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黄河

作品:《 吴年柳香

       上午。



       祁州城,曹家大院。



       在吴年入住曹家大院之后。吴年赐给了曹家公忠体国的牌坊。



       在吴年发兵太原之后,曹家的人搬回了大院中。



       如今大批的兵丁,把牌坊给捣毁了。曹家的家眷、家奴,男子剥下了锦衣,女子夺走了朱钗。



       仿佛是猪羊一般,被兵丁推搡着上了车马。



       曹家的名声,在祁州城其实不错。曹端平常很注重形象经营,修桥铺路的事情,没有少做。



       但是现在他走私军需物资,到斯拉夫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形象一落千丈。



       百姓们得知了消息之后,纷纷上街来围观。看着昔日锦衣玉食的曹家少爷、小姐,成了落毛的凤凰,变成了野鸡,十分解气。



       不知是谁先开的头,百姓们拿起石头,扔曹家的人。



       “就是你们这个玩意,资助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反过来进攻山西,让我们山西汉子战死沙场的。”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我的儿啊。你保卫山西,死在了雁门关。这些蛀虫却在后头,却是荣华富贵。你死的不值啊。”



       “皇帝英明啊。曹家就该落得这样的下场。”



       百姓们义愤填膺,尤其是那些有亲眷死在了雁门关,或因为斯拉夫人而死的百姓,全部都红了眼睛。



       该。



       该啊。



       曹家的人虽然被石头砸的头破血流,却是不敢吭一声,抱头鼠窜,连忙上了马车。



       围观人群之中,也有一些当地乡绅、读书人。



       有两个读书人在家奴的陪伴下,轻摇着胸前的折扇,观看这一幕。



       左边的读书人说道:“这就是所谓的盛极而衰,月满则亏。曹家原本就是巨富。曹端却被猪油蒙了心,依靠走私物资,赚下偌大家业。还不知足,又进献美人给天子,终于落得这样的下场。”



       “也是天子英明啊。那曹小姐可是倾国倾城。要是昏君,没准心肝一软,就把曹家放过了。”



       右边的读书人感慨说道。



       “是啊。”左边的读书人,轻轻点头。然后,他话锋一转,说道:“对了。受到冲击的不仅是曹家人,还有山西大户七八家。”



       “这些大户的金银浮财,肯定是上缴国库。但是土地是带不走的。不知道天子会怎么处置。”



       “不知。可能是设置皇庄,或是赐给功臣名将吧。”右边的读书人摇了摇头,说道。



       尘归尘,土归土。



       曹家的多年积累,化作尘烟散去。



       .............



       上午。



       山西,黄土高原。吴年在山西巡抚石显以及大批人马的陪伴下,沿着山路,往山头而去。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半山腰上。吴年停了下来,笑对着王贵说道。他的面色微红,气息平稳。



       “是啊。岁月不饶人。”王贵气喘如牛,弯着腰,双手扶着膝盖,说道。



       随从的文武,大部分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吴年笑了笑,下令在这里歇脚。自有大内侍卫,取来了水分给众人。吴年来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拿起竹筒喝水。



       休息了片刻后,吴年站起来,俯瞰黄土高原。



       大地纵横沟壑,放眼看去不是黄土就是黄土。吹起一阵风,就是尘土滚滚。



       山西穷不是没有原因的。



       多少山民,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讨生活。



       但这片土地,再怎么贫瘠。也是华夏的土地,是故乡啊。



       无论前世今生,吴年对于黄土高原都是如雷贯耳。趁着这一次机会,他来到了黄土高原看看。



       看着前方纵横沟壑的样子,他的内心有了一些想法。



       队伍休息了一会,再次出发。这一次不停歇的到达了山头。刚上来,王贵就趴下了。



       大将的颜面无存。



       吴年也微微气喘,但感觉还行,毕竟底子还在。



       一座村庄耸立。山民的房屋,星星点点的散落在山头。一些村中大人物,带着山民跪了一地。



       吴年让他们起来,然后在这些人的带领下,参观起了山村。渐渐的,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参观了一圈后,吴年来到了一口旱井边上停下。吴年让大内侍卫,打了一碗水上来。



       旱井其实就是水箱。



       在雨水充沛的时候,旱井收集了从山上流下的雨水。在雨水短缺的时候,山民使用旱井内的水吃用。



       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吴年双手捧着水碗,喝了一口之后,脸上露出难色,但强忍住把水喝完了。



       这水真不好喝。



       但就是这水。对于山民来说,却是比黄金都金贵。



       吴年抬头看向前边站着的一位山西老汉。老汉的脸就像是这大地一样,皱纹纵横沟壑,背也微微驼了。



       吴年看着他,眼睛微微酸涩,问道:“老陈啊。山上的日子苦。你愿意不愿意去关外呢?虽然那边很冷,但是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只要肯踏实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好叫陛下知道。草民不想去。”老陈摇了摇头,干脆回答道。



       “为什么?”吴年问道。



       “父母坟墓都在山上,要是草民走了。谁来祭奠爹娘哩。”老陈说道。



       “有道理啊。”吴年点了点头,说道。



       再怎么难,也是生养自己的故土啊。



       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则百姓是不愿意离开故乡的。



       但是这黄土高原啊。



       吴年站起来,抬头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轻轻叹了一口气。



       不仅如此。



       还有黄河水。



       半碗泥沙,半碗水。



       吴年弯下腰,伸出右手抓了一把泥土,捏碎了,随风散去。吴年转过头,对众人说道:“诸卿。你们知道为什么黄河水,会这么浑浊吗?”



       “而这黄土高坡上,这么荒凉吗?”



       这问题难住了所有人。



       这黄土高坡,自古不就是这样的吗?



       黄河,黄河。黄河的水,要是不浑浊,那还是黄河吗?



       山西老汉老陈,也蒙了。



       吴年笑了笑,说道:“你们啊。都不看书。在很久很久以前,史记记载。黄河它不叫黄河,后来它才慢慢变成了黄河。”



       “也就是说,千年前,黄河水可能很清澈。这黄土高原,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吴年要治黄河,要治黄土高原。



       为山西百姓,为黄河两岸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