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朝西域迈了一小步

作品:《 房赢高阳公主

       在高昌设州立县。



       看似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但实际上,却是对基本国策的巨大改动!



       ....在天可汗体系中,大唐对藩属国一直实行“羁縻”政策。



       即,李世民是所有人的皇,赐予诸国旗鼓,授权其王储的合法性。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不驻兵,不收取赋税,实现胡人治胡。



       另一面。



       诸国也要承担义务。



       包括遣质子进京,对大唐称臣纳贡,若大唐发起对外征战,需派遣军队随行战斗。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便是一纸缴文,调动了吐蕃、泥婆罗近万骑兵,直接覆灭了天竺。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看似猛地一批。



       只可惜,这是群星璀璨的贞观时代。



       在强如突厥、高句丽这样的强悍对手面前,灭天竺这样的战五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王老板走的时候七品县令,回来后,只被封了个“散朝大夫”,五品小官一枚。



       而吐蕃再不服,只要是大唐藩属国,就要乖乖的出人出力。



       这就是羁縻政策。



       说白了,就是个“钱”字。



       无论是日常管理,还是战时出兵,大唐不会出半个铜板……相反,还要占有大部分战利品,所以越打越富。



       然而现在,李世民却要改变这一政策!



       这还了得?



       高昌那么远,又要投钱,又要投物,国库哪里经得起这般折腾?



       最重要的是。



       怕就怕,这只是一个开始……



       高昌拿下了,设州县…那么其他的呢?谁敢保证今后大唐不用兵?



       西域可是有三十六国呢!



       若是打下来一个,就大肆劳民伤财,财政支持的起吗?



       于志宁率先站了出来,劝谏道:



       “圣人,高昌设立州县,事关重大,还请三思而后行。”



       李世民马上问:“仲谧可有顾虑?但说无妨。”



       “喏。”



       于志宁行了一礼,解释道:



       “我大唐虽开国二十余载,然国家初立之时,依旧诸侯遍地,整个武德年,都在统一中原的步伐中渡过……”



       “直至贞观二年,才消灭最后一方割据,梁师都。”



       “紧接着,贞观四年,又举国之力灭东突厥!”



       “故而,百姓真正安居乐业,也仅为最近十年而已....此时在塞外设立州县,殊为不智。”



       这话比较委婉。



       说白了就是——小样儿!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开始翘尾巴了是吧?



       龙椅上。



       李世民的手掌紧了紧,脸上却平淡无波:



       “仲谧言重了,区区高昌,还动摇不了国本,朕已经决定设立西州了。”



       于志宁一愣:“可是陛下....设立西昌州的公文,刚刚才下发出去,这就要改了?”



       西州,西昌州。



       一字之差,性质迥异!



       西昌州属于羁縻州,为大唐皇帝“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类似于对吐谷浑的间接统治。



       西州,则是帝国的地方行政单位。



       等同于内地的直接统治,不仅要驻兵,还要囤资,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于卿,你多虑了....”



       面对于志宁的疑问,李世民摆了摆手:



       “此去高昌路途遥远,八百里加急,也需一十五日...现在派快马出发,也能赶上及时修正,算不得朝令夕改。”



       “啊这……”



       于志宁直接被整不会了。



       心道你太会打岔了把?我有说路长路短吗?现在讨论的是统治方式问题!



       一看老于明显不是对手。



       褚遂良赶忙站了出来,躬身道:



       “臣闻古者哲后临朝,明王创业,必先华夏而后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



       “然则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



       ……



       意思是,他首先强调“圣人为治,先华夏后夷狄”。



       又以周宣王、始皇帝征伐举例,尤其是汉武帝,三十年“军旅连出”,征匈奴、伐大宛、攻安息……



       海内为之虚竭。



       最终,武帝幡然悔悟,下轮台罪己诏!



       ……



       他嘴巴叭叭叭。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难看。



       显然,褚遂良在讽刺他,如果对高昌投入大量人力、军力、物力,终究会“糜费中华,以事无用”。



       好不容易,褚遂良刚说完了……



       可还没缓口气。



       魏征又站了出来了。



       “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



       “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



       “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于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



       我支持设西昌州,但反对立西州。



       因为派兵镇守,最少需一千甲士,往来交替,死者十有三四。



       且需“遣办衣资,离别亲戚”,长此以往,陇右、河西会被吸空血液,百害而无一利!



       不愧是喷王之王。



       直接命中要害,以财、人、物,全方位阐述设州立县的严重后果。



       如果是普通君王,肯定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可惜,李世民不是普通君主....千古一帝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有着更长远的眼光,更雄大的战略。



       后人读史,觉得理所当然,是开了上帝视角。



       可当事人却没有。



       他必须在多选题中选对答案,并对自己的判断有着强烈的自信,谁劝都没用。



       这种能力相当恐怖。



       至少在西域问题上,贞观朝绝大部分臣子的看法,是比不得李世民的。



       所以魏征刚说完。



       褚遂良又开始补充了:



       “陛下,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



       “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



       说着,又开始举例子——



       “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



       你打下突厥,打下吐谷浑,都是实行羁縻政策,不是运行的很好吗?



       为啥到了高昌,就不行了呢?



       “深望陛下,另外选择高昌王子中可以立为可汗的,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如此一来。



       内部安定,外围宁静,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



       话语绕梁。



       魏征和褚遂良一番混合打后,大殿内一片安静。



       所有的人都在看着皇帝....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您看着办吧!



       然而李世民却古井不波,只是坐在龙椅上,淡淡的扫视四周:



       “还有人要补充吗?”



       众臣继续保持安静。



       风头大盛的长孙无忌,也保持沉默不语。



       ....他善于投机,当然不会公然反对皇帝,所以选择两不相帮。



       “好吧,诸位不说,那朕就说一说……”



       李世民拂了拂大袖,淡淡开口:“尔等刚才谈了许多,无非便是人、财、物,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如果朕告诉你们,钱不是问题,你们还会反对吗?”



       嘶——



       群臣纷纷倒吸冷气。



       这怎么可能!



       西州路途遥远,横贯瀚海,就算集合整个陇右之资,都不足以支撑十年……



       陛下却说钱不是问题?



       他哪里来这么钱?