像好孩子。



       又兵马强盛到极点。



       这一桩桩的事情被百姓看在眼中,伟岸了大汉朝的形象。



       大汉皇帝。



       他不仅不是身高三丈,腰围三丈,喜欢吃人肉的怪物,还是个明君啊。



       吴年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但只是微微一笑。



       冯冲这厮。



       坤宁宫。柳香站在门口迎接,吴年在众人的簇拥下,从外走了进来。



       “哥。我给太子挑了一位太子妃,三位侧妃。你看看。”柳香抱着吴年的胳膊,拥着他进入了殿内,一起往御座上坐下。



       四个太监各自拿着盘子跪在地上,把盘子举过头顶。吴年往盘子上一看,有画卷与折子。



       “这是太子妃的。是举人家的女儿。姓王氏。是个知书达理的。我觉得与太子会很合得来。”



       “当然。太子那性格,连我也很难猜出他内心在想什么。所以三个侧妃,我也选了不同性格的。有将门出身脾气直爽的,也有小家碧玉。”



       柳香拿起一张画卷展开,递给了吴年。



       这大概就是儿媳了。



       吴年好奇的看了看,然后微微颔首。看画像是品貌端庄的。然后他又打开折子看了看。



       里边记载着王氏的生辰八字,年岁,籍贯等等。



       干巴巴的,没什么实际内容。



       “看过人了吗?”吴年合上折子,转头问道。



       “当然看过了。还说了一会儿话呢。”柳香白了一眼吴年,嗔道。给儿子娶媳妇,婆婆怎么能不把把关呢?



       再说了。这可是太子妃。



       “嗯。既然你中意了。那就定了吧。我下一道圣旨,着礼部官员操办。为太子娶妃。”



       吴年点了点头,说道。



       “好。”柳香眉开眼笑点头道。



       太子是国本。



       事关国本,就没有小事。更何况是迎娶太子妃。随着吴年旨意下达,礼部的官员如临大敌的操办起了太子婚事。



       对于心系汉朝的朝野内外的人来说,这是大喜事。



       继吴年登基称帝后的又一桩大喜事。



       太子的儿子,不就是太孙?



       大汉朝薪火传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