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大卖

作品:《 吴年柳香

       大汉朝是个充满了开拓精神的皇朝,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



       在江南被吴年兼并之后,官府就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大开发。



       原本江南地区,以水路为主。



       陆路的话,哪怕是官道也比较崎岖。



       多山多水嘛。



       江南地区的总督、巡抚上任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修建水泥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不避险阻。



       水泥路四通八达之后,就开始铺设铁轨。



       这比建造公路难多了,但是大汉朝的官员们拿出了愚公搬山的精神,一点点的修建铁路。



       一时铺设不了铁路网没关系,先来一条南北向的大铁路,作为水泥路的补充。



       另外官府对传统水路也很重视,疏通河道,开拓运河。



       随着交通线的建设,江南地区的联络变得更加的频繁,商业往来,更加的便利。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很多江南人就算不种地,也能依靠发达的商业而养活自己。



       而随着铁甲船的下水,海路前所未有的通畅。



       商业更进一步。



       南京城作为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乃是四方商贾云集之地,繁华如天上的星辰一般,璀璨夺目。



       江南又是文章锦绣的地方,读书人多。虽然大汉朝的科举改变了读书人。



       但惯性还在。



       江南到处都有传统的读书人。



       很多读书人以写小说、戏曲娱乐。当然,也有人靠这个赚取稿费。



       南京城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小说问世。竞争十分激烈。



       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也差不多了。



       当然,之所以会造成这个情况。也是因为南京城人口多,能娱乐的东西又少。



       不过是看戏、听说书,看小说等而已。



       有市场。



       张永和就是小说爱好者。无论是历史演义,还是情爱,或者是怪志小说,他都来者不拒。



       主要还是闲的。



       他家境富裕,读书不成,习武不成,经商也不擅长,还是家中次子。除了游手好闲,等待年华渐去,似乎也没什么别的事情做了。



       他的父母、妻子都赞同他游手好闲。



       总比吃喝嫖赌,败光家产强多了。



       张永和每过几天,都会上街看有没有什么新小说问世。



       上午。



       张永和与往常一样,带着两个长随,来到了南京城中一条专门卖文房四宝,书卷、字画的地方,挨家挨户的看。



       他先进了一家名叫【留香书店】的店铺。因为他来的多了,与掌柜都成了熟人。



       “张公子,又来看书啊?”掌柜笑着迎了出来。



       “明知故问。矫情。”张永和笑骂了一声,然后就很自然的来到了卖小说的区域,扫看了起来。



       崭新的还带着墨香味的水浒传,映入了张永和的眼帘。



       “水浒传?!”张永和若有所思的拿了起来。



       “张公子好眼力,昨天进的货,卖的不错。”掌柜的笑着说道,知道规矩,没透剧。



       “你是卖书的,当然说不错啊。”张永和笑骂了一声,然后拿起书卷看了起来。



       吴承恩著?



       没听说过,但也有可能是哪个老手的新笔名。



       张永和摇了摇头,然后翻开书籍便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入迷了。



       他站着低头看书,一口气把这一册十章小说看完了。



       “这书不错啊。就是有点短。”张永和看完之后,在脑中回想了一下,真是有滋有味。



       看书就像喝酒,越回味越甘甜。



       这水浒传写的好,写的好啊。



       短也是正常的。



       新书上架。



       卖的好不好还是两说。



       书局贼精明。



       无论作者写了多少,有没有完本。都是先印小部分出来,少量的印。看市场反应,如果大卖就放水大量印。



       如果反响平平,那就没了下文。



       张永和虽然偶有抱怨,但总体还是理解的。



       毕竟书局还有作者,都是需要吃饭的。



       哪怕一些作者只是娱乐,不谈稿费。如果卖的不好,书局亏本,也是要腰斩的。



       至于这本水浒传。



       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都是上佳。



       仔细回味,还回味无穷。



       按照张永和多年看小说的经验,这本书稳了。肯定有下文。



       “张公子说的是。很多人都抱怨有点短,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文了。”掌柜笑着说道。



       “虽然抱怨,但也理解。慢工出细活,好的小说是需要时间雕琢的。”



       “慢慢等吧,等作者写出来。”



       “只要有下文就成。”



       张永和呵呵一笑,然后转手把小说递给了身后的长随,问了价钱之后,先记下,最后付账。



       他还意犹未尽,再看看。



       掌柜笑。



       有的人看完小说之后就不买了。



       但这位张公子,那是有钱人。



       无论书好坏,看过都买了。



       书品很好。



       等张永和把所有新上架的小说看完了,又买了一些纸、墨,这才心满意足的付了钱。



       然后就是下一家了。



       在每一家书店,张永和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了水浒传,还有掌柜或者伙计热情推销。



       逛完之后,张永和觉得真是稳。



       每家书店都有,书店还这么卖力推销。一则这小说肯定卖的很好,不是吹牛皮。



       二则,这作者可能能量比较大。



       无论做什么事情,讲的都是人脉。



       同样是好小说。如果人脉广,渠道多,推书的人多,那小说会卖的更好,传播更广。



       “真是好小说,真是好能量。”



       “看起来不像是新手,是哪个老手换了笔名?”



       “但又不像啊。”



       “我很了解现在还活跃的名家,无论是文笔还是剧情,都不像啊。”



       “奇怪,奇怪。”



       张永和的眼光毒辣,推测的十分正确。



       好小说,渠道广。



       不卖那是没天理了。



       宫外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吴年与宠妃合作写的小说。



       知道的,当然也不敢传播。



       书局的人,当然也不知道这是太上皇写的。



       但办事的人砸钱多。



       所以水浒传不像有些新上架的小说,先少量刊印,看看市场反应。



       水浒传直接放水,量大管饱。



       但就算印出了很多,那也在短时间内卖完了,书局只得加印。



       除了南京城市场庞大之外,还有现在交通发达。很多外地商人看到这书这么好卖,就也进货,打算贩卖到四面八方。



       水浒传毫无疑问是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